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這場防疫戰,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可恨的病毒擊垮了很多人,很快,大範圍的擴散、加重,引發更多的社會現象,甚至牽扯到國家層面問題。

疫情當下,世界各國均受到不同層次影響,然而個別國家指責中國,稱,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擴散的責任方,應對疫情嚴重的國家進行鉅額賠償。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中國賠償論”這類無理的要求,把中國推到一個難堪的處境。

2020年1月底,中國向WHO和世界各國發出了明確的新冠病毒警告,然而病毒的擴散因素有很多,而不是籠統的將病毒的來源指證給中國。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新冠肺炎病毒首先在中國蔓延,中國採取了快速的、不計一切後果的措施遏制病毒傳播,讓世界各國有足夠的時間部署防疫工作,因此,我國對全球防疫的貢獻,不能忽視!

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在接受BBC採訪時明確指出:在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我們就知道疫情會到來,中國疫情所傳遞出的信息非常清楚。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陰謀論者”稱中國隱匿疫情,故意散播病毒,囤積防護用品、醫療設備從中牟利等種種惡名。

他們抹殺了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努力取得的抗疫成果,忽略我國對世界各國的支持、援助!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疫情當下中國決不虧欠世界任何東西,現在最需要的是各國開展有效合作應對疫情,維持合作性的世界秩序。


面對“陰謀論者”對中國的索賠訴訟或調查會成功嗎?


美國的密蘇里州、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德州的州政府已經陸續在本地法院對中國提出訴訟。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德國、埃及以及意大利也聲稱將要國際法院提起國際訴訟控告中國。

澳大利亞議員甚至還公開宣稱,應當成立一個獨立的國際調查小組,調查中國對疫情的隱匿情形以及應當對世界承擔的賠償責任,如果中國不主動承擔這些債務,澳大利亞就有權徵收中國企業在澳洲的資產用以抵扣債務。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英國《每日快報》報道:中國必須向英國賠償冠狀病毒損害賠償-報告呼籲聯合國介入。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這些國家、地區、組織向中國索賠的數額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所主張的具體損失數額統計的方法模糊,不屬實。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中國同其他國家一樣,受到新冠病毒的攻擊,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更不是病毒的“同謀”。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事實勝於雄辯,公道自在人心,陰謀論者的圖謀絕不可能得逞。

中國抗疫成就有目共睹,國際社會對此有著廣泛共識,個別試圖抗疫之名譁眾取寵,完全是痴心妄想。

由於「向中國追責」本身就很荒謬,雖然中國人難以干預每起這類訴訟案,但中國有雄厚的實力,維護自己的主權利益。


病毒來源的追責,本該是疫情平穩或結束後民眾普遍關注的問題


世衛組織以及其他公共衛生組織領域專家人士普遍認為——所有已知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源自動物,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歷史面前,從未出現因公共衛生事件對特定國家、地區“要求索賠”的先例。

2009年H1N1流感首先在美國確診並大面積擴散,蔓延到214個國家、地區,導致20萬人死亡,不知道給多少人造成痛苦?有誰找美國追責?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捷克總統澤曼就此表態道:如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出現在中國暴發就像中國索賠,那麼瘋牛病從英國傳播出來,應該向英國索賠;埃博拉病毒起源於非洲,就應該向非洲國家索賠。

世界衛生組織在此呼籲:不要對疫情在搞政治操作,不要再把病毒作為互相對抗或贏得政治得分的機會。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耿爽發言:希望外界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尊重國際公論,停止對中國的攻擊、指責、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多聚焦自身抗疫,多推動國際抗疫合作。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追責索賠”的行為,不僅在製造新的糾紛,更是打破各國友好合作抗疫的緊迫合作現實。

疫情下各國應共同努力,避免虛假信息的傳播,一味的攻擊、抹黑,不能挽回時間和逝去的生命。

國際社會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病毒。


在目前國際形勢下,我們應該做什麼?


我們都是疫情受害者,只有同仇敵愾,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


每個人都做好自己,倘若每個人都秉持公正客觀立場,在面對外界的非議,我們更應該堅信自身立場。

對於爭論性的話題,我們都不是專家學者,對於事件本身瞭解的少之甚少,很難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待問題,務必理智看待

內憂外患,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團結一心,克難攻堅,加快自身實力建設,保持底線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