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星圖沒有衛星,為何也有望率先推出中國版“谷歌地球”?

中科星圖沒有衛星,為何也有望率先推出中國版“谷歌地球”?

撰文丨張繼文

1998年,美國副總統戈爾最先提出了“數字地球”概念,但直到2005年,谷歌才推出了首款虛擬地球軟件——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

在“谷歌地球”上,用戶只需輸入經緯度,便可以查看當地的地圖、地形甚至是3D街景。作為發展最早和最為成熟的數字地球產品,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在全球備受歡迎。

自從“谷歌地球”問世後,法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也在研製本土“數字地球”。中國在“數字地球”理論研究方面處於世界前列,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逐步建成,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企業,中科星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科系企業、國內數字地球行業的先行者,中科星圖自受理科創板以來便備受矚目。經過六輪問詢後成功過會的中科星圖,對標“谷歌地球”的底氣來自何方?未來業績成長性如何?

數據成本佔優

正因為“谷歌地球”的大規模使用,大眾對“數字地球”才有了初步印象。不過,“數字地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三維圖像”,而是一種用於描述、處理和分析地球環境和空間活動的信息系統。

因此,構建“數字地球”是一個系統工程,整個流程以遙感數據為主體,主要包括空天大數據的“獲取、處理、承載、可視化和應用”五個環節。而數字地球行業的技術,主要集中在前四大環節。

排在第一位的遙感數據獲取體系,是開展數字地球業務的前提。遙感數據是原材料,遙感數據的獲取體系便是進貨渠道。然而,“數字地球”的原材料往往會涉及大量國家重要設施的信息。

由於部分遙感數據涉密,因此,“如何獲取優質且海量的衛星照片”便是第一道難關。在數字地球行業,企業獲取遙感數據的模式主要有兩種:自建遙感衛星系統;整合第三方數據。

雖然中科星圖不擁有自有商業衛星,但它通過“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充分利用了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突破了遙感數據獲取瓶頸。目前,中科星圖獲取數據的來源包括特種遙感數據、高分衛星數據和商業遙感數據。其中,特種遙感數據和高分衛星數據是免費獲取,佔整體數據來源的80%;商業遙感數據是按市場價購買,佔比20%。

與擁有自有商業衛星的公司相比,中科星圖獲取的遙感數據,在質量、存儲規模和覆蓋面積等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差距;與未建自有商業衛星系統的公司相比,中科星圖的獲取方式更具優勢,而且成本更低。

自建商業衛星的公司需要面臨運維成本高的難題,整合第三方數據的公司也需承擔高額的數據購買費用。中科星圖在保證遙感數據來源多元化的同時,極大地降低數據獲取成本,這樣的數據獲取模式在數據地球行業少見。

數據處理能力領先

數據處理,是空天信息產業面臨的第二大難題,也是中科星圖打造“數字地球”時繞不開的鴻溝。

因為衛星照片具有“觀測範圍廣”和“精度有限”的特徵,與此同時,數字地球行業對數據精度要求又很高,矛盾由此凸顯。

由於地物情況複雜,自動化解譯不能保證準確度,大多數企業採用“自動+人工交互”的處理方式。在精準度要求越高的環節,人力參與的比重越大,這一現象在遙感影像的解譯環節最為明顯。

人工目視判讀遙感影像,是員工通過手工勾繪的方式,提取遙感影像上的目標、地物範圍。隨著遙感技術快速發展,遙感數據體量將呈指數級增長。如果數據處理環節繼續依靠大量人力,那麼,遙感產業和數字地球產業的發展便會受到制約。

為了突破衛星數據處理的人力瓶頸,中科星圖憑藉高性能計算技術,在“遙感自動高效處理”、“高精度遙感數據處理算法”以及“遙感影像的智能解譯”三個方面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

中科星圖推出的“GEOVIS iFactory 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平臺”,在保證高精度的同時,該平臺將數據處理生產的整體效率提升了約 15 倍,減少人工工作量 90%以上。

受益國防市場

在構建數字地球的全流程中,數據獲取和處理屬於前期準備工作;而“數據承載環節”屬於後期服務階段,數據承載系統,是數字地球系統的後端管理與服務平臺。

目前,國內遙感應用領域的企業,多是交付深度定製軟件為主的項目型公司。而且,交付環節也需投入大量人力,這一問題仍會制約遙感產業發展。

於是,中科星圖將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遙感應用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空天大數據承載為核心的 “GEOVIS 數字地球產品體系”。該體系的推出,讓中科星圖在交付環節的工作量降低到40%以下,產品收入佔比也在逐年提升。

中科星圖交付能力的提升,讓其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目前,中科星圖的產品和服務在政府、企業以及特種領域備受認可。

從主營業務收入按行業分佈情況看,2017-2019年度,中科星圖“特種領域”的營業收入佔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20%、58.59%、62.40%,特種領域市場是其營收主要來源。而且,招股書顯示,中科星圖的大客戶以政府機構、軍事單位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軍事單位對供應商安全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有著較高要求。與軍事單位保持長期合作關係的企業,必須符合國家安全要求且具備專業資質。因此,有著軍事單位的背書,中科星圖可以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憑藉著優質的品牌效應,中科星圖在拓展第三方業務方面也頗具潛力。

在數據獲取環節,中科星圖即便未建自有商業衛星系統,仍建立了獨特的“低成本、可持續、高時效、高質量”的衛星數據獲取體系;在數據處理和數據承載環節,人力成本的降低極大地推動業務向“高效化、智能化”發展。

這三項工作完成後,中科星圖的產品體系已經不斷優化。未來,當中國商業遙感衛星形成規模,加之“北斗導航系統+高分系列遙感衛星”的應用模式更加成熟,中科星圖有望在C端市場打出一片天地,也有望率先推出中國版“谷歌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