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先進理念

1950年代我軍裝備仿製的蘇式AK-47突擊步槍、SKS半自動步槍和RPD輕機槍在我國統稱為56式槍械,均發射56式7.62mm中間型槍彈,這在當時已是很先進的了。56式半自動步槍,射擊精度好,帶伸折的刺刀,能夠體現“刺刀見紅”的勇敢精神;56式衝鋒槍,能連發射擊,火力較猛,但射擊精度差,沒有刺刀,槍短,有小握把,不利於拼刺格鬥。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新研製的自動步槍必須是突出步槍作戰效能(射擊精度、刺刀)的前提下,揉合進連發射擊性能以加強火力。簡要總結就是需要保持56式半自動步槍的單發精度,連發點射精度優於56式衝鋒槍。

大躍進設計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63式研製之初中國正經歷“大躍進”政治運動,在“爭上游”這樣的時代背景下,63式自動步槍開始研製。之前中國兵器工業尚缺乏獨立設計自動步槍的經驗以及技術方面的基礎。論證、研製、生產階段都缺乏規範化,63式採用所謂院校、部隊、工廠的技術人員“三結合”,邊組織研究邊籌劃試製,論證並補充。再加上當時我國正處在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生活之艱苦可想而知了。即使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研製隊伍仍然在63年完成了設計定型。國家命名為63式7.62mm自動步槍。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優秀性能

由於63式自動步槍在主要結構上根據性能要求採取一系列的技術措施,綜合來看,這支自動步槍達到了戰術技術要求,並且有較好的性能,從總體上綜合了56式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的優點,突出步槍的戰術性能和要求,實現了連發射擊,加強了步槍的火力,提高了戰鬥性能。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而且63式射擊精度良好,單發精度相當於56式半自動步槍,100m距離上R50在5cm左右,點射精度大大優於56式衝鋒槍,射擊時,操槍平穩,槍口不上跳。穩定可靠,能夠在風沙、嚴寒、泅渡江河等特殊條件下可靠射擊,63式在國家靶場試驗時通過了這些嚴酷的考驗,這在一支步槍上還是首次。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還滿足了壽命15,000發要求,56式半自動步槍只6,000發壽命,63式既未增大重量,也未採用特殊的材料,卻提高壽命1倍多,主要是結構設計合理,動力參數配匹得當,把互相制約的可靠性、精度。壽命、重量幾個最主要性能,通過統籌技術措施有機的統一起來了。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在戰鬥勤務性能方面,保持了步槍的一切特點,如突出刺刀的作用,加強刺刀的剛度、長度,改善拼刺時持槍方便有力;槍管較長,保證有效射程上的威力,有空倉掛機,上方壓彈機構為及時和隨時帶來很大方便,全槍結構簡單,分解結合迅速方便。結構工藝性較好,與56式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有較多的工藝同一性和繼承性。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於63年設計定型後,使用部門和有關領導還是很滿意的,毛主席和軍委領導還視察過。應該說設計定型的63式7.62mm自動步槍還是一支性能優良的自動步槍。

生產和裝備


1969年,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方針指導下,63式自動步槍開始投產。在一個萬人工廠,接到的任務是年產數十萬支63式自動步槍,生產準備、工藝,工裝準備都是晝夜進行,然而軍品生產中的“軍工生產質量第一”這條原則沒有得到貫徹執行,有效控制質量的規章制度有的被取消了。即使沒有取消,也由於沒有人管理,沒有人執行而未得到遵循。例如科研產品定型程度、檢驗制度、技改鑑定制度等等。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沒有履行生產定型程序,沒有經過一切改進都要通過試驗鑑定的手續,沒有嚴格經過駐廠軍代表審批產品資料修改工藝變化等程序。大家都有一種自豪感。想方設法完成戰備生產任務,因此掀起了群眾性的以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工時為目的技改高潮,當時提的口號是:“以產品設計為中心,大搞技術革命”,結果把已設計定型的63式自動步槍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某些修改是好的,或節約了工時,或提高了性能,但也有幾項改變造成了不良後果。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其中有槍管與機匣聯接,由M25×1.5的螺紋改成為直徑18mm的壓配合聯接,只打一顆直徑4mm的銷子固定。而且由整體鍛件機匣改為衝鉚組合的機匣,這種衝鉚結合的機匣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解決了鍛件機匣的剝皮挖心的加工方式,提高工效,減輕重量。為了滿足63式鍛件機匣上的結構要求、性能要求,改變後的衝鉚機匣結構也很複雜,是由節套、左右壁、尾座、掛機盒、鉚釘等13個零件拼湊而成的。

衝鉚機匣上馬以後,63式的質量急劇下降。首先是剛度削弱,機匣在加工過程中隨時都在變形,衝壓、機加、淬火、裝配都在變形,都在校正,雖然生產流程中增加了許多道校正工序,然而也只能“管後不顧前”了,只要正在加工的這道工序校正合格,就管不了前道工序已經加工的尺寸由於後道工序的校正而發生的變化。全槍在部隊使用中也產生變形,反映出的問題是射擊精度差,尤其是射校合格的槍,放一些日子再打就不上靶了。

