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誰手——新冠病毒疫苗研製競賽


鹿死誰手——新冠病毒疫苗研製競賽

在研製疫苗以對抗新冠病毒流行的競賽中,各國政府和大型製藥公司正投入數十億美元作為賭注。

強生公司(Johnson&Johnson,JNJ.N)首席科學官保羅斯托弗斯(Paul Stoffels)說:“世界上的危機如此之大,我們每個人現在都必須冒最大的風險來阻止這種疾病的發生。”強生公司與美國政府合作,投資10億美元,以加快研發和生產其尚未經驗證的疫苗。“如果失敗,”斯托弗斯說,“那太糟了。”

從歷史上看,只有6%的候選疫苗最終進入市場,通常是經過多年的過程,直到測試表明一種產品可能奏效,才吸引大量投資。但是,面對一種已經感染270萬人、造成19.2萬多人死亡並摧毀全球經濟的病毒,藥物和疫苗開發的傳統規則正在被拋棄。因為新冠病毒,我們的目標是在12到18個月內測試並提供上億劑的疫苗。

製藥公司、政府和為其提供資金的投資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加其“風險”支出。30多位製藥公司高管、政府衛生官員和應對專家達成的壓倒一切的共識是,風險是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確保快速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而且一旦獲得批准,就可以立即生產。

來自各國政府、全球衛生組織和慈善機構的投資主要是針對全世界100多種候選疫苗中最有前途的一種。但其中只有少數已經進入人體試驗階段,這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真正指標,也是大多數疫苗被淘汰的階段。

即使在更令人鼓舞的前景中,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有可能不止一個會起作用;沒有一個會起作用。

對於參與競爭的公司來說,可能會有一些好處:這是疫苗技術的試驗場,也是一個擦亮聲譽、提振股價的機會。儘管一些大公司,包括強生和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 Plc,GSK.L)已經表示,他們計劃以成本價提供疫苗——至少首先是成本價。

但是,如果沒有生產和分銷疫苗的能力,找到一種有效的疫苗並沒有什麼好處。這意味著現在要建立製造工廠。

曾在前總統喬治W布什(George W.Bush)領導下負責美國的流感政策,並在2009年豬流感大流行期間為奧巴馬提供建議的理查德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說:“我們希望在風險面前,甚至在我們知道疫苗起作用之前就進行投資,以便能夠(立即)以數千萬或數億劑的規模生產疫苗。”

哈切特現在是防疫創新聯盟(CEPI)的領導人,CEPI是一個由私人捐助者以及英國、加拿大、比利時、挪威、瑞士、德國和荷蘭支持的疫苗開發聯盟。該組織已經籌集了超過9.15億美元的資金,預計將投入20億美元,用於測試,併為至少三種冠狀病毒疫苗建立專門的生產工廠。

在美國,資助疾病防治技術的聯邦機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ARDA)宣佈投資近10億美元,支持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和擴大製造規模。

哈切特說,在全球範圍內準備好儲備,以便立即為關鍵人群——醫護人員、老年人、因醫療條件而易受傷害的人群——接種疫苗,將更快地消滅這一流行病,並重新啟動經濟。

全速前進

CEPI已經確定了全球至少115個正在進行的疫苗計劃。這場競賽正在打破藥物和疫苗研發的速度和安全標準。

一些開發人員正在同時運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按順序運行。其他公司則同時與多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合作,尋找最快的上市途徑。

由此產生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於某一特定疫苗的生產設施尤其危險,因為不同類型的疫苗可能需要不同的生產線。

一些資助者正把賭注押在規模較小的生物技術公司和學術實驗室上,這些公司可能擁有有前途的技術,但幾乎沒有獲得大規模生產藥物或疫苗的經驗。

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和發展管理局(BARDA)是最大的疫苗資助機構之一,將投入約50億美元。該機構計劃投資5種候選疫苗,主要集中在有經驗的製藥商的項目上。

“每個人都有很多經驗,”BARDA主任瑞克·布萊特說,“他們都知道如何擴大規模。”

強生的冠狀病毒候選疫苗使用一種無害的冷病毒,將從新冠狀病毒表面尖尖的冠狀蛋白質中提取的基因傳遞給人類,從而引發免疫反應。

強生公司也在使用同樣的技術開發其他病毒的疫苗,包括埃博拉病毒。雖然沒有人完成測試並獲得美國的全面批准,但到目前為止,數以萬計的人進行的試驗已經產生了數據,表明基本方法是安全的,這可能會加快監管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批准。但這遠不是一個確定的賭注:今年夏天將公佈的動物試驗數據將首次表明疫苗的有效性,人體試驗將於9月份開始。

強生首席科學官斯托弗斯說:“到今年年底,我們將知道它是否能保護人類。”

在中國,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CanSino Biologics Inc)擁有與強生相似的疫苗技術。康希諾本月宣佈,其已經通過了初步的人體安全試驗,並將進入下一階段。

