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幾易其主,其心難定,關羽為什麼還說此人很忠義呢?



忠義兩字,無論在什麼年代,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品質,尤其在古代,忠義兩字值千金,頭可斷,血可流,忠義之心不可違。

在這種社會風氣中長大的人,都會將忠義視為第一品質,關羽為什麼備受後人敬仰?忠義千秋。

而在關羽的時代,忠義之人絕非關羽一個,趙雲、典韋、許褚,哪一個不是忠義之士呢?但有這樣一人,一生屢次易主,卻仍被當時人認可為忠義之士,劉備為他求情,關羽為他下跪,這個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張遼幾易其主,其心難定,關羽為什麼還說此人很忠義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張遼張文遠,張遼,雁門馬邑人也,初附丁原,丁原死後,跟隨呂布,呂布死後,又跟隨曹操,可以說屢易其主,就像富二代們換女朋友那麼頻繁,但是沒有人認為此人不忠,關羽甚至為他求情,說此人忠義,關某願意以性命擔保。那是怎麼一回事呢?

話說白門樓上劍氣森森,呂布、高順都被曹操殺了,陳宮看不起曹操,也被殺了,唯獨張遼活了下來。當年兩人的一番對話非常經典。

曹操凝視張遼良久,說道:“此人好生面善”。張遼冷笑道:“昔日襄陽城裡有一面之緣,如何忘卻?只是可惜……”曹操奇問道:“可惜什麼?”張遼冷冷說道:“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殺死你這國賊。”


張遼幾易其主,其心難定,關羽為什麼還說此人很忠義呢?

曹操大怒,拔劍欲殺張遼,此時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曹操的宿敵劉備,和他的愛將關羽,居然跪在自己跟前,為張遼求情,劉備說道:“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關羽也說道:“關某素知文遠乃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

曹操也說道:“吾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於是曹操盡釋前嫌,拜張遼為中郎將,自此之後,張遼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曹操死後,又輔助曹丕掃蕩天下,立下赫赫戰功。

張遼明明屢易其主,其心難測,為什麼關羽願意以性命擔保他?曹操與張遼只有一面之緣,為什麼也一口認定張遼是忠義之士呢?


張遼幾易其主,其心難定,關羽為什麼還說此人很忠義呢?

小編以為,首先,張遼雖然屢易其主,但是都是在舊主死去或因戰敗走投無路時,才選擇離開他們的。所以就與人品問題無關了,如果張遼是在丁原、呂布鼎盛時期投靠別人的,那就是人品有問題了。

其次,以關羽和張遼的交情,他對張遼的秉性認識比他人深刻得多,如果張遼不是忠義之士,關羽會讓他做朋友,乃至為他下跪求情嗎?

第三,良禽折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定義裡,是一種棄暗投明的明智的選擇,可惜張遼半生未遇明主,以致屢易其主,如果張遼一開始就能跟隨曹操,何至於屢易其主呢?


張遼幾易其主,其心難定,關羽為什麼還說此人很忠義呢?

綜上所述,張遼的屢易其主都是在舊主變故的情況下,不得已離開他的,反過來看看張遼之前追隨的丁原、何進、呂布之流,都是什麼貨色,也就不難理解張遼為什麼要屢易其主。

張遼的屢易其主,無損於他的忠義的形象,就像趙雲離開公孫瓚,投奔於劉備,絲毫不影響他忠義的形象。

但不管怎麼說,張遼的識人之術實在有待提高哦,畢竟是武夫出身的張遼,沒有荀彧諸葛亮那麼善於琢磨自己的主人了。

那麼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