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记录的“我”,一篇关于自己的胡言乱语的人物纪实

人总会突然出现一种感觉,就是彷佛思维超越了自己的身体,超越了自己的控制,而独自成为了会自我认知与思考的实体,有时仿佛自己真正的思维会化身为两个,一个用来思考,另一个用来观察前一个的思考,就彷佛此刻的我,控制双手在键盘上写作的是一个我,而另一个,在观看者我自己的写作和思考。

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及其随机的,想写作的欲望,虽然不知道想写什么,但总是想动笔,或是敲击键盘,彷佛两个我中的一个,想写点什么,但另一个却并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前一个就发牢骚,后一个就只好随便写点什么来做出应对。正如此刻的我,开始一段毫无逻辑的写作。

有时候的思考,并非线性的,而是很多个点所组成,比如想到一个,却又突然蹦出来与此毫不相干的另一个,就像前一秒想着看文献,接着却又想起来20年前那个红旗奶棒味道的充满奶油味的夏天,也就是我童年的一个画面。人的思维相当有趣,有时候充满了逻辑,就如在看文献时的大脑,但有时候却又失去了逻辑,仿佛思维将自己放空,在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中。

此刻的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虽是假期,但周围没有回家的同学依然很多,都在埋头学习。本该放松的假期,他们却也依然在为了未来而努力。在写完这段话时,一时语塞,仿佛思维被堵住了,你看,有时思维就是这么奇妙的事情。好了,现在又回来了。

抬头看了一眼眼前书架上的群书,很多很多,我突然感觉,除去它们所包涵的知识,它们也是多少作者的努力,多少个作者日日夜夜的付出。如果把这些时间不用来写作,这些作者又会把这些时间用来干什么,会干些更有意义的事吗?或是用来浪费掉,进行令人愉悦的娱乐活动?但都已经不重要了,代它们汇聚在一起。突然有种感觉,图书馆不是用来存书的,而是用来存时间的,不只存着书中内容所记录的从古到今,更重要的是,它们存储了作者写这无数本书的时间,图书馆存着这些作者的生命,不是全部,而是写这书的那一段。

突然感觉自己好奇妙,我超越了时间,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作者,虽然大多数我都不认识,我超越了时间重逢了维特根斯坦或是康德,我超越了时间重逢到了在瑞典感冒的笛卡尔,我超越了时间遇到了他们,虽然他们都不会认识我。他们跨越时空来与我重逢,而我等待数年来见到他们,其实也不,我并没有刻意来见他们,只是因为此刻我坐在这里,才发生了这段偶遇,当然,是对于我不认识那些人来说。

而对我认识的,我读过的那些作家,即使换个地方,我还是一直与他们重逢,只是他们不在书里,而是在我的脑海里。那些我认识和那些我不认识作者,在他们写这些书的时候,会不会也有一瞬间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个人会与他们的时间所偶遇。如果是,我希望他们永远不会消失在时光里,因为你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书里。

看呢,这一段毫无逻辑的胡言乱语就这样电脑上打了出来,我自己也不知道写它的意义。或者说,有意义,和无意义,都是写作的意义。

这就是我2019.8.6-14:30-15:00的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