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說劉備假仁假義,他到底如何假仁假義,能舉例說明嗎?

賣鋼鐵鍋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徐州牧陶謙、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都沒有加入這個聯軍,後來的史實也證明了他們就是企圖自立為王的諸侯,連起碼名義上的正義都沒有。

在獻帝東歸洛陽,號令天下勤王的時候,袁紹拒絕出兵。最起碼曹操、呂布在事實上或意願上是勤王的。

袁紹欲立新帝廢獻帝,劉表郊祭天地有謀逆企圖、劉焉意圖在西蜀稱帝,這些絕對是逆臣,起碼不是匡扶社稷的忠臣。

而劉備先是投奔陶謙,後投奔袁紹、劉表。且不說他們與朝廷作對,就說與曹操作對,但起碼曹操在名義上還是維繫著漢室的存在,而陶謙、袁紹、劉表等人連名義上的匡扶漢室都沒有。劉備追隨他們,還一個勁的喊著要恢復漢室,有誰會信呢?衣帶詔事件的時候,你跑啥啊,捨身為君王,求得身後名哦。

劉備就是地地道道的假仁假義,謀求霸業沒有過錯,假仁假義作為謀略也沒有過錯。劉備沒有過錯,有過錯的是後世把劉備的假仁假義,作為了仁德明君,這不是劉備的錯。

劉備自己也在說:“寶寶心裡苦,我就是假仁假義哦,你們為啥一定要當真呢?”

還是看一下史書記載的史料吧。

《龐統傳》記載,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進入益州,共同抵抗漢中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密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

法正就是個吃裡扒外的小人,受主公之命外出公幹,卻藉機出賣主人。劉備如果是一個仁德之君,會採用這個方式取益州嗎?會欣賞法正這種吃裡扒外的人嗎?

但劉備入蜀後,法正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去世,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追諡法正為翼侯,這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劉備重用法正,這沒有問題,有能力就行。但絕對稱不上道德正義可言。

對於法正的建議,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這絕不是劉備不忍心,認為不道德,是顧慮偷雞不成蝕把米。

龐統諫言說:“荊州疲敝,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人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能夠奪取此地,以為根基,就可成就大業。”

劉備仍然擔心,說:“如今與我水火不相容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

劉備自己也說,之所以仁慈、忠誠,就是為了跟曹操對著幹,做給別人看的,也不是自己的本性哦。

事實上,劉備忠誠嗎?侍公孫瓚、侍曹操、侍袁紹、侍劉表,有一點忠誠嗎?能有今天,也就是剛剛取得了荊州一點立足之地,是因為仁慈、忠誠換來的嗎?

劉備的虛偽、假仁假義,體現的淋漓盡致。

龐統清楚劉備的心思,但還是給劉備借坡下驢的面子,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取益州,到時候被別人搶了先就不好辦啦。“

這才讓劉備覺得行,面子上說得過去,就決定入川。

建安十七年(212年),龐統為劉備提出了奪取成都的三條密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取成都,一舉而定,此為上策;招誘楊懷、高沛前來斬殺掉,奪其精銳部隊,然後進攻成都,此為中策;退還白帝,慢慢圖謀益州,此為下策。”

劉備採納中策,斬殺楊懷、高沛,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佔了涪城。劉備大宴將士,志得意滿,得意洋洋。

劉備趁著酒興,對龐統說:“今天這酒喝得爽快嗎?”

不料龐統卻說:“把討伐別人的國家當做快樂,不是仁者之兵。”這一下真正捅著了劉備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劉備此時已經大醉,一聽此言,立馬大怒,說:“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個臭嘴,給我出去。”

龐統也不搭話,就起身走了出去。劉備馬上就後悔了,急忙派人請他再回來。

人家龐統就又回來,一言不發,悶頭吃喝,看也不看劉備。

劉備就問:“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

龐統說:“你我兩人的過失。”

劉備大笑,酒宴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常言道,酒後吐真言,劉備狡猾的尾巴終究露出來了一回。當場被龐統抓住了,估計是劉備後悔半輩子。

豹眼看來,這是劉備一生最真實的一次,也是劉備最虛偽的佐證。

劉備佔據成都後,劉璋以振威將軍的身份被遷往荊州居住。關羽失荊州後,劉璋歸屬東吳,被孫權任命為益州牧,不久後病逝,卒年不詳。

劉備佔據成都時,龐統已經死了。不知道劉備忘記了還是有意為之,龐統在劉備未進入西川之前對他說的話:“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說您有負信義呢?”