生產裝備的63式自動步槍比設計定型的63式自動步槍性能、質量明顯下降了,這是個歷史事實,但也不是所有出廠的63式都是很差的,這要分為三個階段,投產初期兩年,照設計定型的圖紙生產這一部分槍質量比較好;隨著生產數量加大,改變的地方越來越多,質量問題才逐步暴露出來,至1974年達到頂點,部隊反映意見強烈,這才採取措施,質量攻關歷時兩年,雖然採取了一些彌補措施,但已改變不了大局。攻關以來的槍質量又有所提高,例如散佈精度R50已穩定在5.5cm左右。

撤裝

63式自動步槍從1959年開始研製,1963年設計定型,1969年投入大量生產和裝備部隊,至1978年停產、撤裝,近20年時間,共生產了數百萬支,所經過的道路卻是由盛到衰的道路。說它盛,是指開始於轟轟烈烈的大躍進年代,研製定型了這支性能優良的自動步槍,而且為國家所接受,大量生產了數百萬支槍,全年裝備達到了盛況空前的程度。說它衰,是指由於不得已的原因遭到停產、撤裝的命運。本來武器的更新換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正象開始生產、裝備63式,以代替56式半自動步槍那樣。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停產,撤裝63式,代之重新生產、裝備56式半自動步槍。轉了個圈又回到原地。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近代戰爭與二戰時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那種端著上刺刀的步槍,擺開戰場瞄準敵人一發二發的射擊場面可能不會再有了。更多的是近戰、山地、叢林或城市街道的突擊作戰,在開闊的平原地帶將是裝甲部隊、機械化步兵的戰場。在這種作戰情勢下,所需要的自動步槍,應該是單、連發射擊精度好,火力猛,短小輕便的自動步槍。自動步槍的特性就是有效射程較遠,射擊精度好,還可以在必要時上刺刀拼殺格鬥,發射槍榴彈,這是對現代化自動步槍的戰術要求。然而63式自動步槍全部保持老式步槍的特性,突出其遠距離射程和刺刀作用,忽視了短小輕便的要求,火力也明顯不足,全槍長而笨重。大大降低了自動步槍的突擊作戰效能。僅有固定木託一種形式,步兵乘車,以及在叢林、山地、壕溝地帶作戰極不方便。當年曾為空降兵專門改制了一批摺疊槍托的63式,由於技術不成熟也沒有成功。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生產、裝備的63式發到部隊時,由於前述的種種原因導致性能和質量下降,部隊意見很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射擊精度差,比剛換下來的56式半自動差得多,據說全國12個軍區中就有9個軍區打報告要求換槍。他們說:“昨天剛射校好的槍,今天就打不上靶了”,說明槍在變化,放著在變,行軍在變,坐車也在變。其他方面的質量問題也反映出來,例如木託斷裂,氧化層脫落等。由於63式自動步槍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部隊不歡迎,“還我半自動”的呼聲日漸高漲。這是導致撤裝的直接原因。

短暫列裝

1979年爆發對越南的邊境戰爭,改進的63式曾短暫恢復生產緊急換裝給參戰部隊。其主要原因是當時解放軍部隊普遍裝備的56式半自動步槍在面對越南軍隊時明顯感到火力不足(越南軍隊已普遍裝備蘇制AK-47突擊步槍),而解放軍步兵班中的56式衝鋒槍數量不足(通常只有班長和副班長才配備)且射擊精度不能滿足戰術要求。因此臨時決定恢復裝備63式自動步槍(63式兼具精度與火力的性能)。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緊急換裝參戰部隊後,部隊反映這種改進後的63式精度可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比,火力持續性增強。在一個搜索掃蕩敵人的戰例中,曾有兩支改進的63式步槍使用56式衝鋒槍彈匣在300米距離上採用短點射交替射擊,20分鐘內擊斃擊傷敵軍6個機槍手,封鎖住敵軍隱蔽洞口火力點,使敵無法開火,掩護其他戰友衝鋒並俘獲洞內殘敵。但由於63式全槍過長,在叢林地帶作戰容易勾掛樹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式衝鋒槍彈匣時,彈匣容易鬆動脫落。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的短暫恢復生產並沒有改變63式步槍的命運,很快再次停產。此時81式自動步槍正在進行最後的靶場試驗。1981年81式槍族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63式步槍終於正式退出現役。

出口國外

除了中國以外,63式的最大的用戶就是阿爾巴尼亞,當時的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因為激烈的的意識形態分歧而分裂,阿爾巴尼亞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63式大量出口到阿爾巴尼亞。63式亦有在越南戰爭期間援助北越,也在20世紀70年代以小批量出口到柬埔寨、亞洲和非洲等其他國家。63式也有一些出口援助反抗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當地的武裝派別游擊隊。在科索沃的科索沃解放軍也有使用63式。


先進理念設計出來的落後武器-生不逢時的63式自動步槍


63式步槍分別在1990年代初向澳大利亞出口和向北美的民用市場銷售,快慢機被焊接只能夠半自動射擊。不過它在1993年的檢驗之中證明此槍可以改回全自動射擊,儘管需要一些正確的知識和金屬加工的技巧。海關雖然正試圖回收所有63式步槍,但仍然有許多人並沒有交出,因此目前仍然未知它有多少已經被回收。目前亦有證據已經證明一些63式步槍正在印度尼西亞摩鹿加群島西巴布亞省的OPM的叛軍手中,也有在孟加拉的多場戰鬥中使用63式步槍。但目前仍然未有實質的證據證明那些63式步槍是否來自澳大利亞,這是因為中國未有公佈實際“賣出”的數字,儘管其他有關各方仍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