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話世濟

2016年5月8日晚,著名程派表演藝術家李世濟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雖說是享年,可她這一生,太不平坦。當孫女捧著她的遺像出殯時,多少人無不因她的堅韌頑強而落淚。

其實,我對李世濟並不熟悉,早些年,我一直聽的是張火丁,後來才慢慢了解了程派。雖然聽了很多年,瞭解過許多名家的生平,但於唱唸做打方面,私以為自己仍然只是一個門外漢。

我大學時喜歡上京劇,那時候才只窺探到了萬花筒中的一隅,便已興奮不止。而後得知其行當之豐富、流派之紛呈,更是驚歎萬分。雖然,等到我再聽到這些國粹時,她們已然沒落了,似乎鼎盛時代的光耀不再。

知道李世濟,大概是2006年的《唐在炘作品演唱會》,從中聽到了許多程派名段,但都與之前聽的張火丁不一樣。好在當時認識的程派名票徐強老師,解了我的疑惑,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為我這種初入程門的戲迷講述新豔秋、李世濟、張火丁三位對於程派藝術的發展有著其他繼承人不可比擬的貢獻。徐老師最初是看了李世濟的表演才喜歡上程派藝術的,並且跟著李世濟的錄音學唱,其後又模仿趙榮琛和王吟秋,最後才歸宗於師祖程硯秋先生。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李世濟很紅過,那時候的許多年輕人都是通過她的表演愛上京劇,愛上程派的。但在收穫鮮花和掌聲的同時,她也遭受了許多質疑,有人說她把程派改的面目全非,有人說她不是程派弟子。但梨園行,即便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在他們成名的過程中,口誅筆伐之事也並不少見。時至今日,網絡上在討論梨園行的人事中仍可見刀光劍影。

然而,隨著瞭解的入深,李世濟是一個根本無法讓人釋懷的人。

李世濟的父親李乙尊經商,是上海名流,平時喜歡京劇。1945年,程硯秋在上海的時候,在一次宴會上,遇見了李乙尊和他12歲的女兒李世濟,席上有人說小世濟跟程大師長得很像,叫程硯秋不如認其為乾女兒。程硯秋倒認真了,第二天很正式的帶著銀筷銀碗金手鐲去了李世濟的家,拜訪了她的父母,李世濟向他磕了頭,就此確定了父女關係。

而據《程硯秋全傳》(李伶伶著)記載:1946年,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程硯秋自己組班的秋聲社去上海演出後,逗留了一段時間。當李世濟的父親提出讓女兒拜程硯秋為師時,程硯秋是拒絕的,他希望李世濟好好讀書學醫,學戲只是業餘愛好,更不可下海。李世濟父親軟磨硬泡,逼得程硯秋說出了過激的話:你不要把世濟作為生財逐名的工具。李父見此,將女兒按在地上磕頭,讓她叫程硯秋“乾爹”。這讓程硯秋夫婦有些不滿,但也不好說什麼。

對於拜師,李世濟自己也說過,她叫程硯秋先生乾爹的,但卻不是他正式的徒弟。但自從認了乾爹後,李世濟也開始隨著程先生系統的學習起京劇和程派。

唐在炘是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專業的高材生,中學時就開始跟著程硯秋的琴師穆鐵芬和周長華學習胡琴。而後,又與兩位學弟熊承旭(操二胡)、閔兆華(操月琴)組成業餘的京劇樂隊(這也是日後李世濟組班後的職業樂隊)。1946年在上海遇到程硯秋後,向他學藝,程師謂之三人為“三劍客”。也是在此時,他把自己的乾女兒介紹給唐在炘,讓李世濟跟著他們一起學藝。

1950年,李世濟考入上海第二醫學院,但在1952年就輟學了。期間,她自己也向程師提出拜師的事情,都遭到了回絕。程硯秋反對她棄醫從藝,更不同意她下海(四大名旦裡只有程硯秋的子女未入梨園行,也許程師太清楚其中的艱辛,所以也不想作為乾女兒的李世濟進入這一行)。也許是賭氣,也許是心有不甘,李世濟輟學後就和三劍客自己組班北漂,而後又為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配戲,也都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然而直到1958年,年僅54歲的程硯秋大師突發心肌梗塞去世,李世濟拜師的願望也沒有實現,就此成為她一生的遺憾。

文革後,她重返舞臺,是程派傳人中第一個演出程師最為看重的劇目《鎖麟囊》的,然而臺下卻只有頭髮花白的老年觀眾,如何獲取年輕觀眾,是李世濟重返舞臺後需要考慮的。而此時,她與唐在炘已經結婚多年,婦唱夫隨(伴奏),李世濟在隨後對程派的改革和創新中也有丈夫的許多付出,唐在炘在唱腔設計、戲曲創作、樂隊改革方面頗有造詣(李世濟的《蝶戀花—答李淑一》就是由唐在炘作曲的,百聽不厭)。有戲曲評論家說:“自古挑班名家與新編戲聯袂而生,可恨創意之才多創調之才少,創調而得傳者少之又少,每思及此,就對唐李夫婦這對黃金搭檔感佩不已。”可以說沒有唐在炘,就沒有80年代李世濟的翻紅。

上世紀80年代,歷經十年浩劫的人們在乾涸的文化領域亟需滋養,港臺文化的入侵似有填補這一空白,京劇儼然成了故紙堆。然而,李世濟的積極改革,才讓年輕人重新回到京劇舞臺的觀眾席(現在我才明白,徐老師為什麼說李世濟對程派的發展有著其他繼承人不可比擬的貢獻,能夠讓年輕人關注,有興趣了,他們才會更加的深入,這是京劇能夠傳承下去的契機)。

此後,對李世濟的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她沒有理會這些,仍然積極投入到程派藝術的發展中去。

2006年的那場演唱會時,唐在炘已經病重,第二年的6月去世,享年85歲。而早在2001年,他們唯一的兒子在車禍中喪生,彼時才27歲(李世濟40歲才生了這個兒子,兒子去世時她已經68歲了),留下了兩個女兒,一個3歲,一個才剛剛滿月,25歲的兒媳痛不欲生。此後,老夫婦倆負擔起倆孫女的成長。但是不久唐在炘又病倒,李世濟幾年如一日的照顧著丈夫,同時要餵養兩孫女,還要給學生說戲,參加各種活動,著實不容易。在以後的一些新聞中,就只看到頭髮花白的她戴著眼鏡,手裡還拿著放大鏡,似乎很吃力的讀著材料,那份認真和執著尤其感染人。

世濟先生在生活、舞臺上都是一個頑強堅韌的女人。我雖聽她的唱腔不多,但獨愛她的《蝶戀花》,她在演唱時獨具一種唯吾獨尊的氣定神閒。她的程腔雖然不是我最愛的,但並不妨礙我對她的喜歡。

2016年對於梨園行來說,不是一個好年份。就在李世濟去世前不久,梅派大師梅葆玖先生因突發疾病去世。這一年,還有一些老輩的戲曲演員相繼離世,京劇事業的發展似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悲涼。


一瓣心香話世濟


一瓣心香話世濟


一瓣心香話世濟


一瓣心香話世濟


一瓣心香話世濟


一瓣心香話世濟


一瓣心香話世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