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這四點做好,關係想不好都難

人與人相處,這四點做好,關係想不好都難

看過這樣一句話:成年人之間的感情到底有多脆弱呢?一句話沒有說清楚,再見就是陌生人了。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除了真心,也需要有良性的方式。

做好以下四點,更容易讓感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第一,學會表達,不要讓對方猜

有一句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心有靈犀放在感情裡,是不少人的期待。

人與人相處,這四點做好,關係想不好都難

親密關係中,我們往往會把這樣期待放在對方身上,覺得你愛我,應該是瞭解我的,知道我想要什麼。如果我直接說出來,相當於我主動向你要,要來的還有什麼意思,體現不出來你的誠意,體現不出來你愛我。

可是,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就算深愛,也不可能做到事事瞭解。如果總是把這種期待放在兩個人的關係中,造成的結果是,一方會失望。而另一方,會很累。

《奇葩說》中,黃執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中國人話都講三分,七分用猜的。我們會猜對方,這個意思可能不是那個意思。然後我們要擺一個姿態,說我的意思,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猜來猜去,錯過好多心。何苦啊?

深以為然。

我們有需求,就該表達出來,不要讓對方猜,因為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人與人相處,這四點做好,關係想不好都難

第二,不要在暴怒的時候說話,回消息。

衝動是魔鬼,人生氣的時候,會口不擇言,什麼傷人說什麼,逮著對方的痛處猛踩,彷彿看到對方陷入跟自己一樣情緒才痛快些。

而且,我們生氣時,對外人還會適當剋制。反而面對和自己關係親密的人,往往會口無遮攔。

雖然生氣時說的,大多是氣頭上的話。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時候,一句傷人的話,就足以改變一段關係。

已經劃出的傷口無法輕易彌合,等回過神來才知道自己有多過分。

怒氣上頭的時候是沒有溝通效率可言的,很可能讓局勢惡化,不如先閉嘴,等自己冷靜下來。

人與人相處,這四點做好,關係想不好都難

第三,苦口婆心的大道理點到即止,親密關係更是能講感情,就別講道理。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臺詞:“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大道理幾乎人人都知,但身體力行有難度。因為大道理都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一聽就是對的,做起來卻不容易。

所以懂未必能做到,做到未必能堅持。

你對別人苦口婆心幾小時,且不說你自己是否能做到,說服力有多少。在別人看來和一句話沒區別,大家並不是不懂,只是很難下定決心堅持。

涉及到親密關係中的兩人,能講感情,就不要講道理。家是講情講愛的地方,夫妻之間總是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反而會傷害夫妻感情,導致夫妻關係出現裂痕。

所以在愛人的溝通中,不要強行去用道理壓制對方,從感情角度處理會更好。

感情中最重要的是感受,不是講道理。

人與人相處,這四點做好,關係想不好都難

第四,傾聽時的沉默,比言語的安慰更能打動人。

別人遭遇不幸時,一切安慰的語言只是緩解,不能治療傷口,只能等受傷的人自己想通,讓時間帶走一切。

魯迅曾寫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我們的共情是有隔閡的。撫慰人心的話就很難作用到別人傷口,與其笨拙地安慰,不如沉默傾聽,給予對方自我癒合的空間。

人與人之間,要懂得傾聽。

人與人相處,這四點做好,關係想不好都難

多少夫妻日漸淡漠、親子關係劍拔弩張、朋友同事疏離冷落,大多因為溝通出了問題,而罪魁禍首正是傾聽的缺乏。

說與聽,是溝通的兩大要件。但大家都急著說,卻少有人用心聽。

造物者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讓我們多去傾聽。

會傾聽就會知道對方的真實訴求,從而避免造成矛盾,誤會。

我們都期待有好的人際關係,有美好的感情,真心實意是很重要,學會方法也必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