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文 | 杜登龍 · 主播 | 北辰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四年前的今天,陝西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去世了,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難忘的作品,尤其是那部厚重的《白鹿原》,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這篇文章,重新回顧作家曲折而豐富的一生。

from十點君

"我要創作一本死了以後,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作枕的書。"

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

也許人到中年,當粗礪的生活磨平了曾經的稜角,好多人再也無法像少年那樣,憑一腔孤勇去闖。

甚至有的人,前面的路還長哩,就已經選擇了在安逸中混吃等死。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不知是受腳下這片白鹿原厚重歷史的感染,還是關東人天生倔強不屈的性情使然。

這位將近知天命之年的關中老漢,要用拼命三郎的狠勁,孤注一擲,全力一搏,去書寫一部“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沒有好的出身,只有發奮學習

1942年,六月的一個伏天,陳忠實出生於陝西西安市霸陵鄉,一個南依白鹿原,北臨灞水河,只有三四十戶人家的西蔣小村。

村子裡頭,沒有幾個能打算盤,也能用毛筆寫字的人。

一戶一戶莊稼人,就在這片塬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走過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輩又一輩。

父親陳廣祿,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賣糧和賣樹,供孩子讀書。

他對兒子沒多大要求,只希望能認幾個字,算得了數,不叫人哄了就行。以後在村裡,務一輩子莊稼,求得一碗飽飯。

幼年的陳忠實,家境特別貧寒。

每到冬天,冷風在塬上呼呼地颳著,雪花在屋外恣意地打轉。在昏黑清冷的小屋裡,面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父親常常發出幾聲無奈的長嘆。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這一切,深深刺痛著幼年陳忠實的心。他暗暗下了決心:

我這一輩子,千萬不能像父輩那樣去土裡刨食,而要活出個新樣子來給人看。

沒有好的出身,想要跳出農門,有所作為,唯有發奮學習。

他的祖父、曾祖父都曾做過私塾先生。陳忠實幼年時期,家中木樓上有一隻破舊的大木箱,亂扔著一堆書。

於是,陳忠實除了幫父母乾點農活以為,其它時間,都與他最崇拜的書為伴。

憑著勤奮與刻苦,陳忠實在村子的一所窯洞裡,完成了小學學業,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西安一所重點中學。

開學第一天,天尚不明,父親便陪著他,起身背上饃,步行趕往學校。

路上不見一個早起的村人,當走到流沙溝時,突然便看見離我們十來步遠的穀子地頭,有兩隻狼。父親順手撿起地上的兩塊石頭,接連朝狼扔去,那兩隻狼才悻悻地朝北邊跑去了。


驚魂未定的陳忠實就想:“要是條件沒這麼艱苦,能坐車去上學,該多好啊!”

那個年代,當一個農村娃,第一次走進陌生的城市,一切都那麼新鮮,那麼充滿魔力。他睜大驚奇的眼神,打量著這高樓林立,霓虹閃爍的都市繁華。

進了校園,看看穿著時髦,說話洋氣,生活水平更高的城市學生,再看看"老土"的自已,吃著難以下嚥的粗糧,穿著破舊的粗布棉衣,甚至吃一點兒雜拌鹹菜,也是特別奢侈的事。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13歲的陳忠實,心裡感到一種深深的壓抑和自卑。

特別是每次步行回家,幾十裡的沙石路,把布鞋底都磨透了,把腳後跟也磨爛了。

疼痛讓他失望,也讓他警醒:

人,不能永遠穿著沒底的破鞋走路,而應該努力去爭取更加嶄新美好的生活。

物質上不能與人相比,學習上則可以獨佔鰲頭。

於是,小小少年陳忠實,愈加發奮學習。

雨果在《九三年》中說:我們無法在時間的長河中垂釣,但我們可以將對苦難的詰問,化為覓渡的力量。

面對殘酷的人生,我們需要的,不是得過且過,認命服輸的心態,而是那股直面現實,勇於改變的狠勁!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沒有特別幸運,請先特別努力

命運,最擅長捉弄人。有時候,你以為抓在手中,可一不留神,又吹落到風中。

1962年,20歲的陳忠實參加高考。但饑荒和經濟困難,迫使高等學校大大減少了招生名額。

那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二選一:一為“雨中”, 一為“說鬼”。

陳忠實本來擅長寫記敘文"雨中",可他鬼使神差般,竟選擇了議論文的題目"說鬼"。到監考老師收卷子的時候,他緊張得尿溼了褲子,但仍沒有寫完。

結果40分的作文題,他得了0分。一直成績在班上排前三名的他,名落孫山。幸運之神,與他擦肩而過;大學的門,為他緊緊關上。

造化弄人,高考落第,他滿懷憧憬的希望,竟陸續落空。這沉重的打擊,讓他不止一次,於半夜裡驚叫著翻跌到床下。

當他無奈地回到這片令他逼仄疼痛的黃土高原時,當他懸空的心,又落到這雞鳴狗叫豬哼哼的村巷裡時,被當成了塬上第一個高中畢業生回鄉當農民的典型。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很多家長甚至常拿他的經歷,給自己孩子說事:"讀書有啥用?你看陳家娃,讀十幾年書,現在還不是一天到晚溝子撅起幹活咧!"

無奈的陳忠實,經歷了最痛苦灰暗的青春時光之後,只好當了一位民辦教師。

無數次,他站在白鹿原頂極目四眺。在這裡,雖可以南望秦嶺,北眺驪山,西達西安,東出潼關,但是,他的人生之路,該往哪兒走?

作為農民的兒子,陳忠實深切的知道,那片黃土地上人民對生活的嚮往與掙扎,對家鄉的愛與恨!

