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格言》選讀


《薩迦格言》選讀


薩迦格言是藏族第一部哲理格言詩集,成書於13世紀上半葉,全部格言以七言四句的詩歌形式寫成。作者是藏族著名學者薩迦·貢噶堅參。

薩迦·貢噶堅參(公元1182-1251年)出生在後藏。自幼學習佛典和梵文。23歲去印度留學,拜卡卻班禪為師,刻苦學習,精通了大小五明(藏族對 一切學問的總稱),獲得班智達學位,成為西藏佛教史上第一位班智達。所謂班智達,意為學識淵博的大學者。

薩迦班智達一生著作豐富,涉及面廣,有聲明類、因明類、修辭類、韻律類、戲劇類、醫方類、佛學等方面的論著。由於薩迦班智達精通五明、智慧無比,因此被稱為雪域三大文殊化身之一。

學者要掌握知識寶庫,必須彙集珍貴的格言;大海要成為水的寶庫,必須彙集所有的江河。

格言是學者智慧的結晶,愚昧的人則難以理解;當陽光普照大地的時候,貓頭鷹則變成了瞎子。

學者勇於改正過錯,愚者怎能做到這點;大鵬能啄死毒蛇,烏鴉則不敢如此。

智者不經過考問,怎能瞭解學問的深淺;樂鼓不經過敲擊,怎能區別音質的好壞。

學者研究所有的知識,精通後就能造福世界;庸人雖然瞭解很多,只不過是一絲星光。

高貴的身份靠德行保持,行為墮落就失去了高貴;芬芳的檀香人人喜愛,燒成了灰還有誰稀罕。

具備一切知識的人很少,沒有一點知識的人也不多;對於有缺點又有優點的人,智者先看他的長處。

對正直的學者要親近,對奸詐的學者要當心;對誠實的愚者要仁慈,對狡猾的庸人要遠離。

求學就得歷盡艱辛,貪圖安逸成不了學者;迷戀眼前安樂的人,永遠得不到長遠之福。

對讚揚不表示高興,對蔑視不表示憤怒;專心致志追求學問,才是學者應有風度。

聖人所在的地方,有誰重視其他學者?天空太陽昇起的時候,有誰會看見星星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