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商賽諾菲公司(Sanofi SA)根據其批准的流感疫苗注射計劃,吸引了BARDA的資金,尋求另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賽諾菲用昆蟲細胞代替傳統的雞蛋來培育用於刺激免疫反應的基因改變病毒蛋白。

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 Inc上個月開始測試疫苗時,是美國第一家開始人體試驗的公司。該公司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合作,從CEPI獲得種子資金,本月,BARDA投入4.83億美元支持疫苗研發,幫助擴大生產規模。

Moderna的疫苗使用名為信使RNA(mRNA)的遺傳物質來指導體內細胞製造特定的冠狀病毒蛋白質,然後產生免疫反應。

目前還沒有一種mRNA疫苗被批准用於公共用途,但這項技術正在引起人們的興趣,部分原因是它使疫苗更容易設計和大量生產。

Moderna的首席醫療官塔爾扎克斯(Tal Zaks)說:“最終的結果是數百萬劑。該公司希望最早在2021年3月獲得批准的疫苗,並可能在此之前為醫護人員提供疫苗。德國疫苗生產商CureVac和BioNTech SE與輝瑞公司(Pfizer Inc)合作,正準備開始試驗類似的基於mRNA的候選疫苗。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列剋星敦的TranslateBioInc也是如此,該公司正與賽諾菲合作。

非凡的捷徑

即使對於已經在人體試驗中有希望獲得疫苗的人來說,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有關於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確鑿證據——這是資助者非常清楚的。

通常,疫苗需要經過數千人參與的臨床試驗,然後才允許廣泛接種。但伯爾尼大學醫院免疫學主管馬丁巴赫曼(Martin Bachmann)博士本週表示,瑞士研究人員在一個較小的群體中測試了一種預期的疫苗,以確保其無毒性後,試圖“在未來6個月內免疫瑞士很多人,然後為世界市場生產疫苗”。

瑞士藥品監管機構Swissmedic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機構正在與巴赫曼的團隊聯繫,在確保安全風險得到解決之前,不會允許進行試驗。

瑞士疫苗使用病毒樣顆粒來激發免疫反應,理論上認為這種方法更安全,因為它不會直接讓人接觸到實際的冠狀病毒。到目前為止,它只在老鼠身上測試過。

格雷戈裡·波蘭博士是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梅奧診所的疫苗研究人員,他也擔心給一大群人注射疫苗的風險,而這種疫苗只在人體內進行了最低限度的試驗。

重蹈覆轍?

2009年春天,H1N1豬流感病毒在美國和墨西哥出現,並在全球蔓延。幾周內,世界衛生組織宣佈這是1968年以來的第一次大流行。

根據許多官方報告,與疫苗生產商簽訂臨時合同的富裕國家政府,“實際上壟斷了全球疫苗供應”。僅美國就訂購了2.5億劑,澳大利亞、巴西、法國、意大利、新西蘭、挪威、瑞士和英國都有疫苗。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壓力下,這些國家最終承諾與較貧窮國家分享10%的庫存。但由於生產和銷售混亂,只有大約7700萬劑被運送,遠遠低於需要,而且許多地區疾病已過高峰。

曾在美國和加拿大擔任傳染病控制職務的醫生羅納德·聖約翰(Ronald St.John)預計,新冠病毒疫苗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他說:“在生產方面,會有很多自利行為。

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和發展管理局明確表示,優先考慮使美國獲得生產能力的疫苗項目。

聖迭戈生物科技公司Arcturus Therapeutics Holdings Inc與新加坡杜克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edical School)合作,從新加坡政府獲得高達10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開發其基於mRNA的冠狀病毒疫苗。Arcturus 首席執行官約瑟夫•佩恩(Joseph Payne)表示,如果疫苗獲得批准,新加坡將首先獲得疫苗。他說,之後的一切都歸“誰付錢誰負責”。

這家公司本週通過公開發行普通股籌集了8050萬美元。

在全球疫苗主要生產國中國,政府正在支持幾個冠狀病毒疫苗項目。由中國科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Ltd.)已經開始在人體內測試,並等待初步數據。

上週五,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在國際社會開展“里程碑式的合作”,籌集80億美元,以加快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確保全世界公平獲得任何成功的疫苗。歐洲、亞洲、非洲、中東和美洲的國家都宣佈了它們的參與。

由於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確定它支持的疫苗將證明是成功的,承諾與其他國家分享有助於確保他們將有一個初步的供應,以接種衛生工作者和其他關鍵人群。

傳染病專家、Wellcome Trust全球健康慈善機構負責人傑裡米•法拉(Jeremy Farrar)說:“這不僅是一種全球公益,也是一種開明的自我利益。”

哪國會最先研製出大規模使用的新冠疫苗? (單選)
0人
0%
中國
0人
0%
美國
0人
0%
俄羅斯
0人
0%
其他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