這就是劉備,未得之前,假仁假義,到手之後,誰也別想再拿走?

許多人很讚賞劉備,總以仁德來說服別人,豹眼只認為劉備就是一個假仁假義、寡恩少義的偽君子。

不擇手段謀取天下,無可非議,都這個套路。但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著實可恥。

睜眼看歷史,不喜勿噴!!!


豹眼看歷史


我其實很喜歡劉備,但如果說其假仁假義,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是他施展的手段讓你覺得他並不高尚而已!

在古代,劉備是不是真的皇室後代先不說,先說他在自己的為人處世上絕對有一套,而且辦事的風格讓他自己從一個賣草鞋的做到了三分天下的蜀國開國皇帝,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說到為人處事,為什麼公孫瓚那麼的信任劉備,力舉劉備坐上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官位“平原相”,因為劉備對朋友是真心的好,在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你很少聽說有被迫害或讓其自殺的,這可能也是你們看不上他的一點,回收買人心。

但是真正的人心其實他收買的更多,那就是民心,他上任平原相後幾天就深得當地老百姓愛戴,據說有一個刺客想刺殺他,發現有的是機會,但是他看到的確實當地老百姓十分的愛戴他,於是便放棄了;還有曹操南下荊州,劉備逃亡的時候不是一個人在逃,他可是帶著十多萬百姓啊!這也有人看不慣認為他欺騙了百姓,可是百姓不傻的!

最後,很多人說劉備那益州和漢中甚至借荊州不光彩,但是一個想成大事者必然要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啊!他不能只為自己考慮,他還要為手下人考慮啊!還有說他白帝託孤虛偽,但是他說出讓諸葛亮取而代之這話就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兒子能力,不能把自己打下的江山被人奪走啊!如果諸葛亮要認真一下呢?真的取而代之呢?劉備肯定也想過的,而且對諸葛亮是放心的。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做法必然是自己思考出來的,換句話說在那個年代成大事者必然要經得住時代的變遷不被淘汰,最後的曹劉孫三家就是成功的,劉備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已。

至於虛不虛偽,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歷史文武君


應該說,劉備是一個比較有仁有義的人,從人品上說,是比較好的。與曹操相比,劉備很少擅殺臣僚,更沒有濫殺無辜。他的名聲是比較好的,可以說好名聲就是他的政治資本。劉備對待部屬寬厚,對待百姓則仁慈。後來他能成就帝業,不能不說與得民心有關。

不過,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利益是擺在第一位的,因此劉備也有厚黑的地方。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借荊州不還,一個是巧取豪奪益州。

荊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南郡,治地是江陵,控制長江的上游的水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個地方,是赤壁之戰後孫權借給劉備的,用以抵禦北面的曹操。

然而,劉備借了南郡後,就將其視為自己的地盤。當時孫權計劃襲取益州,劉備跳出來反對,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們與劉璋乃是同一陣線,怎麼可能內鬥起來,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呢?況且我與劉璋是同族,共同輔佐東漢朝廷,恕我不能從命。”由於劉備控制長江的水道,東吳的水師無法西進,最後奪取益州的計劃落空。

倘若劉備真的如自己說的那樣充滿正義,孫權也就忍忍氣、吞吞聲得了,只是劉備偏偏幹了不公道的事,他不讓孫權佔領益州,只是為了自己獨吞益州罷了。

益州本是劉璋的地盤,由於受到漢中張魯的威脅,劉璋便邀請劉備入蜀,幫助抵禦張魯。劉備帶了三萬多人入蜀,受到劉璋的熱烈歡迎。接待劉備的規格是空前的,雙方士兵歡聚一百天,天天有酒有肉,不亦樂乎。劉璋覺得還不夠,為了彰顯誠意,他還調撥一部分兵力給劉備,並提供大量的車馬、盔甲、器械及其他物資。

