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由7印象傳媒製作的網劇《龍嶺迷窟》在騰訊視頻已經播至收官階段。無論是在德塔文電視劇景氣榜上從始至終名列前茅的熱度表現,還是全網一致的高口碑,都說明這部劇收穫了不小的成功。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此次,德塔文對話了《龍嶺迷窟》製作方7印象文化傳媒,有幸邀請到了該劇的出品人、總製片人梁靜老師和導演費振翔老師,挖掘其成功背後的經驗談。


“類型劇的發展是影視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必然會越來越精細和有針對性”


德塔文Q1:德塔文一貫對類型劇發展比較關注,因此第一個問題也是關於類型元素的。我們發現,無論是管虎導演亦或是費導以及7印象文化傳媒,都似乎比較青睞於懸疑、動作、喜劇元素,尤其是網劇《黃皮子墳》、《怒晴湘西》、《龍嶺迷窟》,在一個 IP 框架下,將懸疑類型做到了極致, 針對很明確的細分市場。這種對特定類型元素的青睞,是貴公司的有意選擇,還是出於製片人、導演的個人興趣呢?您對於類型劇的發展怎麼看的?是否是有意服務於垂直市場、細分市場?


梁靜A:首先要說,在懸疑類型上我們還沒有做到極致,只能說我們在跟自我比較上,一部比一部有一些進步,能得到觀眾的一些認可,也很高興。雖然在懸疑探險這類劇上有了成長,但我們並沒有侷限之後的創作類型,不論是公司的導演還是團隊,大家都希望去做更多元的題材,7印象現在除了這類懸疑探險的作品之外,還有《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這類鑑寶題材的IP改編作品即將跟觀眾見面,也有都市題材、戰爭題材、歷史題材等多部劇集在籌備當中。至於你說的類型劇的發展是影視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必然會越來越精細和有針對性,也就是所謂的垂直和細分,那對於我們這樣一家以內容為核心的製作公司來講,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我們都需要先做到把內容做好,只有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用心是會被觀眾發現的,從《黃皮子墳》到《龍嶺迷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德塔文Q2:7印象在《鬼吹燈》系列上已經制作了多部作品,從《黃皮子墳》、《怒晴湘西》,到正在熱播的《龍嶺迷窟》,口碑和熱度一部更比一部好,您認為是哪些調整起到了作用?有什麼經驗和收穫可以分享?


費振翔A:《黃皮子墳》的時候是我們團隊第一次製作超級網劇,作為電影出身的團隊,還是希望整個劇能有電影的質感,但因為當時缺少經驗,沒能把握好原著改編的精髓,所以雖然業內非常認可我們的製作,可是在觀眾方面的反饋並不理想。到了《怒晴湘西》我們吸取了《黃皮子墳》的經驗,在尊重原著和個人表達上儘量的尋找平衡點,讓觀眾既能看到重點場景、重點情節,又能將其合理的影視化。

再到《龍嶺迷窟》團隊在這一點上做的就更有把握了,如果《龍嶺迷窟》按照原著拍的話,它其實就只有三個人下墓。他們在後面就沒故事了,這肯定不行,所以就會相對加一些原著以外的成分在裡邊。觀眾也在看了這麼多改編作品之後更能接受對於原著的改編,我覺得這是個好事兒,就是觀眾開始理解你的影視化創作,只要你不是胡改亂改。這些都是我們在IP改編上的不斷摸索,不斷吸取經驗,才能有這一點點的進步,除了這些調整之外,我覺得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堅持,不論是《黃皮子墳》、《怒晴湘西》、還是《龍嶺迷窟》我們團隊都一直堅持做精品,保證作品的品質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們一直都堅持的實景拍攝,火山、好漢坡、榆林,去到故事的發生地、去到幾乎沒人去的地方拍攝,雖然很辛苦但是你最後發現這些堅持、這些用心是會被觀眾發現的,從《黃皮子墳》到《龍嶺迷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梗來源於北京人天生就有一些逗貧的氣質”


德塔文Q3:我們的追劇過程中發現,《龍嶺迷窟》中設置了不少的“梗”,巧妙的融入了喜劇元素,再配合“鐵三角”的演繹化學反應極佳,能談談這些“笑點”的來源嗎?是劇本安排還是也有演員臨場發揮?該劇本身是相對男性市場偏愛的懸疑題材,融入“梗”是不是有考量女性受眾群體?


費振翔A:這些所謂的“笑點”、“梗”它一定不是說我們刻意為之,不管是什麼劇不論是什麼梗,它都應該符合劇情和人物的特點和需要,不能為了笑而笑,劇中的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都是北京人,加上我本人也是北京人,所以可能就會天生有一些逗貧的氣質,那這些梗對於人物來說就是很日常的跟兄弟的逗趣對話。當你不是刻意為之,而是順著人物和劇情來讓他自然而然流露的時候,你不會去想,這一句是不是女性更喜歡,那一段是不是男性看著更嗨,還是那句話,你用心做劇,把戲做好了內容做好了,人家觀眾就自然愛看了,觀眾不愛看的話就是你還有不足的地方,不是放一些小包袱小笑料就能吸引觀眾的。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費振翔:“並不打算侷限於僅拍懸疑題材”


德塔文Q4:

根據德塔文大數據輿情監測顯示,《龍嶺迷窟》開播至今正面聲量極高,我們對大數據進行分詞提煉處理後,演技、外景、打戲、配樂等詞彙都收穫了極高的肯定,《龍嶺迷窟》在黃土高原實地取景深受好評,航拍下山河壯麗令人印象深刻,更有不少一鏡到底的手法,畫面設計巧妙,對於鏡頭語言的部分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嗎?


