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到底誰才擁有這四海呢” - 官家


北宋古裝劇《清平樂(yuè)》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熱議,話題大多停留在其慢節奏與讓人胸悶氣短的感情線上。

可我覺得瑕不掩瑜。摒除那些噱頭和流量的聚光燈,此劇有許多珍貴之處值得當下浮躁的我們回味思考。謹以此文,將那些我深覺受用的神仙道理和值得深思的細節進行探討總結。兒女情長之外,更需有山川家國的格局和開闊。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1. 清平樂遠不止兒女情長

《清平樂》從一開播,我便開始關注它。討論的聲音和評價也在逐漸變化。

從最開始“畫面精緻典雅”、“北宋人文風情”,到漸漸“節奏太慢”,“故事衝突不強”,“劇集前後注水”,然後湧現出“掉書袋”和“背誦古文”的嫌疑,再到全網嗑“帝后CP”。

發現帝后CP不發糖,而張貴妃的人設又太跳脫和跋扈,導致很多觀眾嚷嚷著“心塞要棄劇”,包括我在內

仁宗的感情線發展得的確不討喜。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比如我就有很多發自內心的問號:“都五年又三年又兩年了,曹皇后怎麼還沒有圓房?”

以及想要跳過所有張貴妃出現的戲份。

因為她的存在,實在很讓人懷疑仁宗看女人的眼光。不用和我解釋,她身上有仁宗愛而不得的率性真情。她再怎麼率性灑脫,也不能是如此扁平而臉譜化的一個人物形象,不過到後來她接二連三失去孩子真的很可憐。

然而這些都是爬在這華美袍上,讓人糟心的蝨子。

我相信正午出品的野心,遠不在這些鬧心的兒女情長上。

你發現了嗎?他們花了遠超出感情戲的精力和篇幅:

來呈現北宋“四海雍熙、八荒平靜,風氣開明,國泰民安”的清平盛世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來雕琢朝堂之上、廟堂之高的文人風骨和錚錚豪情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來娓娓道來每一個省身做人的道理(我認為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是極為受用的)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來寫意那些遺失在宋詞裡的情懷和悲憫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來高度還原一個慈悲心仁、開明納諫、卻又飽受君王困頓的宋仁宗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這些,足以讓我忽略掉張貴妃了。

誰愛著誰,誰又不愛誰,又有多麼重要呢?

帝后妃的感情線,本就是歷史的車輪,被今天的文學創作者加上了些許美化。

相較於當前國劇市場上迎合觀眾、取悅觀眾的勢利風氣,《清平樂》並不精明,反倒顯得有些笨拙遲鈍。它沒有多少要討好你的意思,每一個你期待的舉案齊眉,每一份你渴望看到的脈脈溫情,都沒滿足你。之前微博上大呼小叫的熱搜“帝后發糖”,點進去一看,發現只是皇后淡如水的單方面表白而已,被表白的那位還沒聽到,就已經昏過去了。

這個稱作愛情的瓜,看來並不是那麼輕易吃到的。

《清平樂》在堅持自我創造和普及宋代風骨和價值觀上,並沒有輕易為討好觀眾而讓步。


  1. 原來你是這樣的宋仁宗

《清平樂》裡的宋仁宗,有無數個打動我的瞬間。

也許不是最有野心、最出色、最輝煌的那一個。但他真的是一個好皇帝。

仁厚、高明又極度渴望自由和真情。

他的仁,是心慈,是克己,是成全,是時時自省。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比如已經被說爛了的,官家體貼奉茶的下人免受責罰,所以自己忍著口渴兩三個時辰。

再比如,官家第一次見到懷吉(極聰明能幹的小太監),得知他沒有家人,所以為了生路他才年幼自傷身體,進宮來。於是官家感傷自責,怪自己沒有做好天下百姓的君父。

這一段讓我看紅了眼睛。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再比如,官家年少時候因為生母的關係一直和太后大娘娘賭氣,導致兩人關係並不親近。然而在太后病重時,提出了要求以袞服(天子服)去祭祖廟,相當於要在祖宗面前以天子身份自居稱頌自己臨政的功勞。

