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中國軍事思想居然領先世界兩千年

​公元前259年,有一條山谷在這一年消失,這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是人定勝天的壯舉。而是因為有幾十萬人埋葬於此。長平之戰,中國戰爭史上第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之一。秦趙雙方的主角白起與趙括,一個成了戰神被抬進武廟,另一個則留下一句紙上談兵貽笑大方。

不看不知道,中國軍事思想居然領先世界兩千年

因為對白起的好奇研究了很長時間的長平之戰,但大多從戰略方面解讀,尤其是此戰之於秦趙兩國以及整個戰國的意義,除此之外還探究了一下當年騎兵的作戰方式。畢竟有無馬鐙對騎兵的作戰影響巨大,在兩晉之前是不會看到騎兵施展馬上功夫的。最近又和一些人聊了長平之戰,結果無意中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關於這場戰役推薦大家去搜紀錄片《喋血長平》,我就不再贅述了,除了內容之外,這部紀錄片展現的戰國時期士兵的作戰狀態相當的貼近史實,不過極其血腥,膽小勿入。這場戰鬥持續了三年,雙方構築大量工事,儲備糧草物資,不斷互相試探,最終以一方離開工事戰敗於山谷之中結束。

這像不像一戰時期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的戰爭形態?當時雖然各國裝備有先進的火炮機槍,還有卡車作為運輸工具,然而戰場上卻單調的很。挖壕溝,囤積武器彈藥與糧食藥品。陣地前鋪設鐵絲網,埋地雷。進攻時先是一頓大炮猛轟,然後用煙霧彈掩護步兵衝鋒。

不看不知道,中國軍事思想居然領先世界兩千年

然而卵用沒有,各國均裝備自動射擊的重機槍,利用壕溝的掩護,提前設定好射界的重機槍輕鬆射殺衝鋒的步兵。絕大多數士兵在看見敵人前就被射殺,最多時英軍一天損失6萬人,點名一天都點不完。滿清鐵騎冒著火炮衝鋒被西方學者嘲笑,人家好歹知道側翼迂迴配合中央突破打穿防線——德軍閃電戰基本套路,要不是滿清火炮不足以壓制英法聯軍火炮,聯軍怕是要損失慘重。

戰爭的結束並不是以一方攻佔對方全部領土而結束,簡單說就是參戰各國已經消耗了自己所有的物質與人力,如果再繼續打下去,前線士兵譁變與國內民眾起義就會摧毀本國政府。

長期對峙,不斷消耗國力,誰先脫離工事誰死得快。雖然相差兩千多年,但是長平之戰與一戰仍然極其相似。可以說,中國的軍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深刻理解了戰爭的本源,並在實戰中熟練運用,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國綜合國力的較量,正如孫子言: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而到了戰場上則應避免陷入對峙,正所謂“兵貴勝,不貴久”,作戰應以尋求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

雖說秦國用反間計換了廉頗,又偷偷令白起掛帥,屬於陰謀詭計。但這並不能掩蓋白起作為天才的一面。首先他看出,雙方此時拼的是國力,再對峙下去一定是兩敗俱傷,到時候一定是齊楚坐收漁翁之利。而要想結束對峙就必須脫離戰壕去野外決戰。白起是不會令秦軍主動脫離戰壕的,那麼就必須令趙軍下定決心決戰。因此他先是主動出擊,然後詐敗因趙軍來追,此時趙括犯了致命的錯誤,他並沒有合理分佈進攻與防禦的兵力,而是一舉壓上,導致後方要塞極度空虛,白起趁機派出騎兵迂迴,奪了正處於空虛的趙軍要塞,使得趙軍後路被切斷。結果原本堅固的工事成了趙軍後撤的天塹,就好比兩個隔牆互扔石頭的人,其中一人翻了過去卻發現無法翻回來,只有捱打的份。幾十萬趙軍被圍困在狹窄的山谷裡,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防線的構築,大兵團的調動,分工明確的士兵,嚴格的軍紀,強大的組織性紀律性,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已經遊刃有餘,這使得秦軍更像一隻近現代軍隊。可以說,白起與秦軍,乃至整個秦國都是超越時代的存在。而可笑的法國人則在1940年仍然相信,只需死守固定的防線可以抵禦外敵,拿破崙泉下有知怕是要從棺材裡爬出來。

相比於小規模戰爭的千變萬化,國與國之間大規模戰爭的套路一直沒有改變。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國力與軍隊強弱,也就意味著很多時候戰爭在開始前就已經有了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勝於廟堂。任何一種新式武器,脫離國力支撐也難以改變戰爭走勢,而某一場戰鬥的勝利,如果沒有前後一系列軍事行動的配合,也難以決定戰爭的走向。有人說美國用原子彈取得二戰的勝利,實際上原子彈只是加快了戰爭的結束。二戰的勝負早在日本向東南亞進軍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真正讓美國取勝的是強大的綜合國力,這體現在每年下水的幾十艘航母,以及數萬輛坦克裝甲車,遮天蔽日的轟炸機群。日本資源匱乏,需要靠掠奪才能支撐戰爭,到了二戰後期的日軍因為難以從佔領區獲得補給,以至於不少日軍需要賄賂當地八路軍或新四軍才能得到糧食,有的日軍乾脆去給地主做長工。當日軍連吃飽都成問題,美軍則可以空投飲料啤酒以供消遣,勝負早已不言而喻。

不看不知道,中國軍事思想居然領先世界兩千年

不看不知道,中國軍事思想居然領先世界兩千年

多年以後的朝鮮戰爭,雙方在三八線的對峙就是在比拼雙方的耐心。當大家都發現,如果繼續下去損失遠遠超過收益,也就順理成章的回到談判桌上了。

近日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欣賞到了超級月亮,我們之所以能準確把握超級月亮的出現時間,就是因為掌握了天體運行的規律。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世界雖然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其根本的規律永遠不會改變。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怎樣打贏戰爭是時時刻刻都應該考慮的事情,而在思考時應當把握住戰爭的本源,從根本出發方可百戰百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