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人民擺地攤,買的人是誰?

今天去鎮裡出攤賣女裝,鄰居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年齡是他告訴我的,他如果不說,都會認為最多七十。

老先生大兒子在農村院子外面開了一塊菜地,種了幾畦小蔥,吃不清,於是讓老先生拿到集市上賣,賣多賣少錢都給他當零花錢。

老先生很健談,跟我說自己身體還行,耳不聾眼不花,思維也還算敏捷。唯一的毛病就是花了十一萬做了三個支架,說到這長長的嘆了口氣,說給孩子們增加負擔了。

小蔥分為倆堆,一堆又黃又細,看著像營養不良的樣子。另一堆油綠油綠的,雄赳赳氣昂昂的,精神極了。老先生偷偷告訴我,黃的是純天然的,啥都沒用。綠的用了抗生素,不用不行,黃的怎麼解釋都沒人要,都說是放時間長了,蔫了。沒辦法,噴了藥的賣的就是快。

村裡人或者熟人來了,老先生都會推薦買黃的,一邊賣一邊嘟囔,抗生素沒毒,我這麼大歲數了,不能坑人。

老先生賣的差不多了,跟我聊起了他的過去,說現在生意不好做,你看看現在多少人掙不到錢都來出攤了,出攤的人比買東西的人都多,大家都掙不到錢了,只能靠價格戰,便宜來拉客戶。

他說自己以前也賣服裝,那還是八一年的時候,剛剛改革開放,附近縣城有做褲子的小工廠,他找熟人賒了兩百條褲子,用兩個編織袋子裝著,坐火車去的妹妹的婆家內蒙古那裡出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對面商店裡營業員都探出頭好奇的看著他,說真新鮮有擺攤賣衣服的。

那時買賣太好做了,十五元進的褲子賣二十五元,當時絕對是暴利,很多人圍著搶,三四條的買,當天賣了差不多一百條。

老先生記憶猶新的有兩件事,一件是當時的管理員,也就是收稅的的一位四十左右的女的,過來就是問一下,賣了嗎?賣了幾條?老先生第一天說沒賣,她扭頭就走,特別相信別人說的話!內蒙人實在!第二天還是這麼問,老先生不好意思說沒賣,說賣了兩條,女的開票收費八毛。下午快收攤了,收費員過來買褲子,老先生說咱們做生意的還不懂這個,於是說不要錢了,收費員說不要錢褲子我不買了。必須給錢,你賣給別人多少錢就收我多少錢!那時的人覺悟真高啊,老先生堅持十塊錢一條,人家這才要了褲子。

第二件事是當時本地人極少有還價的,只碰上過一個,要25元,問23賣不賣,反正是賺錢,於是答覆賣給你。想不到的是顧客把褲子往攤上一扔,氣呼呼的走了。老先生一整天都鬱悶,到底因為什麼。回到妹妹家說起這件事,妹妹解開了疑問,當地人還價23,你要搖頭說不賣,並且漲到27。當地人認為便宜沒好貨,能還價的都是次貨,不好的。

老先生說起從前,滿臉的嚮往,那時錢太好掙了,一個十幾萬的城市,幾百個做生意的。現在倒好,全國人民擺地攤,出攤的比買東西的還多,怎麼可能掙到錢!小蔥賣的差不多了,我下個集開始賣日雜,掙錢不掙錢的,也不能待著。

一億人民擺地攤,買的人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