費振翔A:管虎導演是我的師父,我跟隨他十年,這十年裡一直在他的身邊去薰陶,自然也從他身上傳承了很多東西,比如實景拍攝、親力親為等等,管虎導演作為電影導演,包括我們整個製作團隊大部分都是電影團隊的工作人員,而且我們也希望能用電影質感去做網劇,這就要求整個製作都是電影級別的要求,比如動作戲啊、航拍啊、一鏡到底啊等等。但其實什麼是電影級別的要求啊,說白了還是那句話,就是你用心去創作,其實我們也沒刻意去區分電影和電視劇,我們是根本不會用那些速成的方式,就會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慢慢拍。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德塔文Q5:費導出自梨園世家,更是電影童星出道,從您過往履歷看,12 年、13 年左右便開始表演減產,14年就參與執導影視作品。從演員到導演,您的轉變又快、又直接,這麼大跨步的決定顯示您肯定是一位很有決心的人,對於自身職業選擇您是怎麼考慮的?


費振翔A:說實話,沒有太多的考慮,因為做導演不是我原本的規劃,是當時結識了管虎導演,瞭解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管導說你其實有做導演的潛質,要不你跟著我學導演吧,但是你如果決定做導演了,就要用心只做這一件事,演員就不能做了,後來就跟著管虎導演學習,已經有十年時間了。我個人從來都沒有給自己框定過要拍什麼題材,也有人問我,你現在懸疑題材拍的還行,是不是以後就主拍懸疑了,還真不是,也許某天有好的合適的項目找到我,我也會去嘗試一些都市啊、歷史啊、戰爭啊都有可能,說不定還拍偶像劇呢,這都說不準,只能說不侷限於一個題材,人生多豐富啊,為什麼給自己設定很多框架呢。


梁靜:“無論原創劇本還是IP改編,終究還是內容為本,我們希望全方位發展”


德塔文Q6:貴公司既有操刀 IP 改編項目的經驗,也有正在進行的原創劇本項目,二者在製作過程中的區別之處?此外,梁老師對 IP 改編和原創劇本是否有特殊的偏好和思考?


梁靜A:IP改編就要把握好原著精髓,在統一的審美風格下,找到尊重原著和個人價值的平衡點,這點是比較重要的。但不論是IP改編還是原創劇本,都要以內容為本,用心做品質劇,精品劇,劇本編寫、項目籌備、拍攝製作每一個環節都要用心最後呈現的作品才會好,這無關於是否原創。對於是否有偏好,我們團隊還是希望能夠多方面發展的,除了“鬼吹燈”這個IP之外,像《古董局中局》的第二部《鑑墨尋瓷》也是我們公司製作的,即將跟觀眾見面了,這些就即是IP改編,類型也有別於鬼吹燈。包括我們扶持簽約的新人導演,其中包括第三屆青蔥計劃高臨陽的電影《團圓日》,還有導演那嘉佐的電影《狂途》,這兩部也是不同風格,一個是關注老年生活的,一個是犯罪題材,已經殺青在後期製作中了。還有其他青年導演的原創作品也都在計劃當中。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德塔文Q7:我們知道梁靜老師作為女演員獲得過金馬獎,2016 年開始嘗試製片人的角色,任7印象的董事長,並致力於扶持新導演,是非常成功的事業女性了。那麼目前讓您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樣的身份或經歷呢?


梁靜A:當你全身心的去投入做一件事,並且有一些成果的時候你都會有成就感,演員、出品人、製片人、董事長,這些都是我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做不同的事情,考慮的方向啊思考的內容啊都不一樣,做演員我一場戲演完之後我自己認可,導演也認可是感覺很棒的,做出品人、製片人去製作一部作品,當看到這部作品收穫認可和口碑的時候我為整個團隊感到驕傲,作為公司的領導者當公司有了進步,或者我們在用自己的力量給了新人導演、編劇一些幫助和扶持,看到他們成長的時候我會覺得很自豪和欣慰的。


總結


“鬼吹燈”系列的第三部《雲南蟲谷》已公開的最新預告,毫無懸念地在網絡端引起熱議,大眾期待值高漲。

同時,管虎梁靜帶領的7印象團隊也正在以穩健的創作步伐、踏實的創作態度、優秀的創作實力,深耕於“廣袤”國劇市場。


行業|《龍嶺迷窟》製作團隊:把握好內容的產出才能談發展談市場

德塔文影視觀察

德塔文科技 影視數據專家


影視數據分析|藝人趨勢分析

輿情動態研判|宣傳策略諮詢


官方微博@德塔文影視觀察

合作微信:suqin_shangyu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