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離世或許並不是“意外”,關於這件事的一點思考

高以翔去世那天,我正好在準備一場演講,化妝老師幫我化妝的時候我們兩就在聊錄節目這件事有多“危險”。


外人可能並不覺得,但是其實棚內同時有300人以上,包括搭建工人、節目組、現場觀眾、藝人、嘉賓等等,但是環境呢,棚內錄製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於“封閉”的空間,到處是電線和道具,而且因為道具大部分是簡易的,很多都是輕的形狀不規則,不好固定的。


這是環境因素,再加上人流量大,危險係數其實是很高的。道具砸下來砸到人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不太嚴重的也不會引起重視。


外人看到的節目光鮮亮麗,實則是找到最佳角度的部分展示,就像你發朋友圈,大環境不夠好看的時候就拍局部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凌晨還在高強度的錄製?主要是因為貴,場地貴,藝人更貴,所以節目組為了控制成本儘可能讓藝人多拍一會。


但是就算是拍滿一天24小時,也不過是一期節目,剪輯出來就是40分鐘到1小時的成片,最多兩期節目,如果每天按幾百萬的成本在增加,節目組自然會希望一天內拍完,而不是兩三天,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場地貴、藝人貴、節目成本高,節目組自然會把壓力放在錄製期間的藝人身上,希望他們精準的表達節目所需素材,而且儘可能付出。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他掙得多就應該承受這樣的壓力。


但是客觀來說,不從收入的角度來說,藝人會比現場觀眾、導演、主持人等等工種更累一點,因為其他工種可以抽空休息,但你必須連著5、6小時面對鏡頭,必須是“精神的”“漂亮的”“微笑或自然的”,不然就會像馬思純肚子上的肉一樣,被無情的展示在幾千萬人面前。


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明星的地位開始降低了。


80年代90年代那時候的明星,萬人簇擁風光無限。你看王菲、成龍、劉德華是神壇上的人物,一舉一動都是萬眾矚目。


但是最近幾年,虐明星的節目越來越多,稍微輕點的,比如女明星卸妝軍訓,下手狠一點的,比如極限挑戰,還有各種泥地探險,最難的當屬《追我吧》節目組,一個因為惡搞把自己搞涼了的節目。


你說有必要嗎?其實一點必要都沒有,觀眾從虐明星中獲得的快感遠遠達不到欣賞一個好的作品獲得的收穫感。


近日,一段大張偉接受採訪的視頻引網友熱議。視頻中,大張偉多次吐槽藝人拼體力錄製真人秀,併發出直擊靈魂的拷問:“你們真的愛看這個嗎?”他還表示,“(錄製時)早上起來5點不到,那早餐還沒開呢,就跟人跑,扛著大包過河,水裡還有蛇,一天到晚的散德行。所有人的才華都是在做真人秀,我覺得這個會毀了中國所有藝人的。”


網友表示:“跟本職有關的綜藝(歌手上歌曲類,男團女團愛豆上舞蹈類選秀類等等)或者是真的有意思的綜藝、通過綜藝裡聊天讓人更瞭解一個明星這種無可厚非,這是讓明星本人變得更立體多維度的,普普通通做遊戲做任務也就罷了,但某些完全拼體力搞笑的綜藝真的沒意思!”


而且藝人身體如果不經常鍛鍊真的很差,每天都是黑白顛倒,全世界到處飛,吃的基本上是快餐,根本不適合高強度的節目錄制需求。


有的人會說配備醫療人員就好了,但事實上,沒有哪個節目組真的能做到24小時醫療監控,就算節目強度很大,醫生也是人,也要睡覺休息,醫生不是萬無一失的存在,但卻是重金消耗的存在。


所以其實所有做電視節目的都是在“碰運氣”,都想的是“應該不會出事吧?誰出事誰倒黴”。如果你真的在做這個行業,應該會知道什麼是“拜棚”,就是節目開拍前拜一拜,儘管迷信,但就是求個心理安慰。


這樣的行業,整個都是有些許病態的,如果不加以嚴管和控制,不出事是碰巧,出事是遲早的。那怎麼辦呢?


其實去年的限薪令就是一個好的開端,限制藝人收入,降低節目製作成本,延長節目製作時間,但無奈的是總有人喜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果可以的話,高以翔先生的事情應該成為一個行業整改的開端,他是一個很好很溫柔的人,他的突然離開不應該成為這個行業的犧牲品,而應該是一個里程碑一樣的存在。


規範節目錄製成本控制,規範藝人出境時間,甚至是整體工作人員工作時間,對於超額超度的劣質節目組進行嚴懲,逼著大家去學習節目運作,而不是通過抄襲日韓綜藝,或者是通過大量錄製取勝。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開設國家級認可的優質節目製作人培訓班,導演培訓班,我們不是說要講好中國故事嗎?就從這些節目核心人員抓起,整體提升行業的水準,每年研討會去研究原創的節目形式,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暢想,希望有一天,一個節目是所有人都享受錄製過程,而不是忍受行業弊端,那個時候可能才是中國好故事的開端。


高以翔離世或許並不是“意外”,關於這件事的一點思考

來人間一趟,辛苦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