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創作方向——【體育新希望】

國足40強賽到了最危急的時候!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大夥都像個爺們吧

國足面臨的形勢非常危急!

國足衝擊卡塔爾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40強賽,前半程4場比賽只取得2勝1平1負,只拿到7分。出線形勢非常被動!亞洲總共就只有40多個國家,如果連40強賽都出不了線,那對中國足球的球迷基礎會是個巨大打擊,可能導致重傷多年都恢復不了本來就很虛弱的元氣。所以從剛性需求上說,必須得由40強賽挺進到下一階段的12強賽。

卡塔爾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40強賽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後半段的4場比賽可能被推遲半年以上。所以對出線的前景與條件有必要再複習一下。

卡塔爾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40強賽分為8個小組,8個小組的第一名和成績最好的4個第2名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12強賽。

因東道主卡塔爾自動取得參加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資格,目前卡塔爾參加40強賽的成績並不作為晉級12強的依據。因此8個小組中的第2名,成績列第5的隊也可能晉級12強賽。

中國隊要挺進12強雖然困難很大但希望也很大!

中國隊要從40強賽挺進12強。如果下半程4場比賽全勝取得12分,則出線的希望很大。如果3勝1平積10分,仍有希望出線但沒把握。

要取得4場比賽全勝當然難度很大,但並非沒有可能。最重要的理由有3條

一是下半程4場比賽賽程比上半程4場比賽賽程有利。

上半程4場比賽賽程是3個客場1個主場。而下半程4場比賽賽程是3個主場1個客場。而這1個客場是對小組最弱的關島,取勝應是理所當然。

二是因增加了歸化球員陣容得到明顯加強。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這是國足急需後防大將

到那時候,我們歸化目標球員高拉特、蔣光太、費南多和阿蘭大概率已經完成複雜的歸化程序,已有資格代表國足打比賽。再加上目前已經能夠代表國足比賽的艾克森、李可和洛國富。這個陣容40強都出不了線,那就太說不過去了,即使用來打12強賽也是很有競爭力的。

三是訓練準備更充分。

中國隊40強賽的上半程結束後,經歷了裡皮主教練的憤而辭職。但少帥李鐵接過隊伍後,組織了兩次號稱史上強度最大的集訓。第3次集訓又即將在5月10日開訓。相信這種集訓對提升國足戰鬥力是有幫助的。而主要對手敘利亞和菲律賓並沒有這種集訓。

40強的4個對手情況不同,其中最弱的關島和次弱的馬爾代夫一定會選擇全力防守,爭取守一個0:0平局就是最大勝利。菲律賓大概也會選擇防守反擊。要取勝則必須要有破密集防守的有效辦法,所以強烈建議變陣主打四前鋒的強攻陣型。

4前鋒強攻陣在世界足球史上的源流!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這是國足緊缺的前場火炮

在當前情況下,我們選擇常規陣型、傳統陣型就沒有意義。譬如打4-3-3,面對對方的鐵桶陣,前面攻擊火力不足,而後防力量又閒置浪費。不如在陣型上減少後防球員,增加進攻球員甚至直接擺出4前鋒的強攻陣型。

球迷是否會認為黑旋風這是異想天開?是故弄玄虛?是故作驚人之語?且讓我來找找可供參考的依據。

現代足球比賽作為一項規範的競技體育運動不過100多年的歷史。陣型有一個逐漸發展創新以更適應比賽的過程。最早的陣型是極端重視進攻的。

現代足球初始階段的19世紀,因規則規定:“本方任何球員只要在球的前面應是越位”。所以出現了1衛9鋒的109極端陣型。即除門將外只有1人負責防守,9人主要負責進攻。而且這一陣型沿用了二、三十年。後來為了加強防守演變為三衛七鋒的307陣型。

1866年對於足球比賽關於越位的規則更改為:“進攻隊員與防守端線之間的對方隊員不足3人為越位。”這個規則對進攻方更加有利,而防守方又必須加強防守,於是蘇格蘭人與時俱進,創造了四衛六鋒的406陣型。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歸化工作要抓緊!這是一個高起點

1884年,蘇格蘭的布利隊又創新了2-3-5陣型,出現了通過控制中場加強進攻併兼顧防守的現代足球理念與實踐。併為之在全世界風行了40多年,對現代足球的形成有著開創性的積極意義。被足球界認定為第一次戰術革命!

中國解放前,因為長期戰亂與積貧積弱,從來沒有參加過足球世界盃的相關比賽。解放後,因受西方國家制裁圍困和受制於聯合國會員障礙問題。也有30餘年不能正常參加包括足球在內的許多世界主流大賽。導致在一些體育項目的技戰術上與世界潮流斷裂開了。

在足球世界盃的歷史上,我國於1957年才首次參加第6屆世界盃亞非區預選賽。5月12日,在印尼雅加達的比賽,成為中國男子足球隊參加的第一場世界盃預選賽。第2次參加世界盃預選賽,已經是1980年的第12屆世界盃了,間隔了漫長的23年。

黑旋風強烈推薦擺出4前鋒的強攻陣型出奇制勝!

