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於“情感控制”的包麗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跟家長說?

那個原本可以擁有美好人生的北大女孩包麗,還是去世了。這個名字上次出現在人們面前,還是2019年的“北大女生包麗自殺事件”。

那時,包麗因為男友牟林翰的步步洗腦、算計和“精神控制”服藥自殺,等送醫時已經晚了。

經過搶救,包麗還是被宣告“腦死亡”。

時隔半年,沒有等來奇蹟,卻是包麗去世的消息。她還是沒等到屬於她的正義。

那個逼死包麗的人渣牟林翰,真的怎麼譴責和懲罰都不為過。


毀於“情感控制”的包麗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跟家長說?


但是,包麗受這麼大的委屈,自殺前為什麼不向父母求助呢?

自殺前的兩個月,包麗跟媽媽有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我有一個同學,她跟男朋友分手,男朋友說要自殺,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母親以為是別人的事,敷衍幾句,就沒有再聊下去。

但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其實就是自己的女兒。

——南方週末

包麗就這樣失去了最後一次向父母求助的機會,她可能想過跟父母坦白,但終究沒有說出口。

其中原因,大概是:在一個傳統的家庭裡,談“性”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



包麗小心翼翼的用別人的故事來試探母親,不跟母親明說,其中多少有些羞恥的感覺,覺得自己堂堂北大學生,不應該談情說愛的。

包麗的父母在平時,應該也很少跟孩子談“性”相關的話題,導致包麗雖然談了戀愛,但對“性”並沒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

在牟林翰的誘導下,不自覺的把人格完整與“性”經驗等同,導致自我認同感極低。

她甚至認同自己已經很髒,配不上男友,失去了“最美好的東西”,所以人生進入黑夜。

“遇到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

震驚國人的“韓國N號房”事件中,最小的受害人只有11歲,還還是一個依賴父母的年紀,卻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向父母求助,而是一個人默默忍受。


毀於“情感控制”的包麗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跟家長說?


這其中除了擔心家人受到威脅,還多少對自己受辱的身體不自信,不認可。

“都這樣了,怎麼還有臉面對家裡人,一報警就都完了。”一位被性侵的女孩這樣解釋不報警的原因。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女孩會嫁給那個侮辱自己的兇手,除了父母愚昧傳統,女孩自己也從心底裡嫌棄自己。

不知道包麗在那段時間經過了怎麼樣的心裡折磨和糾結,為她長嘆一聲。

每次出事,輿論都一邊倒的批判,提倡普及兒童性教育,可惜的是,一段時間後,並無多大的改變。


毀於“情感控制”的包麗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跟家長說?


哪怕時至今日,我們還處在談性色變的輿論環境中。“鮑某明涉性侵養女三年”被媒體煮沸後,“未成年女性被性侵”的話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聲討,有個女孩勇敢的在微博上爆出自己7歲的時候被17歲的表哥多次性侵的過程。

就在博主發出的短短不到3小時的時間裡,後臺被上千條相似的痛苦回憶私信淹沒,全是黑暗的秘密。

生父、繼父、養父、爺爺、姥爺、堂表哥、老師、鄰居……全部都是沒能說出口爛在心裡的屈辱回憶。

即便如此,這還只是“未成年女性被性侵”的冰山一角,在冰山之下,誰也不知道還掩埋著多少女性的委屈和痛苦。


毀於“情感控制”的包麗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跟家長說?


就像評論區裡高贊所言:我們有幾個女孩是無憂無慮長大的嗎?沒有!

可即使這樣,有個網友的母親看到女兒轉發被表哥侵害的博主微博文章,還是一如既往的讓網友刪掉,因為覺得“女孩子轉發不好,有點黃色”。

社會對女性的精神管制和壓迫,真的比肉體的侵犯更可怕。

孩子受傷害了,被騷擾了,本來就是一件很痛苦難堪的事情,如果此時還被父母不理解,被朋友嘲笑,被社會拋棄,那是是一種什麼感覺?就是生不如死,寧願再三緘默,獨自嚥下,也不揭露,不舉報,不報警。

而這,只會進一步加劇性侵打擊的難度。我們的性教育,總是落在性侵害之後,不,是在性侵害之後依然無動於衷。

可是父母不知道的是,在性教育這件事上偷的懶,明天魔鬼會加倍奉還。


毀於“情感控制”的包麗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跟家長說?


我相信包麗的父母是深愛包麗的,她一定經常告訴孩子:“遇到壞人,一定要報警!”

但是涉及性,卻很少告訴孩子怎麼識別“壞人”,怎麼應付這樣的“壞人”。

是不是很諷刺啊?偏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最容易遭遇的壞人的地方,就是在“性”這件事上。

最後,只想說,下一次學校發性教育教材,咱不反對了,行不?


毀於“情感控制”的包麗去世了:孩子受了委屈為什麼不跟家長說?



作者:劉小鹿,80後佛系寶媽。9年體制內,專注解育兒。守護孩童純淨的顏,點亮父母前行的燈。我有煙火氣,願你有幸福家。微信公眾號:小鹿成長堂(ID:xiaolucz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