官家體察到了太后“人之將死,所以想要將年輕時候不敢做的去實現”的願望。雖有群臣激昂進諫和百姓的議論,他依然溫厚地滿足了太后。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當他對熙春姑娘(張天愛真的驚鴻一瞥)一見鍾情,卻深知她不適合宮廷生活。用籠中的金絲雀作比喻,放她去她自己的自在天地。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於是出現了那句最經典的“到底誰才擁有這四海呢?”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作為趙禎,他渴求的彷彿遠低於權利和財富 - 肆意天地間的自由。

作為君王,他渴求的卻遠高於權利和財富 - 天下的安定繁盛,需要他用自己一輩子的“不胡鬧不任性不自由”去交換的。

正如宋人筆記《北窗炙輠錄》記載:

一夜,(仁宗)在宮中聞絲竹歌笑之聲,問曰:“此何處作樂?”宮人曰:“此民間酒樓作樂處。”宮人因曰:“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為渠,渠便冷落矣。”

仁宗聽聞宮外仙樂飄飄,便問宮人是何處奏樂。宮人說,外邊民間如此快活熱鬧,不像宮裡冷冷清清的。官家說,你知道麼,如果宮裡像這樣快活熱鬧,那外邊的百姓就要冷冷清清了。


  1. 處世道理與家國情懷

很多網友吐槽《清平樂》在掉書袋和背誦課文。雖然很多文言文片段是刻意放緩了念出來的,但是彷彿並沒有什麼卵用反而讓觀眾覺得更慢了。

的確,很多朝臣的臺詞會更偏文言文化,嘰嘰咕咕說一大堆,在傳達精華思想的時候,對大眾並不十分友好。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就像無意中加固加高了交流的城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馬上清楚領會跨越千年的智慧。

可一旦你聽到了,會情不自禁地感嘆:“真是一言一句大智慧也”。

當我才十二三歲,搖頭晃腦背誦語文書上的文言文。背了就背了,沒什麼感覺。可是十幾年過去了,時間的經歷在我腦子裡落下了痕跡。

那些鏗鏘有力的朝堂言論,真的振聾發聵,醍醐灌頂。每一句,無不是開解和勸導我們的金玉良言。

比如如何做一個讓人服氣敬重的領導者,管理人才的核心是什麼: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是滿懷善意,可能會為別人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如果網絡噴子們願意看明白這一點,也就沒有這麼多網絡暴力的是是非非了)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插句嘴:所以我才覺得張貴妃這個角色設定太不合理了。一個深諳“謹慎言行”的重要的官家,怎麼會忍耐張貴妃這樣極度任性的存在?

另外我很喜歡的一點: 朝臣之間,沒有黑白分明的對錯,沒有臉譜化的奸臣和良臣。(夏大人除外)

只有大是大非。

誤會和糾葛,都起於不同的處事風格,政見和價值觀。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正如歷史上有名的範呂相爭,一個是圓滑變通的宰輔,一個是直諫忠貞的范仲淹。他們都是被朝廷需要的人才,沒有誰對誰錯。

比如飽受呂夷簡打壓的范仲淹和他的好友們,在朝政需要中書治國之才時,仍然不計前嫌,向官家推薦召回被貶謫的呂夷簡。

何等胸襟!

懷抱著振興家國的胸襟和抱負,他們都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罷了。有普通人的哀喜,和多過普通人的枷鎖和責任。


  1. 為什麼改名:從孤城閉到清平樂的北宋之美

那你們有想過,為什麼這部劇叫做清平樂呢?