劉備所部吃喝三個多月,個個生龍活虎,鬥志高昂。他開始做出進攻張魯的樣子, 把軍隊開赴葭萌,不過並不進攻,只是虛張聲勢。對劉備來說,最重要的事,並不是消滅張魯,而是如何找到理由推翻劉璋,取而代之。

劉備拿著劉璋賞賜給他的巨億財物,對百姓廣佈恩德,收買民心。劉璋出錢,名聲都落到劉備頭上了。很快,劉璋發覺有點不對頭了。自己錢也花了,兵也給了,糧草也提供了,可是劉備卻慢條斯理,不急著攻打張魯,這怎麼回事?

不久後,劉備藉口要返回荊州,抵禦曹操。劉璋急了,自己花了血本請劉備前來剿滅張魯,豈料費了許多錢財,一槍未放,劉備就要打道回荊州去了,這是哪門子事啊?不僅如此,劉備還獅子大開口:我回荊州打曹操,就是幫你守住益州大門,所以要撥給我一萬人馬以及相應的糧食物資。

劉璋傻了眼,他那心情,就跟今天借錢給人的債主們一樣,本以為自己是老大,最後發現是苦逼。你不追加投資,以前的投資全泡了湯,你要追加投資,又怕被套住。所以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放債的成了孫子,借債的反成了大爺。沒有辦法,他勉強同意撥四千人給劉備,至於糧食物資,減少一半。

說實話,劉璋仁至義盡了。

但劉備分明是找茬的。遇到找茬的人,那就沒任何道理可說了。劉備翻臉了,他怒氣衝衝地對手下的將士們說:“我為益州討伐強敵,各位殷勤勞苦,可是劉璋都只知收斂錢財,如此吝嗇,憑什麼讓人為他賣命呢?”

這個時候,劉備圖窮匕首現,暴露他真實的意思,他來不是要幫劉璋,而是要奪益州。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劉備最終以武力奪取益州,而劉璋引狼入室,最後成為失敗者。

從巧取豪奪益州這件事看,劉備做得不地道。但是我們很難以常人的眼光來評判這件事,因為政治本來就是充滿機謀。

在奪取益州後,劉備還賴在荊州不走,並不歸還南郡等地。當初劉備拒絕孫權入益州,藉口是自己與劉璋同族,怎麼能坐視劉璋被消滅呢?如今自己反倒消滅劉璋。因而孫權大怒道:“猾虜,乃敢挾詐如此!”

孫權又一次伸手要討回荊州。劉備耍賴了,他找了個理由:“我要進攻涼州,等攻下涼州,一定交還荊州。”孫權恨恨地說:“不想還就說不想還,空口說什麼白話,不過就是想拖延時日罷了。”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劉備厚黑的功夫,還是很紮實的。不過我不想貶低劉備的為人,因為在政治上能站得腳的人,肯定不是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對於歷史人物,我們要給予理解的同情,要有所作為,有些事不得不為。


君山話史


當然這都是因為三國演義誇大的緣故。

而現在不少人為了標新立異,凸現出來與眾不同,就是要吸人眼球。所以改為摸黑劉備,誇大曹操。

劉備在三國演義被黑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摔阿斗來收買趙雲。

趙雲當時大戰長坂坡,拼死護少主。對於這樣忠義的生死兄弟,劉備卻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獎勵,只能借摔子表達對趙雲的愛惜。

第二,就是劉安殺妻。

劉備當時被呂布擊敗,一人顛沛流離,路過鄉民聽說是劉備都搶著招待。而獵戶劉安家裡沒有肉,就殺妻招待劉備。後來劉備知道吃的是人肉,感到熱淚盈眶,還託曹操賞賜劉安百金。