黑旋風強烈推薦的4前鋒,始於20世紀50年代,更接近現代足球。隨著規則的向著更合理方向演進,匈牙利人在20世紀50年代實現了現代足球的第二次戰術革命,創建了3-2-1-4陣型。

中國國家足球隊還於1954年分兩批前往匈牙利學習3-2-1-4的四前鋒陣型,長達一年多時間。並學有所成,深得其精髓,用該陣型打過100多場比賽,並具有與當時世界足球強國匈牙利抗衡的能力。

離匈牙利對足球的第二次戰術革命之後短短4年,足球王國巴西又對足球貢獻了第三次戰術革命。他們將4前鋒陣型發展成為4-2-4陣型。該陣型由4個後衛防守對方4個前鋒,使進攻與防守兩次實現平衡。中場2人只是轉換過度。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國足5:0勝馬爾代夫球迷遠征

巴西1954年率先使用4-2-4陣型,1958年正是憑藉這一陣型奪得世界盃冠軍。過程中,6場比賽進了16球僅丟了4球。當時首發陣容為:4個前鋒貝利、瓦瓦、加林查和扎加洛;中場2人濟託和迪迪;後衛奧蘭多、裡貝尼和大小桑托斯。

黑旋風強烈推薦李鐵在新一期集訓中,演練匈牙利曾經使用過的3-2-1-4陣型和巴西使用過的4-2-4陣型!

在與關島、馬爾代夫比賽中適宜採用4-2-4陣型!

黑旋風強烈推薦在與關島、馬爾代夫比賽中採用4-2-4這一極端的強攻陣型!理由是關島、馬爾代夫在比賽中極大可能選擇擺鐵桶陣。所以國足必須強攻猛攻。如果說巴西採用這一陣型已經是60多年前的事了,世界足球潮流早已改變。

套用一位偉人名言:“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什麼陣型,能夠取勝對手就是好陣型。

而且4-2-4陣型在2006年第18屆世界盃上也曾上演過一場經典戰役。那是由裡皮指揮意大利國家隊與德國國家隊的半決賽。

第72分鐘,裡皮用吉拉迪諾換下託尼;加時賽伊始,裡皮用亞昆塔換下卡莫拉內西;第104分鐘,裡皮又用皮耶羅換下佩羅塔。這時,意大利隊在場上已堆了4名前鋒,打出的就是4-2-4陣型或者也像是3-3-4陣型。最終,憑藉格羅索和皮耶羅連下兩城,幫助意大利2-0淘汰德國,挺進世界盃決賽。

不過,裡皮指揮意大利與德國隊的這場經典半決賽,是根據場上局勢與比賽進展情況變陣4前鋒的。並非首發4-2-4陣型。這說明4-2-4陣型是非常規陣型,是非主流陣型,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採用,關島、馬爾代夫斷然預料不到,難以作出針對性準備,多半會收到出其不意的奇效。

4-2-4陣型的實戰配備與運用要點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武磊在國足與敘利亞比賽中


具體在陣型人員配置上,中後衛由蔣光太、張琳芃、朱辰傑、于大寶、李昂中挑選2人。蔣光太綜合能力突出,身體對抗能力強;張琳芃、朱辰杰特點是作風頑強、攔截兇猛;于大寶、李昂有著很強的攻擊能力。蔣光太固定一個席位,然後從張琳芃、于大寶中再挑選一名當時狀態好的即可。

中場兩人:如果高拉特屆時確定可以代表國足比賽,則打前腰位;蒿俊敏、池忠國、李可、吳曦等競爭另一箇中場位置,或作替補。

前鋒線上:兩名中鋒加兩名邊鋒配置。兩名中鋒,艾克森鎖定一席,洛國富、楊旭、董學升等競爭另一席。邊鋒以武磊、費南多為正選,韋世豪、劉彬彬、譚龍等為替補。

右邊後衛有唐淼、姜至鵬等,都有較強的助攻能力。最大不確定的是左邊後衛。屆時如果李學鵬傷情完全恢復且狀態不錯,可能還是他打這個位置莫屬。久違而再次入選本期集訓的王桑超也可打這個位置。

這個陣型的要點是: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國足要上揚,誰來搭檔武球王?

