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解“難得糊塗”的真是意義

一看到“難得糊塗”這四個字,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裝糊塗很難嗎?這不就是清朝年間鄭板橋的傳世名句,大家都懂得字面上的含義,心裡明白,裝著不知道,這是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很少懂得鄭板橋之所以對“難得糊塗”這四字情有獨鍾。

淺解“難得糊塗”的真是意義

鄭板橋這是他的號稱,原名鄭燮,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官山東、縣令,政績顯著,“得志加澤於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採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之後客居揚州,靠賣畫維持生活。

鄭板橋一生酷愛書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對蘭、竹、石的概括詩詞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淺解“難得糊塗”的真是意義

板橋先生的書法也可謂是獨樹一幟、風格獨特,《難得糊塗》是代表作品之一,畫中自注“聰明難,糊塗難,由糊塗轉人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簡中釋解《難得糊塗》的感悟。

說了這麼些,難得糊塗的真實意義就在於源於對當時朝廷官員的譏諷和其妻勸慰而鑄就此句名言,其實際意義就包含在他的注語之中。

淺解“難得糊塗”的真是意義

“聰明難,糊塗難,由糊塗轉人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