第三,就是劉備會哭。

劉備對那些人的哭,讓對方礙於情面不得不接受。比如請孔明出山,比如向魯肅借荊州。都是劉備的眼淚。所以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第四,就是稱帝。

曹丕竄漢稱帝。而劉備在下屬的要求下也稱帝,而且造謠說漢獻帝已經被害了。這也是政治需要嘛。

總的來說,人人都是自私的,更何況是追名逐利的政治家呢。沒有那麼白也沒有那麼黑。劉備能白手取天下自然就是他的本事。而所用了一些手段也是自然。可以吹也可以黑。


亂神虎


從古至今不斷的有人說劉備是個偽君子,假仁假義的。那劉備到底是怎樣假仁假義的??我們就來一一盤點一下。

首先就是打感情牌收服關羽張飛了。在未遇見關羽張飛時劉備很落魄,落魄的要到街上賣草蓆來維生。有次他出去賣草蓆就遇到了賣豆子的關羽。劉備一看關羽就覺得這個人英雄了得。就想著將收到自己麾下為他效力。可是自己現在什麼都沒有就這樣去跟關羽說人家肯定也不願意為他效力。過了一會兒機會終於來了。在這之前關羽將張飛放在井中肉上面的大磨盤給搬開了,取出了肉將它分給了眾人。張飛知道後就假裝找茬來試試關羽的身手。他們就這樣切磋了起來。劉備一看又來了一個英雄,知道他們都是重情義之人就心生一計。在他們二人打過難分勝負的時候劉備上前去強行分開了他們二人。他們一看劉備一個文弱之人竟有如此的力量也著實令他們對他刮目相看。然後他們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於是就來到了張飛家中喝起酒來了。

酒這東西喝多了容易盡興也容易傷感。關羽和張飛喝多了之後都更高興的,而劉備卻假裝傷感了起來。他們二人覺得好奇就問劉備為什麼傷感。劉備就說了自己人生的不得志。他們二人聽了之後也跟著劉備傷感起來。劉備見有效果又說的更傷感了,把他們二人都快給傷感哭了。後來他們就在劉備話語的誘惑下與劉備結義成了兄弟。劉備就這樣成為了他們的大哥。這樣劉備就有了兩個既有能耐又對自己很忠誠的小弟了。而且張飛還將所有的家財都給了劉備做招兵買馬之用。劉備也算是獲得了一些意外收穫。

後來徐州牧陶謙聽說曹操的父親要經過徐州去曹操那裡就派人去護送曹操的父親想借機和曹操修好關係。可不料陶謙的手下見曹操的父親身上很有錢就把曹操的父親給殺了。曹操聽後大怒立刻發兵要來攻打徐州。陶謙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是也無可奈何。

後來劉備聽說了這件事就前來徐州幫助陶謙調解這件事。此時的劉備已經小有名氣。人們都知道他的美名。陶謙看到劉備來了更是高興的不得了。他到不是高興自己有救了,而是想借著這個機會把徐州讓給劉備。他覺得徐州在劉備的治下會發展的更好的。但是劉備不肯接受。他認為自己來到了徐州陶謙就把徐州給了他別人會說他此次前來就是為了奪取徐州來的。所以為了自己的名聲一直沒要。後來陶謙讓了徐州三次給劉備,劉備才接受了。後來劉備奉天子之命前去討伐袁術讓張飛留在城裡守城。張飛喝酒後打罵了呂布的老丈人曹豹。曹豹一氣之下和呂布內外勾結拿下了徐州。張飛趕到劉備哪裡去告訴劉備這個消息的時候劉備十分憤怒。可見對於徐州他還是想要的。只是怕別人說他是貪圖徐州才一直裝作沒要的。

再後來劉表也是想將荊州誠心讓給劉備的不是在試探他,結果劉備假仁假義的還是不肯接受。龐統和劉備一起進軍四川的時候劉備曾經讓劉備攻取四川,但是劉備不肯那麼做。就是為了顧及自己那虛偽的好名聲。後來龐統犧牲了自己的性命為劉備贏得了攻取四川的口實劉備這才拿下了四川。

