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不必誇大“外企撤離中國”的擔憂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5日電 題:《徐洪才:不必誇大“外企撤離中國”的擔憂》

  作者 徐洪才(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近日,美國個別官員提出吸引美企迴流的政策建議、日本政府給予日企產能迴流補貼等傳聞,引發了外界對於“外企撤離中國”的擔憂。筆者認為,不必誇大這種擔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的分工體系是在歷史發展過程形成並鞏固的,不會說斷就斷。以補貼等形式讓企業迴流國內是難以達成成效的。一方面,很多外企到中國發展是看重中國市場。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根據商務部數據,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增長8%,連續六年保持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很多國家的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是因為看重中國的消費市場和巨大的消費潛力,企業的目標市場就在中國,因此就近設廠,對其銷售產品有利。“搬回國內”意味著重新開拓市場,企業回國後,產品會不會賣不掉,會不會出現自我封閉,是企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以補貼促使企業迴流不是“出錢搬家”這麼簡單。一次性的政府補貼不能解決企業回國後面臨的成本上升問題。如日本、美國用工成本很高,社會老齡化嚴重等問題,也是企業回國所必須考慮的,這種成本的上升是政府提供的一次性“搬家費”所不能彌補的。

  一些國家寄希望於以補貼促使企業迴流是很難實現的,也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這種逆全球化的行為不能解決疫情衝擊帶來的經濟運行問題。筆者認為,疫情衝擊畢竟是短時期的,應當鼓勵世界各國相互協作、促進開放、展開合作。中國《外商投資法》已實施超過100天。外商投資便利化持續提升,促進和保護力度加大,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大幅縮減,營商環境日益優化,為國際經濟合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總的來說,我們不必誇大外企迴流的可能和負面影響,但也要做好準備。畢竟在疫情當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很多需跨國生產經營的產品,必不可免會受到影響,相互協作的關係也會受到一定衝擊。中國出口受到影響的部分,應當積極開拓轉向內銷的渠道,挖掘內需市場潛力。對於因疫情影響而進口受阻的產品,應發展進口替代,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中新經緯APP)

徐洪才:不必誇大“外企撤離中國”的擔憂

  徐洪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