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敗,你是如何選擇的

泰戈爾說:“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

上學的時候,我們考試失敗,害怕老師批評,有時候成績不敢給家裡人說,害怕家人責備,等後來上班了,因為害怕自己做不好,被老闆批評而不敢犯錯,也不允許自己犯錯。可是誰又不會犯錯呢,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害怕的是你沉迷於失敗,不思進取,妨礙了你成功的腳步。

在《黑匣子思維》這本書中,作者結合自己的成功經驗指出了要以失敗為友。

“黑匣子”是俗名,它的真名很普通,叫“飛行數據記錄儀”。它是一種將飛機飛行的情況儲存下來的儀器, 當飛機發生事故時,人們一定會想方設法找到黑匣子,因為那裡記錄了飛機事故的原因,有了原因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防止類似事故再一次發生。

所謂“黑匣子思維”就是成長型思維的另一種說法,它是記錄和審視失敗並從中汲取經驗的積極態度。

本書作者是一名英國兵乓球名將——馬修.薩伊德,他雄踞英國兵壇榜首近十年,並兩次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他在體育界是一名成功者,但他在做兵乓球運動員時,曾多次遭遇失敗,然後不斷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失敗和勇於承認失敗的態度,然而,在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深陷在失敗中無法自拔。

失敗阻礙了人們進步和創新的步伐,有時候還會損害我們的生活,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為自己的失敗找各種藉口,或者把失敗歸咎於比別人。

不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就永遠無法獲得成功,過多的責備只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書中也提到,貝克漢姆6歲開始顛球,到9歲的時候,他的顛球記錄是2003次。整個過程用時大約15分鐘。2003次顛球,不讓足球落地,這簡直是天才的表現。

但桑德拉從廚房的窗口看了整整3年,在她眼裡,這不是什麼天才的奇蹟。她見證了這個過程中的無數次失敗,見證了兒子所有的挫折與失望,也見證了小貝克漢姆從每一次挫折中學習的。

在完成了2003次顛球的記錄後,貝克漢姆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顛球的技巧,於是開始練習新技術。

在職業生涯晚期,他還在尋找進步的方法,還在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想要進步就得不斷鞭策自己……要不是那樣,我永遠也不會成功。”

面對失敗,他們沒有逃避,沒有退縮,而是大方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失敗,更重要的是,他們會進行下一次嘗試,這就是“貝克漢姆效應”。

失敗並不可怕,它帶給你的是另一個成功的機會!

《黑匣子思維》一書傳達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改變自己對失敗的認知,不要把錯誤當成一件羞恥的事情,而應該把它當成一種學習的機會。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失敗和錯誤,不懼怕失敗才能取得進步。

所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須有失敗,不是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嗎,我們要面對失敗,認清失敗,並找到失敗的原因,一步步走向成功。

面對失敗,你是如何選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