趙雲帶著劉備的兒子劉禪一路從曹操的千軍萬馬中殺出來到了劉備這裡將劉禪交給了劉備。而劉備接過劉禪之後卻一把將孩子給扔了出去。說趙雲的性命比自己兒子的性命重要多了。這些都是他假仁假義的證據。

人的內心都是自私的。一個人太過無私往往不是他多麼偉大,而是他多麼虛偽。劉備就是顯得太大公無私過頭了才會被人說成是假仁假義。因為畢竟他不是聖人卻做了聖人才會做的事情。不是假仁假義才怪了!!


南宮雁門說史


曾國藩曾說:“謙亦有度,過謙則近偽。”這句話正應了《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劉備。

《三國演義》對劉備的描寫,魯迅先生做過評價:“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意思是說羅貫中為了彰顯劉皇叔的“仁義道德”,將其描寫的有點過猶不及了。

首先,我們看劉備懇切的言辭。

《三國演義》一五 回:“卻說張飛拔劍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 奪劍擲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 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 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

本來,根據全文的文義看劉備說的這句話也沒什麼問題。因為情急之下,劉備為了救張飛講出了一句古人的話——“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斷章取義,只乾癟的領出這一句話來,用以評價或者定義劉備的品格,那麼很難令人不相信,劉備的虛偽。再加上總是“愛哭”謙卑的性格,所以更感覺曾國藩的那句話“謙亦有度,過謙則近偽”的正確性。

其次,我們看劉備謙卑的行為。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給諸葛亮說了這麼一番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的這一句話讓後世爭議很大,更置諸葛亮於風口浪尖之上。更因為劉備說了這麼一句話,讓大家覺得他的謙讓,著實有點過了,甚至顯得虛偽了。毛澤東《沁園春·雪》“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權力無上的誘惑,永遠讓人類無法抵禦。劉備臨死前到底是在試探諸葛亮還是真心實意的來講這麼一件事情——託孤的事情。我們後世很難相信劉備的大公無私。

最後,我們看陳壽的一些評價。

陳壽對此有他的看法,《三國志》中將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稱為“聖軌”,聖軌即聖人的規範。總體意思是在肯定劉備與諸葛亮二人的君臣關係。同時,陳壽說劉備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那麼,試想一個虛偽的人,一個不誠實,沒有擔當的人,如何能在這樣一個亂世成就帝業呢?


讀史思辨


政治人物沒有仁義不仁義一說,只是為了政治利益而已。樓上很多位朋友有說劉備虛偽,有認為劉備乃亂世真正的仁義君主,他們兩邊我都認同。


說劉備虛偽,我認同,但是劉備不虛偽沒有辦法,不假仁假義,他如何能在亂世之中獲取政治資本。想劉備出身不過一個沒落的王族之後,那中山靖王劉勝一生有100多個兒子,他劉備打著中山靖王之後的旗號,誰能知道他是哪個八杆子的皇親。所以他的皇族身份都未必能受當時上流社會認可。


劉備前半生窮苦潦倒,毫無建樹,東飄西蕩的依附於各諸侯之間,如果大家玩過三國志系列的遊戲就都知道,除了後期三國鼎立時期模式開局用蜀漢的,其他時段用劉備政權的玩法都是難度最高的玩法,也就是說劉備在前期人生開局中屬於煉獄級別開局。


在這種不利的局面下,劉備身邊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只有靠著義氣結交來的兩位能力超凡的心腹兄弟關張二將,其他的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但是這回我們再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啊,咱們都知道包括美國大選,這些歐美國家大選選舉國家領導人都是需要幕後有資金和幕僚支持的,劉備那時候資金絕對是有限的,但是在政治這上面我們要知道,能替代資金的就是自身的人設——設立一個仁義正直的形象,這樣可以為劉備拉到不少政治資本。


