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無可非議」

無可非議本意是沒有什麼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這個詞常被與“無可厚非”誤用。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無可非議」

例如:

央視的傳播肯定要考慮中國觀眾的因素......一定程度偏向中國隊可以說無可非議。(《新華日報》2011年10月18日)

不少網友認為狗狗是人類的朋友,同桌而食無可非議。(《廣州日報》2012年7月2日)

這兩個例句中,“無可非議”應該換成“無可厚非”就更加準確了。

我們來看看《成語大詞典》關於“無可非議”的解釋:

釋義

非議:責備,批評。

沒有什麼可指摘、責備的。

表示很正確,很合情理。

出處

馬南邨《燕山夜話·涵養》:“照這樣的意思來談涵養的工夫,則不但無可非議,而且完全應該加以指導。”

在《成語大詞典》上,無可非議的出處是來自於馬南邨的小說裡一句話,但是在網絡上“無可非議”的出處卻是出自《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何晏注引孔安國曰:“無所非議也。”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無可非議」

先說一下《燕山夜話》,是1961年馬南邨創作的雜文集。這些雜文敢於正視現實,大膽評論時政,尖銳諷刺各種不正之風,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並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古今中外,旁徵博引,語言親切,富有文采。而其中“無可非議”就是出自其中一篇《涵養》。

而另外一個出處是《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出自《論語·季氏》。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無可非議」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決定;天下無道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由諸侯作主決定。由諸侯作主決定,大概經過十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大夫決定,經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天下有道,國家政權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國家政治了。”

由此可見,“無可非議”是說沒有什麼可以批評指責的,表示言論行動合情合理,正確無誤。我們看一下正確例句:

章炳麟《王夫之從祀與楊度參機要》:“觀《明夷待訪錄》所持重人民、輕君主,固無可非議也。”

巴金《愛情三部曲總序》:“這也許是一種取巧的寫法,但這似乎是無可非議的。”

韋君宜《洗禮》三:“能做一點濟困扶危的事是光明正大無可非議的。”

丁玲《我所認識的翟秋白同志》:“秋白是在她死後才同楊之華同志戀愛的,這是無可非議的。”

餘秋雨《關於嫉妒》:“救助弱小是一個無可非議的仁慈口號。”

近義詞

無可厚非

釋義

厚:過分;非:非議,否定。

沒有什麼可指摘或稱讚的。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復以英為長沙連率。”

例句

聞一多《神話與詩•龍鳳》:“若有人專就這點著眼,而想借‘龍鳳’二字來提高民族意識和情緒,那倒是無可厚非。”

雖然,無可非議和無可厚非是一對近義詞,但在實際運用中,兩個成語還是有這很大的區別,所以,在運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境,不要用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