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本文全文4560字,閱讀約需5分鐘

引子:

公遠731年的長安大街上,一座不起眼的酒肆裡伏臥著一位熟睡的中年文士,腳邊擺放著一罈已經拍碎封泥的杜康,牆壁上掛著一口不飾雕花的古雅長劍。旁邊的矮几上,一張上好的宣紙平鋪著,黃山的松墨已經磨好在端州的硯池裡,波瀾不驚;長鋒狼毫斜架在越窯的筆擱上,靜待書寫。

上好的酒,上好的劍,上好的文房四寶。並不常見,但是他值得。因為他是李白。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灑肆門外面排著長長的隊伍,他們在焦急的等待,等待這位大唐才子醒來。

或許是門外的人群驚擾了他的好夢,他睜開惺鬆的睡眼,看了一眼腳下沒飲完的酒罈子,忍不住又飲了一口,道了聲“好酒!”,一抬頭看到到牆上的長劍,拔出來劍氣森寒,又嘆了一聲“好劍!”

言罷,抄起桌上的狼毫,飽蘸濃墨,筆走龍蛇。

人群沸騰了起來,“李白醒了!李白醒了!”“第一句寫成了”“第二句出來了”

人群裡有人飛快的記錄著: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剛剛寫完,就交給了旁邊候著的快馬騎士:“火速刊印,一定要出現在明天的《開元雜報》上。”

王記酒莊的老闆記錄著:秋五,李白飲杜康。吩咐身後的夥計:立即備二十壇杜康酒,以免斷貨。

李記裁縫的掌櫃記錄著:秋五,李白戴天藍幞頭。立備50頂。

這就是李白,大唐最璀璨的明珠,最當紅的明星,最頂級的流量,最流行的符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有人說他是詩仙,有人說他是酒仙。還有人說他是劍仙。他是裴旻的弟子,是天下第二的劍術高手。

李白的劍術真有這麼厲害嗎?

討論李白的劍術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他傳說中的師傅--大唐劍聖裴旻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裴旻究竟是多大的官。

裴旻是個厲害的劍客,唐文宗皇帝時,曾將其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並稱為天下三絕。傳說他是唐朝開元年間將軍,曾為軍使,駐守北平,官拜左金吾將軍。

但翻遍了唐朝的歷史書,對於斐旻的記載少之又少,不但沒有軍功的記載,連生卒年分都沒有確切記載,大多來自於筆記體小說、野史傳說。只能精略知道是玄宗睿宗時期的武將。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有關他的軍職的記載找到了三處:

《新唐書》

帝以書賜將軍裴旻曰:“敢有掩戰功不及賞者,士自陳,將吏皆斬。戰有逗留,舉隊如軍法。能禽其王者,授大將軍。”

《朝野僉載 卷六》。

裴旻為幽州都督,孫佺北征,被奚賊圍之。旻馬上立走,輪刀雷發,箭若星流,應刀而斷。賊不敢取,蓬飛而去。

《唐國史補》

裴旻為龍華軍使,守北平

《朝野僉載 》中說他曾為幽州都督,唐開元時期全國有24個都督,幽州是唐朝門戶,是大都督,每一位都赫有名:武周時期的薛訥(薛丁山),唐睿宗時期的孫佺(宰相孫以約之子),唐玄宗時期的張守珪。都有明確的記載,只有裴旻無記錄

《朝野僉載》中還出現了孫佺。

孫佺 幽州都督,712-712 只任了幾個月,討伐奚和契丹。即被突厥所害。

《新唐書》書中有幾乎相同的記載:

旻嘗與幽州都督孫佺北伐,為奚所圍,旻舞刀立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斷,奚大驚引去。

孫佺徵奚時,他才是正牌的都督,裴旻不是都督。《朝野僉載》為了突出裴旻,而為他升了職。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又言他曾經官拜左金吾將軍,開元年間的左金吾將軍為正三品。因唐時太宗文皇帝登位前官至三品,為避誨,朝中不設一二品實職。三品即為最高品級,最低也相當於六部尚書。

同樣,如此顯赫的官位,沒有任何記錄。

生卒年不詳,籍貫不詳,官職不詳。

如果裴旻真如筆記體小說或傳說那樣顯赫的官職,不至於在唐朝的史書中無正式記錄。

裴旻到底是什麼官職?《唐國史補》中說他為龍華軍使。軍使在唐朝的軍中掌賞功罰罪,就是給將士報功,請示處罰的官職。

《新唐書中》還有一處記載裴旻的事發生在727年,瓜州刺史張守珪隴西大捷,玄宗皇帝傳書警示裴旻:“將士軍功不能掩而不報,如有違反,斬首”。

有皇帝的聖旨的記載,可信度較高比筆記小說中要高。

綜合以上的兩處記載,可見裴旻所謂的幽州都督、左金吾大將軍之職不實。實際職務應為幽、涼軍中掌賞功罰罪的軍使。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裴旻的劍術究竟如何

