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會教人六親要不和,國家要昏亂嗎?-汪致正系列

老子會教人六親要不和,國家要昏亂嗎?-汪致正系列

《老子》汪注 第18章 汪致正系列一 哲學《老子》|《德道經》

讀《老子》有兩個要點,一是關鍵字義要清晰;二是版本對勘要符合老子思想大義。

本章的版本對勘,依據了戰國郭店簡和漢初帛書,保留四個“”字,因老子反覆論道,表明了大道是萬物變化的必要條件

老子會教人六親要不和,國家要昏亂嗎?-汪致正系列

經 文

大道①廢,有仁義②;智慧出,有大偽③;

六親④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 文

如果大道(普遍的品行規範廢棄了,哪裡還談得上仁愛和正義;

如果智慧產生了,哪裡還需要過分做作;

如果家庭不和睦了,哪裡還會有孝順和慈愛;

如果國家都昏亂了,哪裡還需要有忠臣。


老子會教人六親要不和,國家要昏亂嗎?-汪致正系列

老子會教人六親要不和,國家要昏亂嗎?-汪致正系列

注 釋

大道,根據上下文,此大道是指普遍存在的社會發展規律,引申為遵循大道會產生普遍適用的良好品行規範或道德規範。

,哪裡。本章依照帛書老子,各句均有

,顯示了前句是後句的必要條件,符合老子的哲學思想和邏輯。,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公正、合理、正當而應當做的。仁義,仁愛與正義。

,程度超常的,大量的。,人為。大偽,過分造作、做作、作秀。

六親,父、子、兄、弟、夫、妻。此處泛指家庭關係。

名 句

大道廢,安有仁義。

要 義

論道/治國

本章是版本對勘的重要一章。帛書《老子》的第一句話是“大道廢,

有仁義”?意思是“大道廢弛了,哪裡還談得上仁和義?”;而通行本《老子》 或《道德經》則依據王弼或河上公的版本,第一句話是“大道廢,有仁義”?

版本辨析

老子反覆論道,表明了大道是其他事物存在和變化的必要條件, 是必不可少的,漏掉安字,就成為可有可無的了。通行本的第一句話沒有“安”字,顯然不符合老子的思想大義。

沒有“安”字的後三句在某些語境下好像也可講得通,但是作為思想家,老子會教導眾人六親要不和,國家要昏亂嗎?

任繼愈根據王弼本: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釋義:大‘道’被廢棄,才出現“仁義”;有了聰明才智,就有了大的虛偽;家庭陷於糾紛,才有所謂孝慈;國家陷於昏亂,才有所謂忠臣。

陳鼓應半引郭店簡: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釋義:“大道廢弛,仁義才顯現;家庭不和,孝慈才彰顯,國家昏亂,忠臣才現出” 。(汪按:郭店簡原有符合老子思想大義的“安”字)

辨析

後人可以找到支持上述釋義的某些例證,但是作為教導眾人,老子是不會教人六親要不和,國家要昏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