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在天津的河西區海河的地方有一座千年古寺,名叫掛甲寺,掛甲寺歷盡滄桑,昔日的古剎如今早已不存,如今這裡已被聳立的高樓圍繞。來往的香客也是相對較少。無人問津。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這座寺院掛甲寺,原名叫做慶國寺,後來改名叫掛甲寺。聽名字很奇怪,那麼為什麼叫掛甲寺呢,這個說起來就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了。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傳說在公元648年,唐太宗御駕徵遼奏捷,大將軍尉遲恭率軍在此地修整。尉遲恭與許多官 兵將身上的甲冑脫下來放在寺院周圍晾曬,一連數日。在此之後,周圍的住戶便將寺名改叫掛甲寺,而寺院的和尚也只好按照鄉鄰的意思更名成了掛甲寺。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不過傳聞還有另一個版本,說在慶國寺掛甲休息的主人公不是唐太宗,而是他身邊的大將尉遲恭,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見的這位威風凜凜的門神尉遲敬德。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不管傳聞中的主人公是唐太宗還是尉遲敬德,慶國寺在唐代就已存在,從來就沒有人懷疑過。而慶國寺後來改稱掛甲寺又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歷史依據,可以從萬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00年劉生甲所撰的《重建掛甲寺碑記》中看到。只是,掛甲寺確切建於哪個年代,至今還沒有人能夠說得出來。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不過掛甲寺在歷史上,也像佛教傳入的歷程一樣起起落落,興衰不定。明萬曆十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為了緩解國內矛盾,佔領朝鮮覬覦中國,將目光對準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因此天津一地成為抗倭重鎮。明萬曆二十八年,遊擊將軍張良相,來到掛甲寺的遺址,聽說了唐朝舊事,感嘆日後得勝也將效法前人在掛甲寺掛甲慶祝。於是命部下捐資,重修掛甲寺,地方百姓也大力協助,只用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新的掛甲寺就建成了,並且"瞻謁雲集,隨祈隨應。"香火極盛。而張良相也真的很快蕩平倭寇,在掛甲寺慶祝勝利。此後掛甲寺對於定國安邦似乎有了特別的意義,尤其受到武將的青睞,凡是出征上前線的,很多人都要來掛甲寺朝拜,成為當時流行的時尚。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清代初期大孫莊隨寺名的變化,改稱掛甲寺村。掛甲寺和掛甲寺村原來位於海河東岸,海河在這裡有一大灣。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乘艦船順海河而上,路過掛甲寺村的時候,遭到以掛甲寺村村長為首的保衛團和義和團的頑強抗擊。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後,成立了都統衙門,1901年曾對掛甲寺村所在的海河大灣裁彎取直,將掛甲寺村分隔成東西兩岸,而掛甲寺也由東岸劃為西岸。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民國時期村民們對掛甲寺的建設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地理分隔而中斷。1932年,他們又募集了財務,改建了光緒時期修建的菩薩殿,使它與後殿在同一中軸線上,成為前後兩座殿堂。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1944年增建山門,以後又陸續補建寮房、圍牆等,最終成為符合規制的寺院,佔地兩畝半。那時掛甲寺主要供奉菩薩,每年陰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誕辰日是開寺朝佛的日子,屆時會舉行盛大的掛甲寺廟會,一時間燒香拜佛的人擠滿了寺院,香火鼎盛,掛甲寺也由此再次成為天津地區名聲極響的寺院。1958年寺院再次被毀。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今天,矗立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有著太多歷史記憶的掛甲寺是1994年開始動工興建的,歷時三年多的時間,於九七年7月完成。並舉行了盛大的佛像開光儀式。至此,時斷時續穿越了1300多年的掛甲寺鐘聲得以延傳至今。

津門古寺,掛甲禪寺,如今已被聳立高樓圍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