裴旻的劍術究竟有多高?王維,顏真卿這些寫詩的人說的多不可靠,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多用誇張、比喻等手法。力求詞藻華美,效果驚人。

裴旻實戰的記載《朝野僉載》“輪刀雷發,箭若星流,應刀而斷。”這裡記載的他用的是刀。 一個劍聖,上陣殺敵,不用大寶劍,用刀幹啥?並且用刀也不是殺敵,而是僅為自保。舞動得團團轉,擋住四處來的飛箭。這絕不是一位能夠御劍如飛、亂軍中取敵首級的絕世劍客。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獨異志》載:

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驚慄。

這個就像是寫小說了,還是仙俠小說。 這種街頭的表演,寫得很高大上,但實際是很LOW的,就有點像走江湖賣大力丸的。

《太平廣記》亦載:

又,開元中駕幸東洛,吳生與裴旻、張旭相遇,各陳所能。裴旻舞一曲,張書一壁,吳畫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獲睹三絕。

這裡記載的裴旻舞劍,是舞一曲,表明,裴旻的劍法,是一種舞蹈,舞動時還有音樂相伴,表演的性質非常強。並不是什麼仗劍江湖的殺人之技,而是娛人之藝。

《歷代名畫記》載:

開元中將軍裴旻善舞劍,道玄觀旻舞劍,見出沒神怪,既畢,揮毫益進。時又有公孫大娘,亦善舞劍器。張旭見之,因為草書,杜甫歌行述其事

此處記載的更明確,將裴旻與公孫大娘並列,都是以劍作舞。公孫大娘是開元年間的第一舞人,是宮庭舞者,而非劍客。

項羽的虞姬也善劍舞。劍舞,實際上是一種手持短劍的舞蹈,表演者可自由甩動、 旋轉短劍,使其發出有規律的音響,與優美的舞姿相輔 相成,造成一種戰鬥氣氛。最早期時是男性舞蹈,其風格似武術,具有戰鬥性。

這種劍舞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江湖俠客之劍,有非常大的區別。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李白到底有沒有拜過裴旻為師

1.年齡相差巨大:

我們首先來看看年齡的差異,如果《朝野僉載》的記載為實,712年裴旻的確是幽州都督,薜訥任此職是近50歲,張守珪任都督時44歲。假如裴旻特別厲害,40歲任都督,李白在長安時,730年左右,裴旻已經是60歲以上的老人

李白24-30歲的行蹤未到達過幽州邊境,如果與裴旻相遇,應在長安時期。年齡相差巨大。

60多歲的老頭,能不能教李白劍術,是個問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2.拜師這麼大的事情李白自己沒有說過

李白,愛好寫日記,隨手寫出來的都是詩。坐船走路要寫詩,喝酒飲茶要寫詩,拜裴旻為師這麼大的事情從未見他寫過。

如果那天心情太激動,忘記了,那麼平時的傳授演練也該也個詩吧?並沒有。

就算都沒有,畢業了該寫首詩吧,小學生畢業都得寫個感言,感謝師恩什麼的,但他依然沒寫。

古代尊師重道,平時書信往來,四節八禮,中秋送月餅,端午送粽子。就算都沒有,贈個詩總行吧。書生人情紙一張,李白是最喜歡寫詩送人的。這活兒出在自己手上,送個人情還不費錢,何樂而不為。

李白送汪倫、送杜甫、送孟浩然、送王昌齡,送崔司戶,送裴十四,送裴十七,獨獨沒有送裴旻的。李白存世的詩中,有劍字的有105首,但沒有一首是寫裴旻的。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為什麼顏真卿與王維均有寫過裴旻的劍,而李白卻沒有?因為顏王二公,均是書生,外行看熱鬧,見裴旻的劍舞眼花繚亂,覺得是個高手,傾佩不已。

而李白內行看門道,知道這只是舞蹈,自然也就不感冒了。

所以,李白非但很可能不認識裴旻,或者偶爾見過一次,彼此並無特別的交情,還對裴旻的劍器之舞不感冒,只覺得看著熱鬧,並不以為意。

3.大唐的吃瓜群眾也沒有說過。

大唐是一個喜歡追流量的時代,追星者眾多,當時已有官方的紙媒《邸報》,同時也有民間的小報《開元雜報》,李白和裴旻作為大唐最當紅的明星,有眾多的粉絲,從皇帝貴妃、高官詩人、鄉野村夫。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的吃瓜群眾的心。李白如果拜裴旻為師,一定是頭號新聞,不會默默無聞。

但李白拜師的事情並未見諸唐宋的史料記載,連當時最喜歡吹牛的詩人們,也沒有詩詞可以佐證。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4.李白拜師到底是誰說的?

