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絨衫為何比羊毛衫貴?

羊絨衫為何比羊毛衫貴?​羊絨號稱為“軟黃金”、“纖維鑽石”,羊絨的保暖性是羊毛的2到3倍,羊絨緊貼人體,有很好的保暖性,和舒適性,所以深受很多人喜愛,貴在哪呢,下面的介紹一下:

山羊身上才有羊絨,綿羊身上只是羊毛,一隻山羊身上,每年僅能採到幾十克的羊絨,織一件羊絨衫需要3~5只山羊才夠數量。

從這些山羊收集到的絨經過選毛→洗絨→消毒→分梳→染色→烘乾→合毛→梳紡→細紗→合股加捻→絡筒,編織羊絨衫的基本原料羊絨紗就這樣生產出來了,羊絨衫生產工藝流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原料檢驗→橫機→片檢→套口→手縫→縫檢→燈檢→縮毛→擇毛→燈檢→修檢→整燙→訂標→成品檢驗→抽驗→包裝→出庫。

1,羊絨紗原料進廠,由測試化驗部門及時抽取試樣,對紗支的標定線密度、條幹均勻度等項目進行檢驗,符合要求方能投產使用。原料檢驗的目的原料的線密度數偏差、條幹均勻度、回潮率和色牢度,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因此,對原料進行檢驗,發現問題,可及時修訂工藝,採取技術措施防止影響成品的質量。

2,羊絨衫編結設備、羊絨衫類型,編結是羊絨衫生產的主要工序,其編結機械有普通橫機和電腦橫機兩種。由於橫機相對具有較多優點,如可用增減針數的手段來編織與人體相適應的衣片,不需通過裁剪就可成衣,既節約原料又減少工序,花型變化多,翻改品種方便等,因此羊毛衫企業大都選用橫機編織。一般橫機設備分為粗針和細針兩種。所以也就使羊絨衫分成不同的針型類型:羊絨衫按針織針型可分為以下針型:16針、14針、12針、9針、7針、5針、3針、棒針。按組織結構分為:平面、扭花、抽條、提花、嵌花、繡花、印花、其它。按羊絨衫編織類型可分為全成形和裁剪形兩大類,但以全成型居多。

3,織片檢驗,橫機上生產的衣片下機後,必須經過逐片檢驗符合要求才能進入成衣工序。衣片檢驗的內容有衣片的規格(即單片的長度、羅紋長短、夾檔轉數、收針次數等),單片重量及外觀質量,外觀質量包括漏針、花針、豁邊單絲等。檢驗衣片的密度、規格應待衣片充分回縮後方可進行。衣片在編結過程中,受穿線板、掛錘等的縱向拉伸,加之編結時的張力,使下機後衣片的密度、各部位尺寸與成品實際要求有較大差異,因此下機後的衣片,經過靜置一定時間後,不再回縮才可反映實際密度、規格。但是這種自然回縮(鬆弛收縮)的辦法時間較長,實際操作中往往採取各種外界加壓法,如團縮、摜縮、捲縮等方法來使衣片快速回縮。

4,套口,這個環節就是把各個片檢合格的衣片採用機器縫合方法來連接起來,構成一個成衣。

5,手縫,羊絨衫的一些不便用機縫的細節部位就要用手工縫合的方法把需要連接的部位縫合上,如衣衫的領、袖口、及鈕釦等輔助材料,用手縫的效果會更好。

6,縫盤檢驗,所有的衣片、附件縫合好後,為了防止接口沒有縫合牢固而脫針或縫跡不美觀等問題,需要檢查一遍。縫跡要求:羊絨衫的縫跡應與衫身具有相應的拉伸性和強力,除口袋外。縫線在原則上必須與羊絨衫原料、顏色和紗線線密度相同,粗梳產品的縫線和機縫的面線應採用精梳羊絨紗。平縫、包縫等的底線不可有過高的捻度,要柔軟、有彈性、光滑和有足夠的強力。

7,燈光檢驗,檢驗的一個關鍵步驟,把羊絨衫套在專用模具上,透過燈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羊絨衫上的漏針、花針等瑕疵,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8,洗水縮毛,縮毛屬於溼整理工藝,是利用羊絨纖維的縮絨特性,使纖維受到溼熱浸潤後,鱗片擴張柔軟,在摩擦力作用下,表現起短絨,手感豐滿,外觀改善。縮絨所用的助劑、溫度、浴比、時間等參數須選用得當。在縮絨過程中對縮絨程度須作中途檢查,對比絨面標樣以防縮絨過度。

9,分揀雜毛,擇出附著在羊絨衫上的一些雜毛和異色纖維,使羊絨衫看上去更加整潔。

10,燈箱檢,這次燈檢的方法同第7步,目的是為了檢出擇毛過程中鑷子等工具造成的剪斷的單絲。

11,修補檢驗,修補所有可以修補的漏針,花針和斷了的單絲等瑕疵。

12,成品後整,整燙目的是使產品定型,保持款式特點,外觀平整挺括、手感舒適。整燙時,將毛衫套上樣板,以準足規格,操作中防止“燙黃、極光”。

13,縫製,整燙完畢後,一件羊絨衫就基本成形了,這時一般需要把商標,洗標,尺碼錶等釘到規定的位置,有些款式還需要裝門襟拉鍊及口袋拉鍊,掛牌包裝結束,這樣才算完整。

14,成品檢驗,成品檢驗是產品出廠前的一次綜合檢驗。羊絨衫檢驗中有複測、整理、分等三個專門工序,內容包括外觀質量(尺寸公差、外觀疵點),物理指標(單件重量、針圈密度)等。在整理過程中,對不屬於返退範圍的少量疵點,如可以清除的油汙漬、脫縫等一般可隨時修復。

15,抽檢,在成品檢驗後發現的一些問題經過修復後,所有的產品應該就基本沒有問題了,但為了保證產品有一個高質量,還需要從貨物中隨機抽出一部分來進行再一次抽檢。

看完這篇文章後,下次買羊絨不要覺得貴了。需要高端男女羊絨衫也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