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最严司法保护 扬州“十项措施”服务新兴科创名城建设

今天(4月24日),扬州市委政法委员会、扬州中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依法服务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的十项措施》,通过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加强地方特色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挂钩联系”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等措施,进一步服务扬州新兴科创名城建设。

坚持最严司法保护 扬州“十项措施”服务新兴科创名城建设


坚持最严司法保护 扬州“十项措施”服务新兴科创名城建设

高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揭牌。

“十项措施”具体为:

一、开展“知识产权法官进驻园区”活动。以“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为载体,推动相关人民法院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空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区,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为全市重大项目、区域内的创新主体等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促进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二、服务地方特色品牌建设。聚焦“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品牌,加强与名校名所、专门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联系,对扬州地区的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文化产业等开展调研和走访,对地方特色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对策建议。充分考量历史发展过程、当事人使用状况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等因素,依法保护本地品牌、老字号、地理标志和特色产业的合法权益。

三、回应企业创新创业司法需求。选取部分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挂钩联系,及时了解和回应企业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需求。围绕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要求,通过以案说法、专题讲座、法律咨询、联合培训等形式,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四、及时预警知识产权风险。充分利用人民法院的办案信息系统等智慧法院平台,围绕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强司法大数据、典型案件、动态信息的分析和研判,及时形成风险预警报告,主动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提出司法建议。向企业发布知识产权风险提示,引导企业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五、发挥诉调对接机制的作用。按照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推动审判机关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性调解组织的协调对接,注重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工作人员在化解知识产权涉诉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调解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促进各类知识产权涉诉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六、加强执法办案的衔接与协调。按照市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安排,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情况,研究和解决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侦查、批捕、公诉、审判等工作。加强人民法院与版权、市场监督管理、海关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信息共享、行动协调和工作衔接,畅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共同开展好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活动。

七、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完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强化立案、审判、执行环节的协调配合。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做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类案专审”。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简易程序适用比例,对于事实较为清楚、法律关系较为明确的一审案件,探索试行“要素式”裁判文书,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

八、破解知识产权维权难题。对于涉及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的知识产权案件,开设专项审理绿色通道,组建由院长、庭长参加的法官团队,实行快立、快审、快执。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的司法惩处、打击力度,完善和优化证据规则,最大限度降低维权成本,显著提高侵权成本,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

九、完善知识产权案件裁判规则。加强条线业务指导,强化专题指导、类案指导以及重大案件沟通机制建设。及时掌握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动态,定期收集、整理知识产权审判中疑难复杂问题,总结知识产权审判经验,及时统一裁判规则。针对商标权、著作权侵权纠纷和不正当竞争纠纷等案件,研究制定案件审理指南。

十、培育知识产权法治文化。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强化与公众的互动,扩大“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宣传活动的覆盖面,提升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适时向社会公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发布典型案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观摩知识产权案件庭审,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审判进校园、入园区活动,向社会公众全面宣传介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为新兴科创名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坚持最严司法保护 扬州“十项措施”服务新兴科创名城建设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