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在東漢末年的眾諸侯中家世最顯赫的要數袁紹袁術兄弟兩。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當時,世家大族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可以這麼說,東漢末年是世家的天下,那麼為什麼“四世三公”袁術會輸給曹操呢?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一.雙方的地盤對比。在古代戰爭的勝負,實力的強弱往往與敵我雙方的地盤大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冷兵器時代,地盤的大小決定著人口的多少,糧草的產出,賦稅的多寡以及兵源是否充足,也就是決定著雙方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讓我們看看193年到198年這六年內曹操和袁術地盤的變化情況

1.公元193年。

當時,曹操剛剛平定青州黃巾軍,就任兗州牧,佔據兗州。兗州剛剛經過黃巾軍襲擾,經濟凋敝。而袁術佔據著豫州揚州部分地區以及荊州南陽郡。這些地方靠近南方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更何況袁術的地盤還比曹操大了數倍,所以此時的袁術實力比曹操強多了。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公元193年,袁術乘著曹操剛剛佔據兗州,立足未穩之際,聯合黑山軍和南匈奴一同攻打曹操,妄圖攻下兗州,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岸,與雄踞河北的袁紹隔河對峙。袁術的想法是不錯,可是他的實力雖比曹操強,用兵手段卻太拙劣了。最終袁術聯軍被曹操在匡亭大敗。

第一戰.袁術敗在用兵不當。 首先,長途跋涉。袁術第一次進攻曹操是從南陽郡的宛城出發,在封丘屯兵,然後在匡亭與曹操大戰。那麼,宛城距離封丘有多遠呢?從地圖上看,兩地相距有五百多里。路途十分遙遠,而且,三國時陳留郡地處黃河南岸,受黃河氾濫影響,這一代地表多為黃河淤沙,地勢高出南方几米到十幾米不等。袁術從宛城到封丘,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幾乎是步步上坡,所以行軍及其費勁,還沒等到戰場,士兵早已人困馬乏了,又有多少戰力呢?

相反,曹操從大本營濮陽出兵幾十裡地就能到達主戰場匡亭,完全是以逸待勞,士氣旺盛,又焉能不勝呢?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其次,袁術聯合的都是一群烏合之眾。袁術主要有兩個盟友,一個是黑山軍,另一個就是於夫羅統領的南匈奴了。

黑山軍就是盤踞在兗州山林的農民起義軍,就是被曹操打敗的黃巾軍的殘部,史稱“黑山賊”。黑山軍基本都是未經訓練的老弱婦孺,且軍紀渙散,難以指揮。

而於夫羅是漢靈帝時協助朝廷鎮壓起義的南匈奴一部,後來南匈奴內部發生了政變,他們無家可歸,只好居住在東漢境內。他們居無定所,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只知道四處劫掠。這樣的一支軍隊,袁術也不好統一指揮。沒有統一指揮,再多的軍隊也是一盤散沙,最終被曹操各個擊破了。

2.公元194年。 此時的曹操正處於人生的最黑暗的時刻。曹操為報父仇,率軍攻打陶謙的徐州,結果被呂布從背後襲取了兗州。當時除了鄄城和東郡的範、東阿兩縣之外,兗州大部已屬呂布。可以說,曹操此時地盤幾乎全無,實力空前虛弱。而袁術此時雖然也丟失了豫州和南陽郡,只佔據了揚州西部,但袁術的實力依舊遠勝曹操。可以說如果這個時候,袁術幫助呂布對抗曹操,曹操必死無疑。然而袁術卻坐視這一機會丟失,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3.公元196年

此時的曹操已經走出低谷,打敗了呂布,收復了兗州。而且還開始向外擴張,佔據了豫州和司隸部分地區,實力大增。而袁術卻沒有什麼發展。從地圖上看,這個時候的曹操的地盤已經和袁術差不多了。雖然揚州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但豫州同樣是沃野千里,而且,曹操實行屯田制,糧草物資比袁術要多。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第二戰.袁術敗在不自量力。

袁術首戰敗北後,逃回壽春,開始向南方發展。而曹操逐漸佔據了豫州和兗州兩州之地,而且還迎奉漢獻帝,遷都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佔據了優勢,實力也突飛猛進。而此時的袁術則忙著稱帝,曹操袁紹等人都不敢稱帝,而袁術竟敢在公元197年六月於壽春登基稱帝。稱帝之後,袁術不自量力,竟然主動進攻曹操。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此時的曹操佔有兗豫二州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說是兵強馬壯,實力雄厚了。聽說袁術進攻陳地,立即親率大軍迎擊。結果袁術懾於曹操之威,棄軍先逃了,只留下了四員大將守城。結果曹操攻破了城池,四員大將全部陣亡。袁術經此一役元氣大傷。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4.公元198年。

此時的曹操手裡已經掌控了兗、徐、豫、司、雍幾州的大部分地區,中原之地大半已經屬於曹操了。而袁術卻還是老樣子。到了這個時候,袁術已經幾乎失去了跟曹操對抗的能力。幾年的時間,曹操和袁術的地盤不斷變化,從一開始的懸殊,到旗鼓相當,最後又回到了懸殊。袁術的隕落,更加鮮明的襯托了曹操的崛起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第三戰.袁術敗在目光短淺。

袁術第二戰大敗後,實力大損。而此時,佔據徐州的呂布聯絡袁術,準備共抗曹操。袁術不顧實力不足的實際,決定再次起兵抗曹。然而,曹操卻搶先下手了。曹操率軍攻打徐州,將呂布圍困在下邳。呂布只好向袁術求救。


圖說歷史,“四世三公”的袁術為何淪為“閹宦之後”曹操的陪襯?

按理來說,袁術作為抗曹聯盟的一員,有兩條路可以救呂布,還能打擊曹操。但是袁術卻一直和呂布討價還價,始終守在壽春,不肯出兵援救。結果,曹操水淹下邳,呂布白門樓殞命。抗曹聯盟瓦解,袁術不戰自敗。

公元199年.病死壽春。

袁術屢敗於曹操,眾叛親離,只好北上青州投奔袁紹的兒子袁譚。消息被曹操得知,於是派劉備等三人率兵在半路攔截。曹操之所以派劉備前往攔截,是因為劉備與袁術有仇。這事要從劉備得到徐州時說起。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逝,臨死前讓劉備繼任徐州牧。可此時的袁術乘機進攻劉備,劉備只好率軍抵抗袁術,結果被呂布鑽了空子,失去了徐州。從此,袁術就和劉備結仇了。曹操用劉備來對付袁術可以說是用對了人。袁術兵敗逃回壽春,不久咳血而死。

在與曹操的爭霸中,袁術之所以逐漸淪為配角,最終悽慘身死。究其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1.袁術狂妄自大。在沒有經營好自己的地盤之時,狂妄的進攻曹操和劉備,損兵折將,而且還得罪了兩個強大的敵人。相反,曹操卻實行屯田制,經營好自己的地盤,這樣不但解除了自己的後顧之憂,而且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2.袁術不善用人。他的部將孫策是一員猛將。他卻不能用,只是孫策脫離袁術自立。而曹操則善於用人,他派與袁術有仇的劉備來攔截袁術,袁術果然兵敗而亡。

3.袁術擅自稱帝。袁術不自量力,第一個稱帝,一下子就成為了眾矢之的,被曹操呂布孫策集體圍攻。而曹操就算後來一統北方,也沒有稱帝,可見曹操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忍人所不能忍,才能行人所不能行。

不同的行為,致使四世三公的袁術最終淪為了曹操的配角,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