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嵐縣位於山西省西部、呂梁市北部、呂梁山脈北端、汾河上游,東連靜樂縣,南鄰婁煩縣、方山縣,西依興縣,北靠岢嵐縣。2018年轄4鎮8鄉,167個行政村、336個自然村,總面積1509平方公里,總人口17.8萬人。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嵐縣地處連接太原、呂梁、忻州三市的 “金三角”地帶,距三地市政府駐地直線距離均約120公里。交通快速便捷,太興鐵路、太佳高速穿境而過,國道、省道縱橫縣境,縣鄉路網體系完善。

資源豐富 山川秀美

嵐縣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豐富,特別是礦產資源發展潛力巨大。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錳、大理石、花崗岩等20多種,尤以煤、鐵為最。鐵礦總儲量20億噸,其中梁家莊鄉袁家村鐵礦儲量為13.6億噸,為全國第二大露天鐵礦體。全縣煤田面積共計220平方公里,預測儲量48億噸,探明儲量26.61億噸。大部分煤田煤質為中灰、低硫、高發熱量,是優質動力煤。

嵐縣是優質土豆主產區,是全省一流、呂梁最大的脫毒馬鈴薯繁育基地。“產自沒有霧霾的高寒山區”的嵐縣土豆譽滿三晉。“嵐縣馬鈴薯”地理標誌獲農業部認證。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土豆

嵐縣地處呂梁山與蘆芽山銜接處,三面青山環抱,中部沃野平疇,嵐河、蔚汾河、嵐漪河貫穿全境。全境地貌多樣,植被茂密,山青水秀,自然景觀優美,是晉西的一塊綠洲。

白龍山風景區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白龍山風景區是省級旅遊休閒度假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西22公里與興縣接壤處。主峰海拔2253米,山勢雄偉險峻,景區森林環抱,群峰聳立,松奇石怪,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為古“嵐陽八景”之首。景區內分佈著“白龍聖頂——主峰”“神龜望月”“三星聚會”“飲馬池”“迎客松”等20餘處自然景觀。白龍山春季桃杏花開,夏日清涼滴翠,秋季漫山紅葉,冬季銀裝素裹。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是休閒避暑的勝地。

飲馬池山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飲馬池山位於嵐縣北部與岢嵐縣交界的河口鄉、界河口鎮,面積3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36米,山頂上綿延著800餘畝寬闊平坦的草地,屬高山亞寒帶草甸。夏季綠茵如毯,山花爛漫,氣候涼爽,是避暑的勝地;冬季寒冷,是觀林海雪原、雪上運動的好去處。民間傳說飲馬池山是古代戍邊守軍牧養軍馬的草場,唐代名將尉遲恭曾居山中,將軍飲馬的水潭,後人名曰“飲馬池”,該山因此而得名。

歷史悠久 古蹟眾多

嵐縣歷史悠久,有7000餘年的人類文明史。商為燕京戎所居。周為婁煩胡地。北魏初年建制,秀容部帥爾朱鬱德於封地汾陽邑環 300 裡建秀容郡。隋代置嵐州。唐武德四年(621)改稱宜芳縣。明洪武二年(1369)設嵐縣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嵐縣先後屬於興縣專區、忻縣專區管轄。1971年5月呂梁地區組建後,屬呂梁地區。2003年10月呂梁撤地設市,屬呂梁市。

嵐縣文物古蹟眾多,現有北魏秀容古城遺址、隋城遺址、八路軍120師司令部舊址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嵐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是晉西北革命中心,晉西北區黨委、八路軍120師司令部曾駐紮嵐縣,劉少奇、賀龍、關嚮應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嵐縣戰鬥生活,留下眾多革命遺蹟。

北魏秀容古城遺址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北魏秀容古城遺址位於縣城東500米的東村鎮古城村、西村。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1.25公里,南北寬1公里,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城址始建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北魏永興二年(410)在漢城基礎上擴建。永熙二年(533)被高歡帶兵火燒,後漸廢。城牆牆體為黃土夯築,保存較好,現存總長3690米。1996年,該遺址被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隋城遺址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隋城遺址位於嵐城鎮城內村北約1公里。該城始建於隋大業十年(614),為縣治所在地。唐武德四年(621)改為州城。歷經唐、五代、北宋,延續550年。宋紹聖年間(1094—1098)宋城建成後遂廢。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800米,面積80萬平方米。2004年,該遺址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城遺址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宋城遺址位於嵐城鎮城內村,東、南、北三面開門,面積42.25萬平方米。該城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1079),歷時17年完工。城高5米。明嘉靖二十年(1541)增築城牆,牆高增至10米。明萬曆五年(1577),磚包城垣,歷時7年完工。宋城為宋、明、清、民國時期州、縣城。

八路軍120師司令部舊址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八路軍120師司令部舊址位於嵐城鎮城內村。1938年10月至12月,八路軍120師進駐嵐城鎮城內村,司令部設立在五龍廟。賀龍、關嚮應、蕭克、甘泗淇、周士第等120師首長均在此工作、生活。五龍廟現存建築為清代建築,201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路軍120師衛生部舊址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白求恩(左)、布朗(右)與賀龍合影

