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特质的员工容易成为管理者?讲讲天时 地利 人和

前段时间有一位阿里的P6问我:怎么样才能成为管理者,需要哪些特质?他在P6已经做了四年了,已经快枯了。根据他的问题,我今天专门来写一下,具备"容易"、"成为""管理者"到底需要哪些特质。


在职场中,相较于职能岗位而言,管理岗位永远都是稀缺的。尤其在当前公司架构扁平化的时代,升任管理岗不但意味着升职加薪,更意味着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公司资源,从此职业生涯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所以我着重从公司内提拔的场景来进行分析。

想要被提拔为管理者,往往有时候不只看员工自身的条件,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基于我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和所见所闻,我将提拔管理者的要素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部分。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天时:企业/行业所处的阶段


实话实说,工作越久,我对于"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越认可。当在一个大潮之下,真的太容易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了。

我有一位远方亲戚哥哥,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入职了电信公司。本身自己没有什么背景,在公司中也不得志。可是等到2000年电信和移动分家,由于有资历和背景的人当时都选择留在电信,TA和一些年轻人被分到了移动。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中国移动着实风光了一段时间,公司快速扩张。自然,我亲戚这批进去的年轻人得到重用,很多人30多岁就升任主任、经理等管理岗位。同样是移动公司,在2010年后扩张放缓,并且主要管理岗位的人员年纪都还年轻。现在进入移动的年轻人要想混到一个管理岗位变的无比艰难。

无独有偶,这个趋势在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在阿里巴巴上市前期(大约2013、2014年左右),阿里巴巴确立了电商行业的领军位置并大幅扩张。那个时候很多老阿里员工也得到升职空间,很多人升到P7或者P8,而且都带团队。可是转眼5年之后,现在面试拿一个P7都被大家认为是大牛了,想带团队更难。原因很简单:坑少了。

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我以为只要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就够了,现在看起来,选择公司和行业的眼光才最重要!如果把对一个人提拔为管理者的影响用100分来计算,我给天时打60分。


地利:部门/业务所处的阶段


在公司/行业整体快速发展的阶段,自然所有人都有大把的机会。然而当公司/行业进入平稳期后,一个职场人士真正所处的部门/业务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大家会发现,在一个公司内部业务快速发展的部门往往比较容易升职。其实想想也很简单,业务快速发展自然带来团队扩张,而团队扩张后管理岗位自然就出现了。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之后,一直在进行公司的整合。据我在饿了么的朋友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和其它子公司的人纷纷转岗饿了么。其中很多人在原来的部门是P7大头兵,转岗饿了么之后就升为P8带团队;还有某二线互联网公司,在某些成熟部门内,由于管理岗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些优秀的员工得不到晋升,于是纷纷转岗到公司内新开的业务部门"占坑"。而公司也鼓励大家这么做,因为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然调配。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职场人士所处的部门发展的好,TA才有更大的机会可以被提升为管理者。这里,我给地利打30分。


人和:人际关系 + 自身能力


在公司内被提拔,很多时候人际关系很重要。作为一个管理者,掌握公司的部分资源,需要和周边"兄弟"团队经常合作。所以领导在选择管理者时都会考虑周边人对其的评价,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合群",能够和其它团队很好的合作。我认识一个"大牛",他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产品,尤其擅长产品策划。但他的脾气很差,往往和别人一言不和就吵架。最终,领导要任命一个产品的Leader时,没有选择他,而选择了另一个业务能力稍差,但人缘比较好的人担任管理岗位。

看完上面的内容,很多同学可能会疑问了:"难道个人的能力对于提拔为管理者没有影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现在在很多公司里(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需要的是"专家型管理者"。所谓"专家型管理者"是指不但有管理能力,也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这里拿我举个例子,当年我在上家公司来给业务做做风控模型、做dashboard。当时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具体如何做,不知道如何计算。那么一个项目到底要做多长时间他是不知道的,完全由底下人说了算。试问,这样的"管理者"能够管好团队吗?

而当我管理整个数据分析团队时,下面每一个分析人员的工作到底该怎么做,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我都很清楚,没有任何人能够瞒的了我,这样我对整个团队的把控就强了很多。

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会"表现"。很多人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觉得自己努力工作领导一定能看在眼里给你升职加薪。殊不知,在职场中的规则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努力表现自己,他给领导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希望能够"更进一步",而那种不愿意表现自己的,领导会觉得"你自己都没有意愿,我何必费劲提拔你"。所以勇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成绩和长处,绝对不是坏事。

这里我给人和打10分,不是说这点不重要。相反,人和是一个人提升为管理者的必要条件,这点很重要。如果没有这点,哪怕天时和地利再好也和你无关。之所以分数比较低,是因为我觉得人和这点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并不具备稀缺性。而天时和地利真的需要等待,也非常考量一个人的眼光。

上面讲了很多"公司内部提升为管理者"的要点。下面我简单说说如何跳槽成为一个管理者。实话实说,在当前的职场内,直接跳槽到下家做管理者的比较多,特点也比较明显,大致分为两类:

1.大公司跳槽小公司,寻找职业突破

这种主要是在一些有名的大公司内"镀金"许久,但由于公司内不容易升职,所以跳槽到小公司变现。这样的选择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在小公司做一段时间管理工作,其实很难跳回大公司做管理。因为这段经历大公司不太会认,除非这个小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能够成长起来。所以这种方法来实现突破意义我觉得不大,还不如在大公司内部寻找机会更合适。不然未来很大的概率就是在小公司之间来回跳槽了。

比如,一个阿里的P7跳到携程带团队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但是TA在携程内工作一段时间,即便还有升职,想要跳回阿里P8带团队也没有那么容易。

2.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物,被大公司挖角

这种情况的岗位往往级别很高,比如VP或者总经理级别。比如我上一家公司的子公司总经理,他本身是某互联网巨头做业务的一个专家(P8以上级别),业界也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于是被上家公司的董事长邀请过来做总经理。这种人往往自己就带有很多的资源,对行业也非常了解,有自己的见解。实话实说,这种人去哪里都不愁工作和职位。

在我看到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反而劝诫这些在大公司的同学多一点耐心,通过努力在公司内晋升。要知道在当前的时代下,曲线救国式的跳槽已经没有市场了。

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士而言,职场中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的人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实现从普通员工迈入管理者的跨越。

活出职场人生,关注我的头条:空白女侠,你听我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