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氾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知名媒體人胡錫進曾經發微博說:“等我退休了,也當公知。批評政府,遇事多說美國、西方好話。遇中外衝突咱不用衝鋒,不用著急,說一堆風涼話,還顯得挺高雅挺有情懷的,國家好了咱跟著沾光,而且一邊沾光邊顯示咱的犀利。國家如果出問題,瞧瞧,我說什麼來著!還是當公知好”。

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氾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在胡錫進看來,公知就是那種批評中國政府、表揚美國與西方,遇中外衝突光會說一堆風涼話的。

但清華名教授孫立平對胡錫進說:“這公知你還真當不了。因為公知除了知識,還需要人格、尊嚴、獨立的思想等等,你有嗎?”

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氾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美國哲學家雅各比在《最後的知識分子》一書中,最早提出“公共知識分子”概念,認為真正的知識分子應當有專業素養,有世界視野,有社會責任感,有改造社會的行動,有擔當社會引路人的勇氣。

公知原來本是褒義詞,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能夠對重要公共事務發表真實意見;肩負著開啟民智、引導輿論的作用。美國著名的公知喬姆斯基,批評美國政府口口聲聲反對恐怖主義,但其實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

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氾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公共知識分子這一名詞“大範圍使用始於2005年《南方人物週刊》。《南方人物週刊》推出“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名單如下:

經濟學家:茅於軾 吳敬璉 溫鐵軍 張五常 郎鹹平 汪丁丁

法學家、律師:張思之 江平 賀衛方

歷史學家:袁偉時 朱學勤 秦暉 吳思 許紀霖 丁東 謝泳

哲學史家:杜維明 徐友漁

政治學家:劉軍寧

社會學家:李銀河 鄭也夫 楊東平

作家、藝術家: 邵燕祥 北島 李敖 龍應臺 王朔 林達夫婦 廖冰兄 陳丹青 崔健 羅大佑 侯孝賢

科學家:鄒承魯

公眾人物:華新民 王選 高耀潔 阮儀三 梁從誡 方舟子 袁嶽

傳媒人:金庸 戴煌 盧躍剛 胡舒立

專欄作家、時評家:林行止 楊錦麟 鄢烈山 薛湧 王怡

致敬名單

殷海光 顧準 王若水 王小波 楊小凱 黃萬里

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氾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這個名單的大部分人應該是站得住腳的,也有少數人名不副實,形象不佳,郎鹹平為騙子站臺,有人質疑朱學勤的博士論文涉嫌造假,方舟子的妻子劉菊花的碩士論文也被指出抄襲。某些人公知崇洋媚外,外國的月亮就是圓,更是打擊了很多年輕人的自信。

過去知名度等於話語權,“公知”基本上都是知名的專家學者,可是在互聯網的時代,公知的話語權遇到大眾的挑戰,在很多語境中,“公知”往往成為到處亂噴、水平不高、道德至上、居高臨下的代名詞。韓寒在《就要做個臭公知》的博文裡寫道:“是的,我是個公知,我就是在消費政治,我就是在消費時事,我就是在消費熱點。”某些人的表現的確讓大眾失望的。

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氾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有人把鄭強、胡錫進、張維為、金燦榮、陳平稱這些人為"愛國公知",實際上這些人是愛國主義宣傳員,絕對不會給政府添麻煩的。真正的“公知”是講究人格獨立的,是政府天然的批判者,為普羅大眾發言的。對於“公知”不能一竿子打倒全盤否定,我們還是需要真正的“公知”。用胡錫進的話來說就是:“實話說,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氾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