他不甘心將自己的人生,侷限在這小小的白鹿原上,他還想坐著火車,到更廣闊的世界去奔跑。

當捷徑都已堵死,他反而把人生的一切僥倖心理排除乾淨了。於是,在老屋顏色晦暗的牆上,陳忠實寫下了他的座右銘——

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白天,他給孩子們上課;晚上,在昏黃的煤油燈下,開始迷醉地閱讀和寫作。

甚至頭髮燎焦了,他也沒有察覺;甚至天大亮了,他仍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中。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他在日後的散文集《好好活著》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人的一生,就是一長串的生命體驗……熬過去了,掙過去了,就會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好好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鬥志。有所期待,生活就有希望,人就會從卑微中站起來擁抱陽光。

可以失敗,可以傷心,也可以流淚,但絕對不能沉湎於世相中,渾渾噩噩一輩子。

沒有特別幸運,那麼請先特別努力。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肯下苦功的人,

終將與美好相遇

猶如父親侍弄莊稼一樣,陳忠實精心地侍弄著筆墨,讓它們結出自己想要的果實。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終於見到花開,等到結果。

1965年的春天,他的第一篇散文《夜過流沙河》,發表在《西安晚報》文藝副刊上。

當自信第一次戰勝了自卑,當付出終於有了收穫,陳忠實顯得非常興奮。

1968年,26歲的陳忠實結婚了。妻子後來為他生下兩女一男。

可每月三十九元的工資,卻要養活五口之家,常常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最困難的時候,孩子的尿布都沒替換的,也沒柴火燒炕,他只好在妻子做飯時,順帶燒熱一塊光溜溜的大石頭,來暖孩子的被窩。

妻子看到別人在幹活,而他在寫作,就罵他:"沒啥用,掙不了錢。"

但是,苦難的日子,並沒有讓蟄伏在陳忠實內心深處的文學夢死掉,他反而越挫越勇。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因為他懂得一個道理,

生命歷程中遇到怎樣的挫折、怎樣的委屈、怎樣的齷齪,不要動搖,也不要辯解,走你認定了的路吧。


憑著永不放棄,鍥而不捨的狠勁,他陸續有散文,中短篇小說和報告文學在省內外,乃至全國刊物發表和獲獎。

1982年 11月,陳忠實調入作協西安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昔日的農村娃,憑著不懈的追求,成為了一名自己心之所向的專業作家,也以此得以站上新時期的文學前沿。

不向命運低頭,肯下苦功的人,終在歷盡生活的磨練之後,被歲月溫柔以待。

當陳忠實已頗負盛名時,卻感到極度的空虛與落寞。他下定決心“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去奮鬥,去超越,去衝擊文學的峰頂。

於是,這個出走半生,歸來已滿臉滄桑的關中漢子,又帶著鋪蓋卷,揹著大蒸饃,回到了白鹿原,回到鄉下的祖屋。

他要去書寫曾經發生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去重現曾在微不足道的鄉村,上演過的人間悲喜劇。

為了完成這部長篇小說,陳忠實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查閱歷史資料;蒐集生活素材;研究民族問題和心理學、美學的新著;學習借鑑他人長篇結構的方法。

陳忠實豁出去了,他義無反顧,放手一搏。並和妻子約定:先寫書,如不成,便去養雞。

這一寫,就是四年。

海明威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人最大的對手是自己,人生就是一場自我拼搏的較量。

沒有過人的天分,唯有老老實實埋頭苦幹。總有一天,你會高高躍起,一鳴驚人。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所有的成功登頂,

都來自一步一步的堅持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驚雷一般的開頭,展開了這片古塬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煙雲……

1991年臘月25日的傍晚,,當勞累一天的人們早早進入了夢鄉,當古塬恢復了往日的寂靜。陳忠實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然後,他平靜地起身,抽了根菸,又燒水給自己煮了碗麵。

這是4年來,他吃得最從容的一碗麵。

4年了,靠著冬天一隻爐火,夏天一把蒲扇,他在小圓桌上爬行了一千多個日夜。

4年了,他曾同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同憂喜,共悲歡。

如今,《白鹿原》上三代人生存的艱難與智慧,生死與悲歡,終於走向了最後的歸宿。

這部沉甸甸的小說,一經面世,就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大江南北。評論界歡呼,新聞界驚歎,讀者爭相購閱……

著名學者範曾稱這部作品為“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1997年,陳忠實獲茅盾文學獎。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還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這位來自偏僻山村,愛看聽秦腔、吃粘面、抽雪茄的樸實漢子,這位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後,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的半百老人,經過一番寒徹苦,終迎梅花撲鼻香。

所有的聲譽鵲起,其實都來自許久無人問津的努力;所有的成功登頂,都來自一步一步的堅持。

2016年的4月29日,陳忠實因病逝世,享年73歲。

賈平凹悲痛撰文,稱其為“關中的正大人物,文壇的扛鼎角色”。

陳忠實曾給自己的一首詞中寫道:倒著走便倒著走,獨開水道也風流。自古青山遮不住,過了灞橋,昂然掉頭,東去一拂袖。

斯人已做古,但他的作品和精神,卻在人間永存。

這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更沒有碰巧的成功。風生水起,全靠自己。

關中老漢陳忠實,不但為世人留下了一部開天闢地的曠世傑作,還為我們樹立了:起點再低,只要狠下苦功,總能翻身的優秀典範。

這個世界不會偏愛任何一個不勞而獲的人,當然也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執著奮鬥的人。

只要你能夠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線,敢下狠勁,耐心堅持,你想要的,命運一定捨得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