可以說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劉備很具有人設思維,他知道對外如何設立自己的形象,靠這些去撈取政治資本。於是乎雖然劉備內心不是那麼尊重正統的漢獻帝,但是他處處一直打著的是興復漢室口號,拉攏到一批有著同樣志向的有才能之人。


但是從劉備在尊重人才求賢若渴包括對百姓休養生息來說,劉備是真的仁義之君。在三國亂世荊州有一位隱士叫做劉巴,也是漢朝皇室後裔,劉巴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對律法財政方面有著傑出的能力。劉表當初就曾多次想請劉巴入士就被拒絕了,後來劉備也是久慕其名多次延請,都被劉巴所拒絕,劉巴為了躲避劉備,乾脆直接北上投靠了曹操。結果是劉巴在赤壁之戰前奉曹操之命去荊州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赤壁之戰後劉巴歸路被孫劉聯軍所阻,不能北上向曹操覆命。劉備和諸葛亮都多次寫信招募劉巴歸降,被劉巴嚴詞拒絕。最終劉巴向南遠走交州,在交州與交州軍閥士燮不和,又轉道益州投奔了劉璋。後來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了,劉璋引狼入室,劉備順道攻取了益州,又來找劉巴,這時候蜀漢很多將領對劉備這麼一再遷就劉巴已經不滿,這劉巴太不識相了,不入士也就算了,反而去投靠強敵曹操,多次勸他歸降他都躲著劉備走,這明顯不把老大放眼裡,以張飛為首的武將就想像許褚殺許攸似的,先殺了劉巴再說,但是劉備卻是早有準備,就怕手下眾將士傷害了劉巴,在攻取益州之前就一再告誡所有將士,如有傷害劉巴者誅其三族。


個人認為劉巴可能是當時認清劉備虛偽之德行,由於劉巴生性清高耿直,不屑於虛偽之人為伍,所以劉巴才千方百計避開劉備,命運最終就是越是逃避越是找到你,劉備最後誠懇向劉巴檢討自己,同時劉巴見到這種形式也不是傻子,再不低頭可能真就得歸位了,所以也順勢向劉備承認了自己錯誤,最終為蜀漢效命,並在法正去世後成為蜀漢政權和諸葛亮並駕齊驅的能臣。劉備現在還深得巴蜀百姓愛戴,與劉巴和諸葛亮前期的輔佐密不可分,劉巴擅長律法,而蜀漢的憲法《蜀科》就是由劉巴主導,與諸葛連、法正、伊籍、李嚴共同制定。正是這部基本法律讓巴蜀一帶民事清明,這部法律非常嚴苛,杜絕了亂世之中的一些弊病,有了法律法規的約束,巴蜀一帶自然比以前更加興旺,百姓也樂於擁護,而且劉巴在財政方面也是很有建樹,在他和諸葛亮的盡心竭力下很快恢復了巴蜀一帶的經濟,讓巴蜀百姓得到休養生息。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還在思念敬仰劉備,因為劉備在巴蜀執政期間確確實實重用賢能人才,比如像劉巴這樣曾經無數次藐視他瞧不起他的人,他都加以重用,最終才能讓巴蜀一帶在亂世中得到休養生息,這也是百姓感念其恩德的地方。


劉備一生從我們現代來看是虛偽,但是我認為所有政治家都是虛偽的,不止劉備而已,都說劉備虛偽的在臨終前還擺了諸葛亮一道,來個君可取而代之,但是他臨終的顧命大臣卻是諸葛亮和李嚴兩個人,他的目的就是很明確,也是為了阿斗的利益出發,他用李嚴來制衡諸葛亮,李嚴和諸葛亮分別代表了蜀漢政權內部的兩大利益集團,分別是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氏族利益集團,和李嚴為首的益州氏族利益集團,有了李嚴的益州氏族在旁邊牽制諸葛亮,他如何能輕易取而代之。這也是被現代人貶損劉備最多的地方,但是我們換個角度去想,如果你是劉備,你希不希望你的子孫後代富貴延綿,你是集團創始,你能輕易把江山讓給別人嗎,也許我們是劉備,我們比劉備做的還齷齪,所以換個角度去想劉備虛偽也是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為之,換成我們在他那個角度可能比他做的更虛偽。


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虛偽的,他們無非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而政治資本帶來的則是權力和富貴,才是人上人的生活。至於我們老百姓,只要他們真心為百姓出過力,做過好事,就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仰。爭論虛偽與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每個人都有多面性。


小島知風


劉備堪稱三國最虛偽的人,沒有之一!

