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世界各地的人類,活著的時候都會思考死亡,但是普通而常規的生活,會讓我們忘記死亡。

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約40%的人會在工作內喝酒,每時每刻,都有20%的人口正在喝酒。正常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偏向麻痺自我,生活也會更加自我。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利他主義——生物的原始特徵?

當習慣的生活出現變化,城市脫離常規時,人類會變得不安和焦躁,這種影響會重置人類的大腦思維,面對共同的災難,人類會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而最終的答案,就是幫助其他人。

利他主義是很多生物的基礎特徵,一隻老鼠遇到被困的同類,會嘗試進行解救。為了測試生物的同情心,研究團隊使用兩隻老鼠進行測試:

一隻老鼠拉動第一個槓桿,可以獲得更多食物,但會傷害到第二隻老鼠;拉動第二個槓桿,只能獲得一半食物,但不會影響到第二隻老鼠。實驗表明,老鼠都會選擇第二個槓桿,同情心是生物基因中存在的原始特徵!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這句話並非沒有科學依據。

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生物,每次完成實際性的幫助後,大腦都會產生積極的獎勵,讓生物產生相對良好的感覺,這種積極的大腦效果,會讓利他主義不斷循環。在相對艱難的環境中,這種獎勵機制會互相循環,讓絕大多數生物互相幫助。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利己主義——掠食者的獨特進化!

同情心和利他主義是生物潛在的原始特徵,但是隨著生物的進化,部分生物會逐漸壓制同情的潛能,這種變化主要出現在掠食者身上。

掠食者在進化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食物不足、資源稀缺的情況。為了確保自身的生存,絕大多數的掠食者開始壓制分享的本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資源和食物。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人類的歷史,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捱餓和遷徙中度過。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需要互相分享、互相幫助,也需要自私自利、搶奪資源,隨著社會的進步,同情心並沒有迴歸,利己主義反而愈來愈嚴重。

相對安穩、舒適的生活,讓人類開始爭權奪利,希望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財富、權力。利他主義和同情心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進一步被壓制。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同情心——大型災難才能觸發的原始記憶?

無論處在什麼位置的人類,都會遇到兩種情況:幫助他人的時候,需要幫助的時候。

人類在記憶深處,都知道幫助他人和獲得幫助的快樂,這讓人類在遇到危機時,大腦會觸發額外的獎勵機制。無論是停電時的互相幫助,還是洪水時的資源分享,利他主義和同情心在危機下,會逐漸甦醒。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利他主義會通過網絡傳播給更多的人,任何參與事件的人,都可以獲得大腦的獎勵,產生快樂。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同情,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生活中的所聞所見,也會影響同情心。

就像高個子的父母,孩子身高一般也很高,富有同情心的父母,孩子也會繼承這類基因。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後續的教育。科學家發現,即使目睹同情心的行為,大腦也會產生快樂,長期處於這類環境下,更容易形成同情心。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在世界面臨疫情災難時,人類的利他主義的同情心開始逐漸表現。

世界各國的民間組織,不斷展現出跨越國界的援助行動,這是人類互相幫助的本質,雖然遭遇危機時,人類才會想起這份同情心,但是這是人類共同的特性,也是共同面對危機的本能。

地球作為人類的家園,未來畢竟面臨更大的危機,人類只有作為生命共同體,互相幫助、互相分享,才能繼續生存!


疫情期間,為什麼我們會同情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