測繪事業靠你我,但關鍵時候還得看“它”

測繪事業靠你我,但關鍵時候還得看“它”


起測繪,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

從工程建設到國土管理,人們普遍離不開測繪的幫忙和助力。測繪事業的良好發展一方面是推動經濟建設、加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其也是加強國防建設、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和生態健康的關鍵所在。

過去,傳統的測繪主要依賴人力,不僅要面對廣闊、複雜的地理環境,同時還要擔心隨時出現的災害危險,測繪起來可謂束手束腳、效率低下、安全無所保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智能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如今的測繪已經大有改觀。

無人機成為測繪“新寵”

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便是無人機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飛控、導航、通信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機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和應用的“新風口”,從農業植保到電力巡檢,從影視拍攝到消防救援,從應急通信到交通巡查,我們都能看到無人機矯健的身姿。

而隨著消費級市場大門的逐步開啟,其工業級應用也不斷落地,測繪領域便成為了其翱翔的新空域。融合了遙感技術的無人機,由於具備高度靈活、成本較低、操作簡便等顯著優勢,同時還能高效、安全地完成遙感測繪任務,因此受到了測繪行業人士的廣泛讚譽。

目前,包括縱橫、零度、極飛等在內,我國已經有多家企業涉足和佈局測繪無人機。它們跟隨測繪需求和環境變化升級無人機技術,拓展和優化無人機設計與功能,推動了測繪無人機在國土測繪、環境監測、道路規劃、應急救災等環節的大力應用。

憑藉著為測繪事業的升級發展立下的汗馬功勞,如今無人機已經成為測繪行業的“新寵兒”。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測繪無人機正在迎來向規模化商用的衝刺階段,未來隨著功能、技術和設計的瓶頸突破,一個廣闊而成熟的藍海市場就將呈現。

測繪事業靠你我,但關鍵時候還得看“它”


數據採集創造巨大價值

那麼,無人機對於測繪的具體價值又是如何發揮的呢?

眾所周知,測繪分為兩部分:測量和繪圖,這兩部分的實現都離不開一個重要基礎,那就是數據。不管是災區測繪、城市規劃還是單純的國土測繪,都需要根據數據進行製圖、部署和決策,而測繪無人機作為一個靈活、精確、穩定的測繪平臺,則堪稱數據採集的絕佳利器。

首先,無人機能夠克服客觀環境限制,在飛行速度快、夠靈活、適應強、穩定好等特點加持下,能夠從空中利用傳感器、攝像頭等智能裝備,全面、詳細且精準的獲取各種地理信息。之後,將這些信息進行數據化分析和傳遞,便能夠為繪圖、佈局和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其次,無人機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合應用,不僅能進一步加強數據採集、分析和傳遞的速度與準確性,而且也能夠賦予數據信息更大的利用空間。比如通過數據幫助保險公司進行定損理賠,藉助數據作災害預防和災後建設,通過數據提供更多商業服務等等。

總而言之,無人機對測繪最大的幫助便是對於數據的採集、分析和傳遞,藉助這項功能,人們不僅能輕鬆完成各種測繪工作,同時也能完成其他相關或延伸的任務。只要將數據轉化服務,測繪無人機就將釋放更大的商業價值,從而具備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測繪事業靠你我,但關鍵時候還得看“它”


測繪應用也需套上枷鎖

不過“寵歸寵、用歸用”,無人機在應用過程中也不能太隨心所欲。

因為當前的無人機雖然發展火熱,但在監管上仍存在諸多漏洞。近年來,隨著無人機制造業的不斷壯大,無人機保有量的持續上升,其因數量多、監管不力而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少。比如無人機黑飛擾航、傷人、偷拍、非法營運等事件便時有發生,其對我們的公共安全、財產安全、人身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了極大危害。

鑑於此,測繪無人機的應用也需“帶著枷鎖跳舞”,法律監管和標準規範一個都不能少。我國新修訂的測繪法就給出規定,用於測繪的無人機要有明確法律界定,其中就包括要實行准入制度、審批中要有資質管理,以及作業前需獲取相關資質和飛行許可等等,以上若有違反,都將受到執法部門的嚴格懲處。

簡而言之,對於我國的測繪無人機應用來說,法律監管必不可少。只有通過法律構建良好的飛行環境,為測繪無人機發展和應用保駕護航,才能真正推動我國測繪事業的加速前進,才能真正帶動我國經濟、國防、社會的穩步提升。

自然資源新技術在線學習平臺,專注於無人機培訓、測繪新技術培訓服務,一次培訓三證到手,民航無人機駕駛員執照+AOPA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攝影測量員職業資格證書。經學緯業旨在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將知識、經驗和夢想傳遞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