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本質就是中國哲學

關於哲學的主體與本體的關係,本體決定主體,已是西方哲學的常識。詩詞就是哲學,詩詞是哲學表達,也是西方哲學最後結論,無可質疑。

確定宋詞是哲學的本體,須將宋詞與中華八千年古詞合為整體。當宋詞作為獨立體系時,宋詞只是世界整體的部分,涉及宋詞體系在整體世界哲學之中的定位及定義。

現在宋詞研究,大談宋詞文學內容,少談宋詞文化內涵,不談宋詞哲學結構及宋詞哲學存在和宋詞哲學本體,只是揭示了原生態宋詞的原貌,即宋詞始初的本來模樣,並沒有更深入探索發掘。

以世界整體的部分視野研究宋詞,從多角度,多學科,多領域重新界定宋詞時,就會發現宋詞包括了西方哲學的全部。西方哲學發展分六個階段,邏輯哲學,理性哲學,存在哲學,結構哲學,道德哲學和情感哲學。其中,只有邏輯哲學與孔子和老子文化同步。近代西方理性哲學與邏輯哲學關聯度不大,其它哲學都是近一百年的事情。宋詞的文學內容,文化內涵,哲學結構是一個整體。雖然在宋朝及以前,人們並不知道哲學,這正是宋詞的哲學本體的魅力所在。目前,宋詞中的情感哲學,在西方哲學著作中少有涉及。

嘗試創作一百三十種宋詞詞牌的新詞之後,談及宋詞的本體及哲學結構就清晰了許多。宋詞的哲學結構複雜,變化多端,起伏頓挫。例如,兩個字逗號,接五個字句號,以表達完整。三個字逗號,兩個字逗號,五個字逗號,八個字句號,以表達完整。這涉及到人的思維意識中極為複雜的哲學結構設計及實踐。

宋詞就是哲學!但哲學抽象純粹表述,應該脫離宋詞單獨講,這裡只選兩個人人皆知的例句。

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舴艋舟是物質,許多愁是意識,物質與意識的哲學關係是,載不動許多愁。

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小舟逝去,裝載著蘇軾的精神,而不只是蘇軾的肉身。只有蘇軾的內在精神,才具備江海寄餘生的哲學意義,這是哲學的精神本質。

宋詞的情感哲學,在所有哲學之中,至今仍然遙遙地領先,為世界哲學之最先進。

宋詞的本質就是中國哲學


宋詞的本質就是中國哲學


宋詞的本質就是中國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