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股市教我的事:反彈時選什麼幣?

那些股市教我的事:反彈時選什麼幣?

2018年的寒冬格外冷。全球數字資產總市值跌至1121億美元,和年初的7600多億美元相比,市值蒸發約85%。幸而,比特幣在6400美元起連續跌了一個月後,終於在3300美元附近開始止跌回穩。

下跌已經是既成事實,說再多“早知道”都不能挽回了,一味唱衰市場更是於事無補,要彌補還得往前看。

熟悉股市的朋友都知道,在一輪大跌之後的首次反彈,往往意味著機會。這個時候如果選擇了好的標的,那麼可能短時間內就能彌補下跌的虧損甚至有比較明顯的利潤,而如果選錯了標的,不僅可能錯過反彈,如果有進一步下跌還可能損失更慘重。

那麼,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如何選出那些適合的標的呢?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怎麼像選股一樣選擇幣。

首先,看得懂的價值窪地

在曾經的數字資產“大牛市”,越是玄乎的、越是會講故事的,漲的就越高,這和2015年股災前的“市夢率”是一個道理。坦白說,那種情況下,“看得懂”並不是一個優勢,然而現在的情況大家也知道,曾經“造夢”的公鏈們,紛紛遭遇“殺估值”,於是,看得懂、有場景就變得格外重要。

什麼樣的幣大家都能看懂呢?在目前,幣圈最廣泛的應用是交易所,平臺幣這個幣種可能才是大家都看得懂的幣種。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經營歷史、成交量排名前列、跨國經營並能持牌抵抗政策風險、業務範圍廣、應用場景多的平臺,這樣的平臺幣大家都能“看得懂”、“用得上”。

可能有些人覺得平臺幣會不會有點貴呢?的確是,正因為平臺幣受到大家認可,所以平臺幣這個品種整體來說市值排名相對高,但是,注意,我們要買的並不是一個“絕對便宜”的幣,而是“相對低估”的平臺幣。

怎麼看相對低估呢?數字資產交易所最重要的基本面指標就是成交量了。我們來看一下CoinMarketCap的全球數字資產交易所成交量前3。

那些股市教我的事:反彈時選什麼幣?

果然,排名前列的都是熟面孔,而且已經發過幣了。“非小號”上都能查到這些平臺幣的總市值。

排名第一的,24小時成交量5.67億美元,對應的平臺幣總市值約6.3億美元,排名15。

排名第二的,24小時成交量5.35億美元,對應的平臺幣總市值約2.1億美元,排名25。

排名第三的,24小時成交量4.50億美元,對應的平臺幣總市值約3.3億美元,排名19。

我們把平臺24小時成交量除以對應的平臺幣市值,得出一個比率如下:

那些股市教我的事:反彈時選什麼幣?

然後,順著CoinMarketCap的交易所排名往下找交易平臺,也計算這個比率,如果遠高於上述3個平臺,那麼就是“相對低估”的。

果然,往下我們很快就發現了這樣的平臺幣。比如交易所Bibox,24小時成交量2.1億美元,而對應的平臺幣BIX市值僅2000萬美元,僅有上述平臺的零頭。計算上述比率,和前3交易平臺一比,就更加明顯。

那些股市教我的事:反彈時選什麼幣?

前3大知名交易所的交易量/平臺幣市值比率在1-2.5左右,而

BIX的比率高達10.5。說明BIX這個平臺幣的市值顯著低估,是平臺幣中的“價值窪地”。

其次,盤子輕一點,再輕一點

老股民可能會說,鋼鐵股、銀行股,PE再低也不見得反彈時候容易漲啊。沒錯,光這一條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再回到股市取取經。

熟悉股市的朋友都知道,反彈的急先鋒往往是那些“盤子輕”的股票。盤子輕有兩重概念,一是流通股數量少,相應的控盤容易點,二是歷史套牢盤少,或是在歷史高位沒有解套盤。這兩點就造成漲升過程中拋壓少,所以拉昇起來也輕鬆。

在股市中,常見的股權質押也就意味著流通盤縮小,屬於利好。在幣圈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幣的相當一部分被鎖定,就縮小了流通盤,屬於利好。因此,許多項目方就想出了各種辦法來縮小流通盤,例如利潤回購、銷燬、存幣得利息的“存幣寶”等。

那些股市教我的事:反彈時選什麼幣?

拿我們前面說過的Bibox的平臺幣BIX為例。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說過,BIX的市值只有2000萬美元,在平臺幣中本就屬於盤子輕的。當前幾家交易所不約而同拿出20%回購的時候,Bibox率先提出25%的利潤比例進行回購並且銷燬。根據10月29日Bibox發佈的公告,第三季度回購了1,954,452 BIX並進行銷燬,三個季度回購銷燬達到5,533,352BIX,也就是說僅僅三個季度就已銷燬了流通盤的4.23%。

那些股市教我的事:反彈時選什麼幣?

回購銷燬力度比其他平臺大了5個百分點,這還不夠,BIX最近還出了一個大殺招:BIX通證債券。這個通證債券如何我們先不提,只看它的抵押物是200%超額抵押,一共發行總額250萬BIX的通證債券,也就是鎖定了500萬BIX為抵押物。

這和股市中常見的股權質押其實是一個道理。很多股票一旦質押,後期都是大幅拉昇,而在BIX這個例子中,本來就流通盤小、回購銷燬多,再疊加上抵押鎖定,整個盤子就更輕了,即使官方不做所謂“市值管理”“拉盤”,遇到反彈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漲。

再次,熊市的業績增長點

選一隻好股票,就是選一個好公司,除了估值低、盤子輕之外,更要看它的基本面,即業績好不好。選幣也是一樣道理。坦白說,大部分的區塊鏈項目都遠遠談不上盈利,而平臺幣作為少數“看得懂”的幣種,最直觀的業績就是利潤有沒有新的可持續的增長點。

眾所周知,交易所主要的利潤來源在於:上幣費和交易手續費。隨著行情持續走熊,牛市時的天價上幣費恐怕已經很難持續。因此,交易手續費也就成為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又因為現貨的成交萎縮、對沖和套保的需求增加,期貨合約交易逐漸為各個交易所重視,期貨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成為各家交易所的利潤持續增長點。

Bibox當然也不例外。在剛剛過去的11月29日新加坡峰會上,Bibox透露即將上線合約交易等金融衍生品服務,而且是永續合約交易。在滿足市場投資者需求的同時,預計也將給Bibox帶來可觀的持續的利潤增長。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業績增長。永續合約上線會還會大大增加交易量,使得文中第一部分中提過的交易量/平臺幣市值比率更高,而利潤的增長又會使得回購銷燬加速,使得流通盤變得更小、更輕。

由此,以上三個效應疊加,給BIX的反彈和上漲提供了驅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旦大盤企穩,BIX不僅會走出一輪強於大盤的反彈,而且可能迎來一波上漲。

文章轉自:今日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