他口口聲聲說興復漢室,以民為本,但是他每到一地,就會給當地帶來災禍,只為了成全個人野心罷了!

想象一下,劉備的青州之路實在擔任平原相的時候開始的,如果他沒有應太史慈之邀去北海那麼就沒有後來的轉讓徐州,呂布可能也不會投靠他,那麼在陶謙死後,,徐州會重新找一個政治強人投靠,這個無疑是曹操。

如果劉備早就死了,那麼他也不會去荊州,劉表自守之賊,荊州會保留元氣,東吳沒有外援,也會束手就擒,益州,漢中也會不戰而降,中華大地會少死上千萬人!

劉備的野心大,人品也不行,輕於去就,反覆難養!他一個寒門出身,能做到平原相完全是同學公孫瓚保舉,結果呢,他看不到公孫瓚戰勝袁紹的希望,藉著太史慈求救的機會脫離公孫瓚陣營,反而還能落得一個救援孔融的好名聲!

在徐州,陶謙未必想要把徐州交給他,只是徐州上下想要找一個新的代言人罷了,劉備兵只有三千,將不過關張二人,哪來的那麼大膽量敢接收徐州一地?還不是過把癮就死,時期稍有不利就拔腿就走,哪管徐州死活!

衣帶詔事件,前腳還在拍胸脯做保證,把皇叔名號坐實之後又是拔腿就走,留下了許都滿城的血腥,漢獻帝望眼欲穿的皇叔此刻已經在外面逍遙了!

投靠袁紹之後被袁紹給予了很大的尊重,結果,看到袁紹有失敗的跡象,馬上逃走去了荊州。

新野撤退,說是怕曹操屠城,還不是打算用百姓來阻擋曹軍追擊?新野慘敗,百姓一路死傷,劉備逃跑連兒子都不要了,這個時候怎麼不說以人為本了?

入蜀的時候明明說是去打漢中的,結果走到半路汙衊劉璋提供的軍糧不好,翻臉奪了劉璋的基業!

夷陵之戰,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劉備一戰成名,斷送了蜀漢的未來!

說是和諸葛亮君臣相得,如魚得水,結果託孤前還要來一個君可取而代之來試探諸葛亮。

這樣的人居然還敢稱自己是仁義之人?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提到三國最虛偽的人,我相信曹操一定是第一個想到的人,因為他是一個性格和詭計都很混亂的英雄,但是你忽略了一個人,劉備。他雖被視為仁義皇帝,但愛國愛國,並以恢復漢朝為己任。但小編想說,劉備的出現欺騙了每個人。事實上,他是三國最虛偽的人。你看了小編的故事,就知道劉備是多麼虛偽。劉備,玄德子,東漢末年生於幽州卓縣,西漢中山王劉勝之後。但畢竟劉備是皇族,所以劉備和普通百姓沒有什麼區別,但劉備有一個特點,他仔細觀察,可以說得很好,流行的觀點是劉備更虛偽。



你為什麼這麼說?你可以看到劉、關和張是如何互相崇拜的。當時,劉備只是一個賣草鞋的人,他的兩個兄弟都崇拜他。一個是富有的屠夫,另一個是一個有武術的逃犯。劉備在能力和武功上都不如張飛和關羽,但結果是劉備第一次接受了這兩個強大的兄弟,因為他是繼皇帝之後,比他們年長。如果你認為劉備在崇拜中是真誠的,編輯只能說你想得太多了,因為你忽視了劉備的背景,他才是。



