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議家長別讓孩子"住校"?班主任坦言:這幾個問題很現實

前言引入

很多孩子從小就是過著走讀的學習生活,即上學讀書的時候上課在學校下課後回到自己的家裡休息,這樣的方式在很多幼兒園小學都是的,但是不排除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孩子在初中甚至小學的時候就給父母送到學校住宿了,即上完課後不回家裡,就在學校生活,一週或兩週回一次家。

為什麼建議家長別讓孩子

很多家長對這樣的情況的看法是:雖說這樣要好久才可以見到一次孩子,但是,讓孩子去學校住宿,和同學們相處相處,可以在這個年紀鍛鍊鍛鍊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孩子在學校住宿,離老師就近一點,在學習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問老師,對孩子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然而。這樣的想法真的正確嗎?

故事案例

安安剛上初中,在這之前一直都是走讀生活,上了初一,安安媽媽就抱有著和前言中家長一樣的心理,希望安安自己獨立一點,就把安安放在學校住宿,兩週回一次家裡。

為什麼建議家長別讓孩子

本以為這樣的方式對安安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有幫助的,但是週末夜晚和安安自己聊了聊才知道不是這樣的。安安自己的學習成績沒有自己在小學的時候那麼優異了,感覺不是很在很在狀態,而且自己在學校也沒有睡好,可能是和同學一起居住的原因,總感覺自己睡覺時靜不下來,自己的性格也變得不太好,感覺要處理很多除學習以外的事情,就影響了學習,並沒有達到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成績的結果。

不建議孩子住校的"原因"

1. 孩子要關注很多除學習之外的事情

對於孩子去學校,和孩子在成年之前,主要任務都是搞好學習,但是,孩子當被送去住宿的學校的時候,可能孩子在學校,要自己去試圖處理像宿舍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建議家長別讓孩子

如何讓自己快速適應學校的住宿生活,這樣的事情,會讓一些適應能力差的學生,一開始會很不適應。

2. 有和宿友或身邊人發生矛盾的可能

住宿,意味著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要一起生活在一起,各式各樣的人來自不同的家庭,在生活習慣上面也是大大不同的,融合在一間屋子下面,不難免會發生矛盾,更有一些從小有父母家人陪伴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更加容易和同學產生矛盾,這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很大的。


為什麼建議家長別讓孩子

3. 可能被不好的同學帶壞

孩子的成長過程的陪伴者在孩子住校的那一刻就多加了宿友這個角色,宿友可能是孩子會在學校除了老師花最多時間的人了,如果遇到好的宿友,對孩子不會有很大傷害,但是如果遇到生活習慣不好,家長沒有教育好的孩子,可能孩子就在住宿的生活中被影響帶壞了,受到不良的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

1. 要培養孩子各種優良的素質

可以說獨立是一種結果,它是由很多各種各樣的素質結合在一起的,像是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責任心等等,家長要著重培養孩子這一些優良的素質。

為什麼建議家長別讓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要有自信,很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 不要盲目地將孩子放在一個他不熟悉的環境

很多家長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很多事情,但是,要讓孩子養成獨立的能力的前提是,孩子不會懼怕獨立,當身邊沒人的時候不會害怕,盲目迫使孩子去適應一些環境其實反而會讓孩子感到恐懼,這樣就適得其反了。

為什麼建議家長別讓孩子

總結

獨立,孩子成長過程很漫長的一個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說在惡劣不熟悉的環境就可以獨立,在溫室就會被溺愛,還是取決於孩子的能力和家長教育和對孩子的正確的引導。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