八路軍120師衛生部舊址位於嵐城鎮前莊村。白求恩大夫(加拿大人)、布朗大夫(印度人)曾在此短暫工作。現存醫院舊址和白求恩舊居。

嵐縣飛機場舊址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嵐縣飛機場舊址位於嵐城鎮前莊村。始建於1945年9月。1946年4月8日,葉挺、王若飛、秦邦憲等乘飛機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不幸在興縣黑茶山失事遇難,4月18日晉綏邊區各界在此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至今飛機場保存完好,多次用於造林飛播任務。


名人輩出 文化獨特

嵐縣地靈人傑,英才輩出。特別在當代,更是名人薈萃。最著名者,有世界著名生殖生理學家、“試管嬰兒之父”張民覺,在淮海戰役中大敗黃維兵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梁中玉,曾任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以及外交部原副部長、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張民覺

嵐縣地處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的過渡帶,多元文化雜糅交融,形成包括節慶禮儀、手工藝、作坊、文藝形式、生活習俗等在內的內涵豐富、形式獨特的地域文化。其中,尤以嵐縣八音、剪紙、麵塑、嵐城供會最具代表性。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東村鎮威風鑼鼓

嵐縣麵塑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嵐縣麵塑歷史悠久,一般在春節、正月二十五填倉節、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等節日捏面花,在祭祀、結婚生子、走親訪友時做麵塑。嵐縣麵塑細膩雅緻,精巧而不失粗獷風格。2015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麵塑為表現形式的“嵐城供會”更是享譽全國。

嵐城供會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嵐縣嵐城鎮,從隋代到民國的一千多年間,一直是州城、縣城所在地,至今保留著形式獨特的古老廟會——嵐城供會。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城裡居民把精心製作的麵塑供品擺在北街上,隆重舉行擺供祭祀儀式。供品綿延200多米,整條街道變成麵塑長廊,場面壯觀。嵐城供會融民間信仰和民間藝術為一體,較好地保留了古代廟會的儀式行為和民間觀音信仰的形態,傳承了民間麵塑的技藝和審美觀念,2009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嵐縣八音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魏晉南北朝時期,鑼、鈸、嗩吶傳入嵐縣,後來逐漸形成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嵐縣民間吹打樂,稱嵐縣八音。嵐縣八音既有晉陝黃河流域八音的低沉、粗獷、渾厚,又有忻定八音的高亢、明快、火爆。


生態旅遊 獨樹一幟

嵐縣縣委縣政府把旅遊業作為新常態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支柱產業,圍繞“融入太原都市圈,打造省城後花園”的總目標,著力塑造“中國嵐縣土豆花開風景區”品牌形象。以“土豆花海遊”為引領,整合山水田園、綠色農業、生態環境、民俗文化、歷史遺蹟等旅遊資源,建設集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以休閒農莊和農家體驗為主題的休閒型、以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修心型、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為一體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彰顯綠色、原始、純真特色。2016年11月,嵐縣被列為創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鄉村綠化

旅遊要發展,綠化須先行。近年來,嵐縣實施了國土綠化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溼地公園和城郊森林公園建設、城鄉綠化工程、通道綠化工程、特色經濟林提質增效六大造林工程,大力推進生態綠化,並把生態綠化與旅遊發展、全域旅遊創建深度融合,構建以白龍山景區、飲馬池景區、茅龍山城郊公園、皇姑梁城郊公園為重點的全域旅遊地帶,綠地面積達80%以上。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嵐縣積極推進生態旅遊,以創造優美的自然環境、生產優質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為宗旨,走農業觀光、農村休閒度假之路。2015—2017年,立足土豆產業優勢,推動土豆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打造集觀光、休閒、體驗、度假、養生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中國嵐縣·土豆花風景區”。 以“土豆花開”為主題的農業旅遊,是嵐縣旅遊的顯著特色,嵐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由此大幅提升。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土豆花

氣候宜人 休閒宜居


嵐縣氣候涼爽宜人。全縣空氣質量標準達二級以上的天氣全年在 200 天以上。年平均氣溫 6.9 攝氏度 ,夏季平均溫度18.8攝氏度,年均降水 457 毫米,氣候冷涼,雨量較豐沛,空氣潔淨,是消夏避暑、休閒旅居的勝地。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縣城一角

縣城茅龍山森林公園、龍鳳山森林公園、皇姑梁森林公園三園環抱,嵐河、上明河、普明河、嵐城河四水環繞,八大公園穿插於城中,依偎龍鳳山,青山綠水,景色迷人,環境宜人。城區綠化覆蓋率39.9%,綠地率33.8%,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2012年,被命名為呂梁首個國家衛生縣城。2013年,被命名為省級園林縣城。2016年,被命名為省級文明縣城。

嵐是嵐縣人,我驕傲,我自豪!

縣城廣場

近年來,嵐縣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的重大戰略任務,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突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廉潔和安全等重點,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礎上,加快供給側改革,促進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2017年,嵐縣地區生產總值32.99億元;財政收入10.96億元,增長30.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1.66億元,增長20.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9213元,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5064元,增長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