一是兩個邊後衛進攻時位置至少前移至中場。與兩個中場交替突擊到對方禁區附近,形成U包圍圈。但要密切關注對方的情況,一旦球權落到對方手裡,應立即退守到中場攔截。中場沒有攔截住立即退守到本方後場,因兩個邊後衛的積極跑動使防守具有層次性,使後場、中場、前場都有動態的人數厚度。

但邊後衛助攻不必以下底傳中為目的。下底傳中如果有必要時由邊前鋒去做更好。邊後衛助攻到前場後把球交給攻擊手就可以了,有機會也可與邊鋒在肋部一帶作撞牆式配合插入禁區。

二是兩個中鋒要儘可能更近距離靠近對方球門。除了自己進球解決問題,也要作為支點為隊友製造機會。一旦丟球要就地反搶。即使搶不下來,也會為中後場留下準備時間,令對手快速反擊打不出來。

三是兩個邊鋒要用速度優勢和跑位特點反覆進行無球狀態下穿插撕扯,使對方顧此失彼。待猛攻進了一、兩個球后,需要控制節奏、調控恢復體能時,兩個邊鋒回到中場當邊前衛。形成4人組成的蝶型中場。蝶型中場的兩個邊前衛猶如蝴蝶的翅膀,位置是更靠前的。待大家都緩一口氣,翅膀一扇動就又變成了邊鋒。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四是預防對方偷襲。當我方全力進攻時,中後場除門將外,只有一箇中場球員和兩名中後衛。連中後衛也有可能有一名中後衛攻上去了沒有來得及回位。一旦被對方拿到球權打反擊貌似危險,其實不然。只要我們預先有所佈置,對方其實威脅不大。

因為既然對方是擺鐵桶陣,在我方中後場一般只有一名前鋒遊蕩。如果對方有一名球員僥倖突破我方U包圍圈,我方邊後衛又沒來得及撤退到中後場,那麼留守在中場的唯一一名球員如池忠國或李可,應立即上前攔截,即使搶不下球來,也要卡住其向遊蕩在我方中後場那名前鋒的傳球線路。

對方要橫傳則無所謂,因為他們不可能同時有多人無球跑動到很好的接應位置。當池忠國或李可上搶攔截時,中後衛要精力高度集中,盯住那位可能接到球的遊蕩前鋒。實際場景可能是,當池忠國或李可上搶攔截時,僥倖突破我方U包圍圈的對方球員會短暫愣神,因為他迷茫不知將球傳到哪裡,這短暫愣神球就搶走了。這也是我們的隊員面對強隊時屢屢出現的畫風。

總之,這個4-2-4陣型動態性變化性較強,進攻時由兩個邊後衛補中場之弱。防守時和調節奏時由邊鋒回撤中場。猛攻時形成前場8人組成的U形包圍圈。

3-2-1-4的四前鋒陣型要點與人員配置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3-2-1-4的四前鋒陣型是專為菲律賓設計的。菲律賓通過大力歸化球員,實力提升較快,明顯比關島、馬爾代夫要強許多。曾在主場0:0逼平國足,從而把國足置於被動地位。

在主場必須拿下對手,卻也有難度。3-2-1-4的四前鋒陣型,正是高看對手一籌,卻也必須取勝的佈陣。3-2-1-4的四前鋒陣型與4-2-4陣型前鋒配置一樣。從艾克森、洛國富、楊旭、董學升中選出兩名中鋒。邊鋒照樣以武磊、費南多為正選,韋世豪、劉彬彬、譚龍等為替補。

不同的地方主要是減少一名後衛增加一名中場,比賽進程中不作進進退退的陣型變化,場上隊員的職責、位置相對固定明確,避免應變銜接不上被對方偷襲。執行的難度要小一些!

擺出的三個中後衛,得有兩名防守能力強的隊員,加一名進攻能力強的中後衛就可以了。首發可以蔣光太、張琳芃、于大寶的組合。

中場前腰仍然為高拉特。雙後腰可以讓搶斷、攔截能力特別強的池忠國、李可同時上。或者以蒿俊敏、吳曦中之一人搭配池忠國、李可中之一人。

而對敘利亞比賽時,則要視當時8個小組第2名積分情況來選擇或穩妥或激進的陣型。如果需要必須拿3分,照樣可以採用3-2-1-4強攻陣型。如果打平也能接受,那還打4-3-3陣型也可以!

這種配置雖然是四前鋒的強攻陣型,但也兼顧到了攻守平衡。不至於“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但以此對付敘利亞也有很大風險。因中場薄弱而被對方輕易將球推進到我方禁區。防範的辦法就是兩個邊鋒隨時回撤到中場,作為邊前衛,變成3-2-3-2陣型,中場形成兩層5人,反而在中場形成人員優勢。

要點回放:在打關鳥、馬爾代夫時,使用4-2-4四前鋒強攻陣型。在打菲律賓時使用3-2-1-4強攻陣型。這是根據對手情況作出的針對性極強的佈置,很大可能收到出其不意的特殊效果!而對敘利亞比賽時,則要視當時8個小組第2名積分情況來選擇或穩妥或激進的陣型。如果需要必須拿3分,照樣可以採用3-2-1-4強攻陣型。如果打平也能接受,那還打4-3-3陣型也可以!

國足40強賽出線還有指望嗎?後4場有一好主意或可出奇制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