宋人最愛寫詞,詞曲牌名中最常見的便有如清平樂、醉花陰,永遇樂。

清平樂,兩調四十六字,以此為詞牌名的宋詞大多描繪的都是“醉裡吳音相媚好”的寄情春秋的生活圖景。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最開始的名字 - 《孤城閉》,來自於米蘭Lady的小說,以宋仁宗之女 - 趙徽柔與內官懷吉被束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是以困頓孤城,一生閉不得出的淒涼。

目前來看,到了正午這兒,弱化了波瀾起伏的男女感情線,反將聚光燈打在了一卷宏大舒緩的北宋生活畫卷,打在了之前少有描繪的宋仁宗的一生。

抑揚頓挫的清平韻律,傳唱的是那個充盈著豐收、文化繁盛、商貿繁榮、物產豐饒和百姓之樂的偉大時代。

就比如劇中提到的,活字印刷術、飛白書和裡坊茶稅改革 - 它們分別對應的是北宋發明創造、書法以及商貿上的高光時刻。


漲知識 | 活字印刷術

劇中仁宗與范仲淹、韓琦乘車同遊民間時,有一位銷售小哥叫賣名作“四賢一不肖”。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嘴皮子那叫一個六六六,還順帶吹了范仲淹的彩虹屁:

“這四賢一不肖的首賢,寫的便是,上百官圖彈劾權相,直言進諫不折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范仲淹啊”

當時銷售小哥叫賣的書就來自用臨摹字跡,並且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做出活字印刷術的工匠。普通的拓片都用一整塊木雕版,一套雕版只能印一篇文章。

然而這個燒字師傅奇思妙想,用陶土燒製成一個個的單字,就可以反覆重新排印不同的文章,極大地提高了刊印的效率。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原來長這個樣子,漲見識啦


漲知識 | 飛白書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書法我懂的並不多,所以特地研究了一下“飛白書”

飛白書起於東漢著名書法家 - 蔡邕。有一天他見到宮裡刷牆的工匠,蘸料不均勻把宮牆刷得白一塊黑一塊,突然得到了靈感。經過幾番苦練,創造出了這點畫之間帶有一絲一條、隱隱若現的露白 - 名飛白書。

這種寫法需要飽蘸濃墨,下筆運筆速度很快,而且需要寫字之人的筆力特別專注。成品的筆劃之間絲絲露白,就像沒有墨了的枯筆寫成一樣。

這種官家鍾愛的書法體倒從側面豐滿了他的人物性格 - 飛白書的美感不足,中規中矩,主要是寫字時候的趣味性很高。

就好像仁宗的一生,被規矩和心中的慈悲框住了,那些無處可尋的樂趣,只好從這些修身養性的愛好中獲得了。


漲知識 | 裡坊改革

從商周到晚唐,一直都有嚴格的宵禁令,意思就是天黑之後所有商鋪都要關門,老百姓不可以隨便在外面走路,如果被撞見,是會觸犯法律被抓起來的。

到了宋朝後期,宵禁令漸漸鬆弛。在仁宗這裡,他親自取消了“開市鍾閉市鼓”。意思就是說,百姓商鋪沒有什麼所謂的硬性開關門時間了 - 東京一時成了人聲鼎沸、繁榮昌盛的不夜城。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街道上還出現了異域的駱駝,象徵邊境商貿道路暢通,繁盛興旺。

另外,仁宗也取消了“集市”和“裡坊”之間的限制 - 也就是說,在集市之外,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自家住宅做生意,買賣自己做的衣物飲食,只要不超出道路邊界就好啦。

貿易不限時限地,極大地促進了商貿繁榮和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收入。

所以你看

清平樂裡,那些在感情線、衝突故事情節之外的內容很豐富。

一石一物、一花一木、一場雨

一個摳得要命的范仲淹,一個悶騷又文采飛揚的蘇子美

話術高超的銷售小哥,味道妙極的羊羔酒

都點綴了大宋的夢。

清平樂並不慢,它只是不願刻意來討好你。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清平樂》太慢?它只是沒在討好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