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生16

李长安毕业有一段时间了,但对目前的工作有些厌倦。他隐约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前途,除了勾心斗角,就是对领导安插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他们的一切都要他“从旁协助”,有时候他们之间的诉求有矛盾,他就不得不成为炮灰,被“牺牲”。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所谓高情商的体现,作为协调人和周旋者,他对这些并不埋怨!他认为男人就该为自己认同的逻辑,去心甘情愿的行事。哪怕是吃亏,也绝对不能说出什么埋怨的话,而这些,这就是对他”耐心细心”的报答——工资奖金没有多一分,却要照顾各种难缠的皇亲国戚,随便什么人都能使唤他,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称之为管理层。最后的结果是,硕大的公司里,管理层占领公司大半,干活的却越来越少,大家都不做事,只“做人”,眼看着干活的人,干多错多,最后集体之间进行讨伐,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公司眼看着就走起了下坡路,他也开始物色别的公司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领导的侄女和女儿,似乎都对他有好感。她们小孩子一样争风吃醋,拿出幼稚的态度和行为,在他眼前挣得存在感,并以此为乐。李长安知道她们并不喜欢他,只是拿他取乐,以爱情竞赛的形式,看谁的魅力大,足以吸引他。而他偏偏天生就对幼稚可爱有免疫力,他痛恨一切无用的行为,虽然他也欣赏女人的天真,但故作天真却是为他所不耻的。这些事让他心烦意乱,他盼望着能有机会拜托这个焦灼和纠结状态!

恰逢某天,刘畅心情特别好,约他出去喝酒。两人吃着烧烤的功夫,刘畅就开了口,让李长安跟他去做保险,李长安泯着啤酒,不做声的吃着,耐心的听刘畅的话。两个小时的功夫,刘畅没说过让李长安出一分钱,买他一份保险,也没提过一句做交易的话,他没别的要求,只说让他跟他一起做,好像要重拾革命友谊一样的单纯理由,让李长安无法开口拒绝。

这让李长安暗自感慨:自己到底没看错人,这个朋友虽然脑子不灵光,但起码是个实实在在对他的人。其实,李长安知道他是出于寂寞而去做的,也是出于孤独,而找他一同去的。也许有些人会在热闹的环境里,找不到想要的,又不甘心放弃酣畅淋漓的麻木感,所以更加的想想要全情投入其中,寻找所谓的答案。刘畅就是这样的人,李长安对他性格的了解,可能是胜于任何人,包括刘畅自己的——刘畅喜欢人多的场合,所有人如羊群扎堆的地方,都会是他的天堂,而他那三分钟的热度,和干什么都不超过三个月的情绪化,可能也和他“病态”有关……

这就不得不提他母亲了,那就是个爱热闹女人,打年轻的时候就爱打麻将,而且打起来不分昼夜,周围的四邻八友,都因为她的天性活泼爱张罗,而及其喜欢她,但她却有点拎不清,她收放不自如,一放就收不住——孩子上学不记得接,由着孩子在马路游荡,养成了散漫无责任的玩世不恭模样。她的丈夫下班后,锅里总是冰凉,后来到处蹭吃蹭喝,喜欢往别人家的饭桌上钻,尝到了吃白食的甜头。公婆有病住院了,她每天就送一顿饭,然后回家继续麻将,一点也不上心,她的口头禅是:“人还是要靠自己”。渐渐的,她的拎不清变成了很多人口中的“不孝顺”,三顿一锅送了去,把老人心寒的四处说她坏话,然而她的好人缘没派上什么用场,和她打牌的人,眼看着他老公出轨也没认同情她,家里人和她嗑着瓜子骂她公婆没良心,却也仅此而已,无所作为。是啊,可不是没良心么,他们儿子一周只去看一次,还抽空陪别的女人开房,回家怨锅里没饭,还四处哭亲戚,搅的大家一起来围观看笑话,刘畅的母亲一咬牙一跺脚的离了婚,下海去搞事业,折腾了几年钱没挣到,却在酒场牌场上认识了个男人,两人的热恋的如同十七八的少男少女,恋爱过程顺畅的没话说。不用说,相识半年就怀孕了,给刘畅追加了一个漂亮妹妹,她母亲的好人缘和他后父的乐观好动,让他们家的生意有了起色,一家人的日子有了新的盼头,开始在红红火火的路上疾驰飞奔,仿佛要把之前没完成的都补上和重做,外人看了无不羡慕钦佩。刘畅是没人管没人疼的自己长大的,她母亲虽然孩子气,但也还是善良,总觉得对他不起,就对他特别宠。于是,一个爱热闹的家族,由着他的喜好折腾,想学什么就学,能买什么就尽情买,只要人品没问题,就随他去,知道这个小帅哥窜到了187,他的个子模样和没头脑的好性格,让他走到哪里都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可惜他不爱出风头不爱搞事业,就喜欢人多的时候做背景板,在里面快活的做个不动脑子的积极参与者,他说他不是当主角的材料……

