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鏈支付生態,尋找支付的核心要義

央行領導頻頻吹風,稱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在一些重要的會議上,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兼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多次闡述了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概況:定位上,注重對現金的替代;運營體系上,採用“央行-商業銀行/其他機構”的雙層架構;技術路線上,考慮區塊鏈技術,不加載對履行貨幣職能不利的智能合約賬戶上,僅對央行實名,對交易雙方外的其他實體匿名(包括作為分發機構的商業銀行或其他機構)。

央行數字貨幣的實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那麼貨幣的形態從紙質到電子再到數字價值體,為何會出現如此之多的變化?我們要明白的一點就是我們看似熟知的貨幣形態其實是不斷的變化的,在歷史上的絕大部分時間裡,貨幣形態的演變相對緩慢,但近些年不斷湧現出新的貨幣概念和貨幣形態。數字貨幣只是其中一種,只是因其在前期充滿了投機性,所以引得眾人關注,記得2008年在中本聰創造比特幣之後的十餘年時間,市場上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數千種加密數字資產,數字貨幣、加密貨幣、穩定幣、密碼代幣、通證、空氣幣、傳銷幣等開始出現。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電子貨幣、虛擬貨幣等新型貨幣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而原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的演講以及在得到App上開設相關課程,使法定數字貨幣概念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數字貨幣,這種以數字形式存在並基於網絡記錄價值歸屬和實現價值轉移的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之為“價值的數字表達”。數字貨幣的概念範疇十分寬泛,幾乎可以涵蓋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各類電子貨幣、加密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而要進行這些數字貨幣的流通就需要兩種基礎設施,一種是交易所,另外一種就是支付途徑,交易所我們都熟悉,而對於支付途徑,我們很多人還是趨於模糊。

此次我們選擇從生活中的第三方支付例子進行切入理解,我們知道,在銀行之外,我國存在著專業從事支付業務的公司,它們被稱為“第三方支付”公司,受人民銀行的牌照化管理(共有包括固定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數字電視支付在內的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3大類牌照),需將客戶備付金(客戶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賬戶餘額)以100%的準備金率上交給人民銀行。政策雖是如此,但是我們知道,很多第三方還是擁有自己隱蔽的資金池,國家目前不去制止的原因在於,這些第三方支付,擁有兩類很重要的東西,一類是豐富的C端個人服務經驗,一類是有豐富的B端商戶資源,基於這些客觀因素,國家暫時對其沒有采取較為嚴厲的措施,但是這些事情是遲早要進行解決的。

Paydex支付公鏈系統則能助推央行數字貨幣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Paydex通過良好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策略來實現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助推,例如兼容性原則、模塊化設計策略、安全性策略和易用性策略。在合規性方面,為符合不同行業的監管需求。Paydex支付公鏈系統,在共識機制上,從去中心化程度、實用性、技術可靠性考慮,以SCP(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為基礎,實現分佈式網絡、Ledger、共識、網關、分佈式交易、多幣種交易、錢包、支付、數字資產發行等基礎功能,讓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更落地和更符合商業規則,搭建現實世界到區塊鏈世界的橋樑,為央行數字貨幣及其金融服務提供更好的支持。在支付的情境下,Paydex賬戶行數字貨幣系統在接收數字貨幣錢包的支付請求後,會獲取用戶輸入的數字貨幣錢包的證書數字簽名,以生成數字貨幣轉移請求。接著賬戶行數字貨幣系統將數字貨幣轉移請求發送至數字貨幣發鈔行並接收帶有發鈔行數字簽名的支付成功結果。Paydex數字貨幣錢包將去向幣串列表存入央行數據庫,並對用戶的賬戶入賬,生成存幣結果信息發送給數字貨幣錢包終端;央行數字貨幣錢包終端也會展示存幣結果。

支付交易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其職能主要由銀行承擔,並有央行、銀保監會進行監管。隨著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支付場景的移動端化以及線下支付的小額高頻化,支付結算的各種場景及終端需求快速增長,央行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支付需求,而paydex則會與央行的數字結算業務形成互補關係,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支付服務。在此基礎上,與央行一同為客戶提供貸款、理財、營銷和大數據等服務,構造出不同領域的平臺級的互聯網金融。

探索公鏈支付生態,尋找支付的核心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