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棒槌”是何物?現在大部分年輕人想象不出了。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在《子夜歌》裡寫到: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詩人筆下的這個“搗” ,其實就是使用“棒槌”搗衣被。在“老牛識途”的家鄉,棒槌一般是指用來捶打衣物的木棒。

早些年,“老牛識途”家鄉,家家都少不了一兩根棒槌。那時候,池塘邊 、小溪旁,每天都能見到三三兩兩的婦女,將泡過的衣服,堆疊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用棒槌反覆捶打。在那個物質匱乏、填不飽肚皮的的年代,從池塘邊和小溪旁,卻時常能傳來開心的笑聲。村婦們一邊洗衣一邊說笑,你道“張家長”,我說“李家短”,“三個女人一臺戲”好不熱鬧,苦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那說笑聲與捶衣聲交織在一起,鄉野味十足,“老牛識途”至今記憶猶新。

時光流逝,如今“老牛識途”的家鄉近乎成了“空殼村”,鄉親們大都搬遷到縣城居住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洗衣機。往後,恐怕再也難覓“捶衣人”了。昔日的“棒槌”下崗了,或許博物館已經開始收藏“棒槌”了……


“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老牛識途”話民生:“棒槌”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