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記者丨羅茨


《最後一舞》是屬於邁克爾-喬丹的紀錄片,也是全體育行業增強軟實力的一個範本。


美國當地時間4月19日,屬於NBA名宿、“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的紀錄片《最後一舞》在ESPN、ABC平臺首播,詹姆斯、利拉德等眾多NBA全明星球員都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收看了該節目。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在國內的體育社交媒體平臺,《最後一舞》也是刷屏級別的爆款。為什麼喬丹的故事如此讓人興奮,哪怕現在NBA的受眾有多一半的人都沒看過他的直播比賽?為什麼體育人會如此認可喬丹賽場內外的成就?一個好的體育故事到底應該怎麼講?


這些,都和體育軟實力有關。


— 1 —

故事主角的選擇


喬丹一直都是個傳奇。


1984年,喬丹降臨NBA。當時,大衛斯特恩也是第一年擔任NBA總裁。此後,毒品、暴力充斥的聯盟,開始向正規化發展,伯德和魔術師的競爭、彩色電視機的普及,都為新英雄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一開始,人們以為新的英雄是底特律活塞,托馬斯、杜馬斯和蘭比爾的組合,讓人們感受到了熱血籃球的魅力。但作為英雄,他們少了一些英雄本該有的飄逸。


而喬丹,在步入聯盟的第七年,擊敗了魔術師領銜的洛杉磯湖人,拿到了屬於他的第一座奧布萊恩杯。再然後,實現了三連冠偉業。更重要的是,他神采飛揚,打球飄逸,外形俊朗——完全就是可以作為聯盟代言人一樣的明星。


功成身退的喬丹,打了兩年棒球。強勢復出之前,他拍攝了《空中大灌籃》。復出的第一個賽季,帶著公牛拿下了前無古人的72勝10負,順便又開啟了一次三連冠之旅。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這樣傳奇的故事就像上帝寫好的劇本,加之喬丹這個主角個人的影響力,這些都是《最後一舞》刷屏的基礎。


故事主角的選取至關重要——如果球王貝利的一些瞬間能夠被記錄,也會成為刷屏的爆款;如果國乒選手張繼科願意,他也會成為非常好的紀錄片主角。再舉個例子,馬來西亞羽毛球選手李宗偉,一直都在被林丹壓制,他的那部《敗者為王》,不照樣火遍了全體育圈麼?


好的主角,是所有體育題材故事的基礎。但,同樣也有《我是馬布裡》這樣的片子反響平平的反面教材。


或許,對於一個故事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個“好故事”。


— 2 —

“體育故事”的標準


很多人的紀錄片是為了把主角塑造成神,而喬丹的《最後一舞》,卻把這個已經57歲的億萬富翁、傳奇名宿從神壇上拉了下來——現在有太多人不知道當年的喬丹有多強大,他們只能在集錦中體會喬丹的強,甚至會認為現在的某些偉大球員是可以挑戰喬丹歷史地位的。


體脂率3%,身高1.98米,超長的滯空時間和天賦之外出色的技術,這些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金左手”克里斯-穆林曾說過一個讓球迷們震驚的事兒:“所有我們這些明星球員,有一次被告知要早晨訓練,大家到了體育館都無精打采的,只有一個人在不停地奔跑、投籃,這個人就是喬丹。”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正因為這個片子講述的,是喬丹沒有被神化的真實故事,才能引發大家的情感共鳴。人們會被這樣的喬丹激勵,而不是一邊看一邊想“算了吧,他是天才,我們只是平庸之輩。”


兩年前同樣有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大火——《摔跤吧!爸爸》。這個故事的主角,就不是超級明星,而是印度的一個普通家庭。但能讓這部片子火出體育圈的原因,是因為它讓很多觀眾開始思考自己的個人選擇、家庭教育甚至社會責任。體育是它講故事的主題,而不是終點,這部片子把體育昇華成了一些大家能夠引起共鳴的話題,進而成為了體育類影視劇的爆款。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摔跤吧!爸爸》


好的體育故事的標準是什麼?某影視公司的員工直言,任何好故事的標準,幾乎都是一致的:“體育故事的標準,無非就是好故事的標準加上了體育的屬性。通俗易懂、發人深省、故事完整、講述方式動人,就是好故事。你把《摔跤吧!爸爸》的體育屬性剝離,弄個其他的諸如《旅行吧!爸爸》之類的,只要故事依舊是一個能夠引發大眾情感共鳴,又能夠有被大家接受的普適價值觀,加上演員出色的演技,它還是會成為爆款。”


該員工稱,《最後一舞》之所以能夠刷屏,當然有喬丹個人的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是個好的故事,而不只是因為它是關於喬丹的故事。


— 3 —

體育軟實力成為“破圈”利器


體育題材的影視劇、綜藝節目、歌曲等,是體育能夠突破圈層最好的方式。


不看2010南非世界盃的人,也幾乎都聽過那首《waka waka》;平時不看籃球的女粉絲們,因為李易峰的緣故開始看《這!就是灌籃》;哪怕對摔跤毫無興趣的人,因為阿米爾汗的精彩演出和故事本身的講述方式,也會被《摔跤吧!爸爸》感動。


舉個國內的例子,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為什麼被名導陳可辛導演如此重視,甚至說這是他“拍過的最難的電影”,是因為“中國女排”已經成了一個深入人心的精神符號,所有中國人都知道什麼是“女排精神”,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女排在中國意味著什麼。要把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出新鮮感,陳可辛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


喬丹紀錄片刷屏 可怕的“體育軟實力”!


在一個倡導全民健身的時代,體育明星越來越多的開始掌握話語權或者走入大眾視野。2004年雅典奧運會,大家能記住的是男籃八強和劉翔的冠軍,但到了2016年的里約,人們開始關注傅園慧這樣的選手——體育選手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通過其他方式幫助體育“破圈”,這既有利於他們個人的發展,也讓體育的軟實力得到了彰顯。


這一次,喬丹的紀錄片刷屏,除了說明大家對喬丹的故事感興趣,說明此次的故事講述方式被人接受以外,還說明了體育相關的文化產品是有需求的——人們願意瞭解賽場之外的故事,站上領獎臺背後的努力,遺憾失利背後的淚水,團隊項目中各方面的協調,個人項目明星的成長史……


當體育圈有了更多類似的爆款級文化產品,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來到真實世界看看體育賽事,打打球跑跑步,等到大家的體育習慣被培養出來之後,針對體育的消費也會隨之增加。


藉助體育軟實力“破圈”,已經被證明可以助力體育消費,而體育消費的提高,則是體育產業繼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