当晚李长安被他说动了,和他去了一个月的保险公司,李长安以兼职的形式,和他定期去报道,但是过程却令李长安颇为费解,他们去了就是听各种讲座,打各种形式的鸡血。李长安认真学习着,并且对其中有数字计算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有种诓人成分的计算方程式,给了他很多的启发。而与此同时,每次去都拉着各种美女聊天的刘畅,以添油加醋的形式,和绘声绘色的语言,把他的痛苦“革命家史”聊了一遍一遍。他博取了同情,请美女帅哥们吃饭。仅仅在保险公司混了几个月,他们就都和他要好的像亲兄妹了,然后她们从有他的保险之地,顺利的毕业走向了社会。他陪练一样的把一波一波的人送走,除了越来越多的“狐朋狗友”,他似乎仍然什么长进,仍然是以前吊儿郎当的倜傥风流。

李长安对刘畅的幼稚行径没什么评论,他从不开口对任何人的任何言论有所质疑,虽然心里有各种的想法,但他还是尊重别人的,与其说是尊重,不如说是置身事外,他做冷眼多年了,已经了惯性,所以谨言慎行仍然是他的风格。他注意到有个女保险职员,特别能说,叫张玲,是个只在周末“上班挣钱”的婚礼司仪,她的嘴秃噜起来像个卡通版的机关枪,关都关不住,刘畅每次见他都幸福的对李长安说:“我将来结婚一定要请她当伴娘,那嘴真厉害。她一出来,我这背景板都发光发亮了……”

果然,他们认识半年后就给李长安发了喜帖!而李长安当时正忙于和老公司的劳动仲裁——他要把被克扣的提成、绩效和各种承诺却没被兑现的东西,一一抠出来,所以一直没顾上刘畅,以至于错过了一些很是精彩的部分。顾天然接到喜帖之后,问刘畅发生了什么,刘畅只是对他一个劲的傻笑,他又问刘畅是不是“双喜临门”,刘畅不好意思的直挠头,说:“我这次砸这儿了,这么多年都后宫太平,天国无事。唯独这次,居然弹无虚发的一次中招了!”李长安被他的弄得哭笑不得,只能悻悻的开始准备结婚大红包,心想:“但愿就这一次,我可不想总是参加婚礼,尤其是他的,但愿,一次就好……”

婚礼的壮观程度让李长安叹为观止。他作为酒店管理负责人,从招待来宾和喜宴进行的过程中,知道了新娘家的丰厚背景。来的人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显然都是在社会上有些名头的。显然,刘畅不是他想象中的傻瓜,他真的傍上了个有家底,颇为殷实的家庭,而且两家人还挺“门当户对”的,看来他也是经过一定算计权衡,才下了结婚的决心的。李长安笑着在心里摇头:“李长安啊李长安,你自作聪明的太久了,真把别人都当傻瓜了。刘畅不是傻人有傻福,他从来都是大智若愚人,你今天才知道吧,真是可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