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繁峙縣:閻錫山修建的平型關大戰指揮部,整個兵營保存完整

走遍三晉大地,領略黃土風情!諸位有禮,我是凡凡!今天帶大家看一看,80多年前由閻錫山下令,修建的軍堡營盤。營盤曾經一度做為 ,平型關大戰的指揮部,目前保存尚好,規模宏大。

山西省繁峙縣:閻錫山修建的平型關大戰指揮部,整個兵營保存完整

平型關大戰指揮部

營盤位於山西省繁峙縣後所村村北,佔地120畝,始建於1935年。營盤共16排石券窯洞,分別是兵員住所、禮堂、辦公室、澡堂、食堂 、醫療室、馬棚、操場、籃球場。營盤四周為土牆 ,南北各有1門,南門上建有樓閣。如今南北大門,已經拆毀。

山西省繁峙縣:閻錫山修建的平型關大戰指揮部,整個兵營保存完整

兵員住所

早在明代時期,後所村就開始屯兵。這裡名叫後所村,顧名思義,古時乃兵所之地。明史記載:“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千一百二人為千戶所。”後所村從此而來,明代時期隸屬於振武衛。1927年10月,奉軍於芷山第30軍,從平型關侵入,在後所村四周,與晉綏軍交戰多月。此後閻錫山在這裡大興土木,在原來明代衛所遺址基礎上,修建了屯兵營盤,還有飛機場。1935年至1937年,晉綏軍葛振邦第197旅,在這裡駐軍設防。1936年晉綏軍400團,也駐紮在這裡,負責修築平型關和團城口防禦工事。

山西省繁峙縣:閻錫山修建的平型關大戰指揮部,整個兵營保存完整

團部辦公室

目前營盤整體保存完整,原來的木質建築,抗戰時期大部分被日軍燒燬。整個營盤南北長271米,東西寬288米,呈現正方形狀,佔地128畝。原來四周建有夯土牆,高4米左右,現在僅殘存北牆60多米 ,東牆150多米,南牆60多米。營盤四角建有崗樓 ,高4.1米,現在東北角崗樓保存較為完整。營盤後來分給當地百姓居住,百姓把大部分夯土牆拆除。

山西省繁峙縣:閻錫山修建的平型關大戰指揮部,整個兵營保存完整

營盤前的毛驢

營盤中心建造有道路和操場,東西都是磚券窯洞。東邊有8排,每排13孔。西邊有6排,每排13孔。原來一共有219孔,現存196孔。窯洞進深9.7米,開間3.5米,高3米,建築材料主要為磚頭、白灰、沙子。每排窯洞居住一個連,每間窯洞居住一個班。營盤北面,當年還修建了飛機場,佔地300畝。與代縣陽明堡飛機場,前後呼應。機場建造簡單,跑道由磟碡碾壓而成,晉綏軍飛機曾在這裡多次起降。歲月如梭,當年的機場已經變作農田,還建起了一處羊圈。

山西省繁峙縣:閻錫山修建的平型關大戰指揮部,整個兵營保存完整

營盤東北部崗樓遺址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戰即將打響,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將軍,在這裡名義指揮數萬部隊與日寇大戰。實際指揮者是副司令孫楚將軍,孫楚同時兼任第33軍軍長,下轄兩個旅。獨立第3旅章拯宇旅,獨立第8旅孟先吉旅。以及由西北軍高桂滋將軍率領的第17軍,下轄第81師 高桂滋師,第21師李仙洲師,以及潰軍第73師王思田師。不久之後,閻錫山又調任第35軍傅作義軍,來到這裡坐鎮指揮平型關防區部隊。傅作義任總指揮,下轄高桂滋第37軍,孫楚第33軍,郭宗汾第71師 ,陳長捷第72師,王思田第73師。再加上,林帥陳光帶領的八路軍115師,6萬多大軍從這裡開赴平型關。之後,閻錫山親自來到這裡視察軍情。

山西省繁峙縣:閻錫山修建的平型關大戰指揮部,整個兵營保存完整

村民家的羊羔

平型關大戰,我國軍隊一共出動數萬大軍,在以平型關為中心,四周多達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與日寇進行了數百次的戰鬥。這些戰鬥有跑池戰鬥、鷂子澗戰鬥、團城口戰鬥等。並且我國軍隊,還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這場偉大的勝利。80多年過去,營盤依舊,勿忘英烈。喜歡凡凡文章的朋友們,關注評論,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