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的故事(21)

重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的施用量。

俗語說:一肥治百病。由此可見,肥與病的關係有多密切。為什麼說肥治百病?原因是肥能使樹體健壯,樹體內營養水平高,能順應物候期變化而變化,故而“身強病不入。”

近年來,獼猴桃的病害呈越來越多的趨勢,原來的次要病害上升到主要病害;各種生理性和非生理性病害增加。比如花腐病,翠香果實的黑頭病,各種幹葉、黑葉、卷葉等。如此看來,重視“肥”,對“病”的抑制不容忽視。

從上世紀的70年代開始,化肥就進入農業生產的主流。時至今日,各種化肥應有盡有。

長期以來,部分果農仍存在著依賴化肥增產的觀點,那麼,獼猴桃長期施用化肥有什麼結果呢?

(1)土壤調查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呈下降趨勢,蚯蚓數量減少。

(2)由此可倒致土壤透氣性差,繼而倒致獼猴桃根系不發達,嚴重時有吸收根(白根)變黃變黑甚至死亡。

(3)地上部徒長枝比例增加,結果外移。

(4)病害嚴重,抗逆性弱。

那麼,我們來看一個10年來只施有機肥不施化肥的果園:

(1)腳踩果園任何地方,都能踩到3個以上的蚯蚓洞。說明土壤深層透氣性非常好一這是蚯蚓的功勞。說明土壤很肥,這也是蚯蚓的功勞一增加團粒結構。也很保水保肥一這還是蚯蚓的功勞。

(2)該園全年只澆一次水或不澆水,葉片沒有受旱的跡象。

(3)葉片濃綠,幾乎沒有幹葉、黑葉。

(4)潰瘍病不治而愈,花腐病很輕。

周至獼猴桃科技人員連續對比觀察了多年,一致認為:

適時重施有機肥(一炮轟),少施或不施化肥,是獼猴桃施肥正確的方向。

從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有機農業到無機農業,再由無機農業迴歸到有機農業,這是時代的呼喚,是大勢所趨。

獼猴桃的故事(21)
獼猴桃的故事(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