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的無盡追求。道德經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豫兮其若冬涉水,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沌兮其若樸,混兮其若濁,曠兮其若谷。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 古以來善於學習道的人,微妙通達,深不可測,不好真正認識他們。真是妙不可言,所以勉強去形容一下。他們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畏畏依依好像害怕鄰國入侵,恭恭敬敬好像在坐客,渙渙然如冰釋為水,淳淳如未雕刻的樸玉,混混如一窪濁水,空空如幽靜的山谷。渾濁動盪的靜下來,慢慢會變清。安安靜靜的動起來,慢慢會生長。保守此道,不去欲求太滿,正因為不欲求太滿,所以才能保持殘缺而不求完美。

時時刻刻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像個客人禮道恭敬,讓人如遇春風,處理事情像春水融冰,煥然而為。行為自然不作做,心態混沌如眾,心懷空空如山谷。怎樣才能保持如此微妙通達?

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在動亂中要有靜氣,在安定中要有能動性。也就是危機中尋找到機,安定中居安思危。怎樣才能長保此道,保持追求,不完滿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