繼劉勝、靖王之後,恢復漢朝的長期願望一直在他心中,但他的能力有限。這一次,當他遇到張飛和關羽時,他不能讓他們落入別人的行列。於是劉備簡單地提出了尊崇張,死而後已的契約,使他在復興漢代的道路上又有了兩個幫手。由此,劉備非常小心。所以劉備的虛偽不能被誇大。但為什麼劉備是三國最虛偽的人呢?因為劉備一貫的風格是這樣的。表面上看,仁義是無害的,不可戰勝的,但背後卻充滿了邪惡的意圖和詭計。劉備還未登基時,曾一度向曹操投降。




當時,呂布與曹操發生了衝突。呂布被曹操生擒後說,只要曹操不殺他,他就想成為曹操手下的將軍,為他四面楚歌。原來,曹操很糾結是否要有呂布,因為畢竟呂布是不可戰勝的。如果呂布真的投降了,就不會再有強大的將領在他的指揮下了。曹操遲疑的時候,劉備看到曹操的心意,覺得以後要想打敗曹操會更難。於是他告訴曹操呂布是一個家奴,有三個姓。他還說:“如果你今天接受呂布,他將來會像對待丁元和董卓一樣對待曹操。



”曹操覺得劉備說的是對的,所以把呂布處死了。但是曹操可能從來沒有想到劉備會成為他未來最大的敵人。雖然劉備今天在你的指揮下工作,但他不想一直殺你曹操。他說,不管劉備做什麼,他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依靠別人服從他的命令只是他的一種權宜之計。今天,劉備以你為主角。明天,他會剷除你,恢復你的漢書。所以劉備黨人不應該得到“誰是三國最虛偽的人”的稱號!我不知道你怎麼想。歡迎留



很多人都說小的時候喜歡劉備,長大了喜歡曹操!那是因為羅貫中將他們塑造成完全不同性格的兩個人!劉備仁義,符合年輕時候的理想;曹操功利,符合中年人的現實!

當你歷盡社會滄桑,步入中年時!你會覺得年輕的自己單純的可愛,傻得可笑!當你以一個成人的視角去看,覺得劉備假仁假義,也是這個道理!

實際上,我們不是劉備,不知道他仁義下面的真是想法。但就劉備的言行一致而言,我們不能說他是假仁假義!

很多人非議劉備假仁假義,奪荊州算是最有代表性的!認為劉表以荊州託付劉備,劉備假意不要,最後卻又奪了荊州!實際上,劉備奪荊州是赤壁之戰後從曹操處奪得,而非劉表處!

我們撇開《三國演義》,據《三國志先主傳》正史記載:

曹公南征,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諸葛亮說先主功琮,荊州可得!先主曰,吾不忍也!引眾十餘萬往江陵,日行十里。或謂先主曰,以速行!先主答曰夫行大事以人為本!今人歸吾,何忍棄之!

可見,劉表死後,諸葛亮等人都勸劉備攻打劉琮奪取荊州!劉備以不忍否決眾議!而劉琮卻派使者向曹操投降!劉備被迫帶領群眾向江陵轉移!雖然帶著這麼多人行軍緩慢,仍然不願捨棄!最後被曹操輕騎追上不得不捨棄妻小,和張飛趙雲峰數十騎逃命!

所以劉備是最後迫於無奈才舍下群眾,也包括他自己妻小!你不能句此說他前面那句:夫行大事以人為本!今人歸吾,何忍棄之!是假仁假義,因為已經盡力了!

而這時候,荊州已經不是劉表,混其子劉琮得了!因為已經降了曹操了!

其後,才有諸葛亮出使東吳,子三寸不爛之舌促成孫劉結盟,赤壁大敗曹操,奪回荊州!



相比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實用主義!你可以說劉備為仁義虛名束縛,使自己陷入困境,費這麼大勁。最後還變成從東吳借荊州,為以後關羽敗走麥城埋下了伏筆!

所以,我覺得劉備並不是假仁假義!至少他的仁義言行一致,並不是滿嘴仁義道德,卻做得雞鳴狗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