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為了報答恩情,將恩人引薦到皇宮,誰料遭到東林黨的反對

南明弘光剛建立的時候,官員多為東林黨員。因為南方,特別是江蘇這地方是東林黨崛起的地方,很多學者都加入了這個組織。但是可惜的是,美好的時間並不長,東林黨人中的姜日廣等人都被轟出朝廷。這也遭到東林黨的反對,但他們不知道找誰來發洩,也不能找皇帝朱由崧來發洩是吧?直到馬士英做一些事情,才讓東林黨徹底看馬士英所謂的真正面目,決定拿馬士英作為炮轟的目標。馬士英不顧大家的阻止,還是重用了好友阮大鋮。這件事被很多人質疑,因為阮大鋮是一個沒有尊嚴的人。他原來是東林黨的黨員,後來在魏忠賢上臺後,就順從魏忠賢。等魏忠賢被崇禎皇帝消滅後,他也隨著撤銷了職位。直到馬士英輔佐朱由崧成為皇帝后,阮大鋮才在馬士英的幫助下回到了朝中,並且成為了東閣大學士。

馬士英為了報答恩情,將恩人引薦到皇宮,誰料遭到東林黨的反對


後來,清朝打破了南京,阮大鋮已經投降了清朝。所以他沒有尊嚴。他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當初馬士英選拔阮大鋮到底是啥意思呢?幾乎所有的東林黨都有同樣的答案,就是推翻舊的行政案件。崇禎將閹黨的案子總結完畢,並且沒有推翻的可能性。閹黨已往是崇禎的刺球,在崇禎成為皇帝開始,便將魏忠賢及其同黨剷除,阮大鋮就是其中之一。既然明朝淪為南朝,宦官又怎能翻案呢?小編認為目前東林黨的思想實在太敏感了。他們阻擋阮大鋮回到朝廷,為此開始與馬士英挑事。這幫人開始上奏馬士英,說他想要為太監翻案情,使用阮大鋮,這也是一個得當的理由。事實上馬士英自己與閹黨並不是一夥的,他因此跟東林黨更加的密切,並且之前將錢謙益在內的很多東林黨人提拔升官了。

馬士英為了報答恩情,將恩人引薦到皇宮,誰料遭到東林黨的反對


但是東林黨人只看到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從來不看這些,他們只看到阮大鋮回到了朝廷,而馬士英不是東林黨人。只要權力不是在東林黨之手,那麼他們必須去鬧,直到馬士英鬧下臺,讓他們做東林黨成為內閣部長。那麼阮大鋮真的是太監嗎?阮大鋮在崇禎時期,就被皇帝銷掉職位。所以他是個太監,不值得同情。可是馬士英輔佐朱由崧成為皇帝后,提起了往事,認為阮大鋮是可以使用。皇帝當然全部都聽馬士英的。我覺得有幾個原因可以解釋阮大鋮其實不是真的太監。首先,馬士英覺得阮大鋮的能力很大。因為在天啟皇帝時候,阮大鋮就想要成為朝廷的官員,為國家分憂事務,這一點馬士英是理解的,他並不像太監那樣,總想著一步昇天,啥也不幹。

馬士英為了報答恩情,將恩人引薦到皇宮,誰料遭到東林黨的反對


其次,馬士英覺得自己的好友不是一個太監。首要原因是,阮大鋮一開始為了進入朝廷成為官員,寫了兩封書信交給北京的老友楊維垣,但願他能夠幫助。這兩封信充分顯示了阮大鋮是一個兩面派政黨,對任何政黨都不忠誠。信中的內容分別彈劾了太監和東林黨,主要取決於皇帝相信誰,然後得出結論。誰曾想好友把阮大鋮給賣了,將擊敗東林黨的那封信交給崇禎皇帝那裡。結果好友出賣了他,自己也永不錄用。最終,就算阮大鋮是一位太監,然則魏忠賢掌握權力的時間,阮大鋮也沒有做什麼違反道德的事情,更沒有與魏忠賢出現什麼瓜葛,而一步登天,以是應該是太監當中,最不貪權的人。

馬士英為了報答恩情,將恩人引薦到皇宮,誰料遭到東林黨的反對


馬士英覺得阮大鋮算不上真正的太監。那馬士英究竟為何要推薦阮大鋮,給自己惹事呢?由於阮大鋮是恩人。崇禎十四年時候,在東林黨的賄賂下,周延儒開始成為內閣首領的職位。這個時間阮大鋮為了可以得到重用,便決定拉攏周延儒,還主動向東林黨認識錯誤,但是並沒有得到原諒。拿人錢財為人消災,周延儒收了錢肯定要幫助的,但是又不想與東林黨為敵,周延儒想出了一個最佳的方案,那就是接收阮大鋮的請求,將他的好朋友馬士英封為總管。阮大鋮捐資出力,原本打算給自己找個官職,但東林黨拒絕接受。

馬士英為了報答恩情,將恩人引薦到皇宮,誰料遭到東林黨的反對


他不得不退一步,讓馬士英成為一名官員。馬士英對阮大鋮很是感謝,交誼是存在的,就算內閣的眾人,有的在明面阻擋,有的在暗地裡阻擋,稱道阮大鋮來朝廷,南明不保啊,馬士英依然堅持著,因此阮大鋮成功逆襲。摘要:馬士英敢違反大臣們,只是為了報答恩人,這種友誼是罕見的。阮大鋮在後來竟然順從了清朝,真是太不可思議,馬士英本人也感到震驚。但是馬士英對阮大鋮的報答,這是讓人痛哭流涕的事情。究竟其時所有東林黨人都對這件事生氣,巴不得要把馬士英殺了,將馬士英和阮大鋮當成一路人,打入了閹黨的領域。內閣官員也受到東林黨的影響,並說服馬士英暫緩此事。

馬士英為了報答恩情,將恩人引薦到皇宮,誰料遭到東林黨的反對


但是馬士英只遵守他自己的原則。他告訴世人,這事無法扭轉的情況,阮大鋮這樣的天賦人才不能浪費。反思:東林黨員以私報怨、排斥異見分子的心態很可怕。與馬士英相比,東林黨的醜惡立即顯露出來。他們憂慮阮大鋮升官之後,會對太監舊案舉行翻案,所以一直阻止馬士英的這一舉動。事實上,阮大鋮上臺,也不會影響大局。相反,這些東林黨員一個個佔據重要位置,掌握著國家的生命線,但遇到事情卻避不開,沒有實際的成績。平日裡,只會說大話。以講大道理活著。他們甚至認為,只要自己在朝廷上,世界就可以白白得到和平,所以他們根本不擔心清軍和大順軍的威脅,而更多的是與南明小朝廷內部的政權變化有關。這麼一群人在這裡也很奇怪,南明不死也是很奇怪的。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