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之-"千年古寨"文門村

美麗鄉村之-

美麗鄉村之-

美麗鄉村之-

天涯區文門村;文門村位於海南省地處原天涯鎮以北的"龍海盆地"5公里處,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文門村是一級行政村,下轄13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

文門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莊,它經歷了漫長的千年歲月,是海南著名的"千年古寨"。相傳南梁大同年間(公元502~550年),冼夫人安撫海南千餘黎峒,曾派白虎將軍來文門寨立壇,與黎族峒主歃血盟誓:齊心歸化中國,因此,成為瓊南一方黎峒最早接受朝廷招撫,沾沐中原教化的古老村寨之一。由於文門村位於出山入海之地,曾經是州官朝宦往返崖州的驛站和隱歇之處,清代欽差苗曹湯、太守程哲、範雲梯等相繼來這裡駐節觀風,敷揚文教,刻石留題,歷史遺蹟隨處可尋。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欽差大臣苗曹湯奉御命來海南,認定此次乃"四周青山環抱,左右蟠龍向海,得水藏風,祥雲紫光泛起"的福地,決定駐節其中,並定"文門"為村名,以發揚文教。時至今日,仍可尋見"天涯古道"的蛛絲馬跡,亦可領略"驚天石"與參天古樹的造化神筆。數千年來,古與今,山與海,黎與漢,封閉與開放,蠻荒與文明,都通過這座"門"來吐納、轉化。在這裡,以極富象徵力的黎族象形符號為代表的黎族文化蓬勃向上,極力爭取的積極因素消融了南遷,南謫的文人雅士那種鬱郁得志的悽苦之情,孕育出獨特的天涯文化,與北派的孔儒文化以及江浙的南派文化並稱"三絕"。

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與宣統元年崖州太守範雲梯曾沿"天涯驛道"相繼到此地承傳遺事,修繕廬舍,補植果林,教化風俗,保留了程哲居所"程公廬"、範雲梯居所"太守廬"等歷史勝蹟遺址。經漫長歲月,程範二公廬舍雖然已經坍塌,可文門村至今還保留著數十塊明、清古磚作為紀念。

今天,古老的山寨掩映在濃郁的綠色林層之中,檳榔飄香木棉映紅,芭蕉挺翠椰樹蔥蘢。一條窄長的鵝卵石小路從濃密的椰林、檳榔林中延伸,把各寨各戶串連一起。空氣中洋溢著綠色的清新,讓人身心清涼剔透。

1993年4月17日,江澤民主席蒞臨山寨考察,到李德輝家做客,指出"庭院經濟是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文門村從此揭開千年塵封,演繹新世紀生態與富裕的故事。現在,文門村已經成為"生態建設示範村"。

美麗鄉村之-

美麗鄉村之-

風景名勝:

天涯驛道

從天涯海角入文門村,要經過一個叫作"石門子"的道口(據村民講,因修建高速公路,險峻陡削的"石門子"原貌已遭破壞)。據《崖州志》記載:"從馬嶺汛後入石門,兩山對峙,鑿石以通,深達二里。"這裡描述的是官府徵調民夫工匠、調遣地方官軍劈石開山,開鑿"石門",連通"天涯驛道"的場景。

古時,下馬嶺麓海水浸淹,"天涯驛道"被迫折向文門臺地,再從文門西北的峽口繞出,為今人留下了極為難尋的"環島驛"遺蹟。"石門"也由此承載著山與海、黎與漢、古與今、蠻荒與文明、封閉與開發的吐納與轉化。

驚天石

在鼎峙文門村的天涯驛道旁,有一墩形似海邊的"天涯"巨石橫空出世般臥在禿露山崗上,石高約11米,周長約85米,石身後部約三分之一處有約2米寬的垂直裂口,兩壁平直如被驚雷闢開。相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欽差苗曹湯駐節文門村,闢"貢果園",曾憑此石設壇祭石拜天,祈禱太平,恩澤地方百姓。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以康熙末年響雷霹靂"石破天驚"的傳聞,為此石題刻"驚天石"。傳說"驚天石"與"天涯石"是天然的一對,都是女媧補天的神石。媧皇將它們一個安頓在山上,一個安頓在海濱,分工鎮山鎮海。

另外,在土龍湖畔的山嶺上,還有諸多錯亂堆壘的巨大黑石組成的"獅子石"、"雙桅帆石"、"海豚石"等怪異陣石群及傳說吞噬新娘的"閨妹石"和"欽差讀書石"。

貢果林

相傳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朝廷欽差大臣苗曹湯駐節文門村,見村邊野果林熟果累累,碩大美味,遂採摘盈擔,意欲當作嶺南貢果的標本進貢給皇帝。於是,欽差官示闢建禁封"貢果林"。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又率村民補植被雷火擊毀的貢果林,承皇帝諭旨,申告村民"世代保護果木,遂成良好村風"。

今稱"文門生態園"的"貢果林"至今還完好地保留著一片百年連抱木樹果王等,有海南名木墨本、木棉、非洲桃花心木、芒果、酸豆樹等百年古樹106株,其中樹齡300年的古樹王有10棵。尤其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屹立在生態園正中的三株芒果樹王,高一二十米,斑駁皺皴的樹身上爬滿了蒼苔綠蘚,枝椏橫生的樹枝上仍爆出鮮嫩新芽,彷彿張揚著生命的旺盛,記載著歲月的滄桑。

美麗鄉村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