那麼裴旻是李白的師傅出自哪裡呢,出自一個孤證:

裴敬所撰《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裡面的記載:

(李白)常心許劍舞。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曰:‘如白願出將軍門下

這一段記載,因是斐旻後人所作,往自己祖先臉上貼金的嫌疑很大。意思是李白曾經寫信給裴旻“如同我的願望,出於相軍的門下”,語焉不詳。只說寄過信,也沒有上下文,李白到底有沒有拜師?裴旻有沒有收徒?

如果真有,裴敬大可寫道“裴將軍,予曾叔祖也,白嘗投其門下”。

寫得這麼遮遮掩掩的,主要是為了突出“予曾叔祖也”, 在大唐第一網紅的紀念碑上留下自己祖先的名字,按我們今天的話說就叫“蹭得一手好流量”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李白的真實劍術—朋友圈裡最會耍劍的

1.《新唐書》: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這只是證明李白的愛好:喜歡辯論,愛好擊劍,為人仗義。

但愛好,不一定就厲害。比如李白的辯論術就不咋的。

(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

李白自詡有治世之才,常跟賀知章吹牛,兩杯小酒一下肚,賀老頭驚為天人,把他引薦給玄宗皇帝。

李白侃侃而談,縱論時事,但玄宗皇帝可不是一般人,把一個偌大的唐帝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是騾子是馬,在他眼皮底下一蹓就知道了。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李白愛好的縱橫術並未打動他,只是覺得這個人確實文才斐然,說話又好聽,是個人才,安排他去翰林院吹殼子寫文章吧

故,愛好只是愛好,並不見得就高明。

2《李翰林集序》:少任俠,手刃數人。

這條就更不靠譜。唐律有明令:“毆殺人者,絞。”鬥毆殺死的,會被判處絞刑。如真殺了好幾個人,僥倖逃過唐朝的法律制裁,也斷然不會到處顯擺,只悄悄地生恐別人知道。

世人對於李白劍術的印象,大都來自於他的詩。李白的詩,在當時的傳唱度非常高,就好似我們今天的朋友圈。朋友圈裡的你,和真實的你,是有差別的。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3.唐朝,是一個對詩人特別友善的朝代,詩人的吹牛,叫風雅。

後世的孔乙己有句話:文人讀書不叫偷。唐朝也有句話:詩人吹牛不上稅。

當初汪倫跟李白吹牛“萬家酒店,十里桃花”。後來李白一見:“十里桃花並無花,萬家酒店僅一家”,非但不生氣,反而與汪倫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白在自己的詩裡,把自己的劍法可勁兒吹。

“脫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實際上,李白只是個鍵盤俠而已,在他的詩裡,劍字出現了100多次,他在自己的詩裡面構建自己的俠客夢。

後來的金庸,亦是如此,雖然手不能縛雞,胸中的江湖,筆下的劍客,讀來蕩氣迴腸。

為什麼李白對於劍有這麼深執念?因為文人們深信: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所以胸中不平的李白,不僅好酒,而且愛劍。

腰間無劍,詩中有劍,表明了胸中藏劍,欲消天下不平。只是俠義精神的體現,這種精神,與劍術的高低無關。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結語:御封三絕之一的劍舞,並非殺人武功,而是娛人舞蹈

唐文宗當政時,距離輝煌的開元盛世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大唐已經接近暮年,文宗無比追慕前輩盛世,彼時的文治武功、人物風流。

他夢想著能恢復大唐的榮光,所以特別欣賞才子,請了許多當世的名人,與他們談經論道,往來有鴻儒,談笑無白丁。營造自己儒雅多才、求賢若渴的政治形象。

為了進一步營造自己儒雅多才、求賢若渴的政治形象。他還做了一件非常“秀”的事情:

御封一百年前的三位名家為大唐三絕。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這裡三絕,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均是藝術門類,將裴旻的劍舞與之並列,可以看出,裴旻的劍舞也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並非我們想像的殺人劍法。故,傳說中的兩位劍聖,只是後人對盛唐人物風流的追慕罷了。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真實劍法如何,是裴旻的弟子嗎?

引用資料:

《新唐書》

《朝野僉載》

《唐國史補》

《獨異志》

《全唐詩》

《比較和現行中的殺人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