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平臺化發展是車企玩概念,還是工業變更時?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在近期表示,比亞迪現有插電式混動版車型基礎上,將加推DM-i版平臺車型,該平臺在油耗、NVH等方面會有提升,新的架構規劃將在4月份宣佈。

汽車平臺化發展是車企玩概念,還是工業變更時?

現在造車行業裡被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平臺二字,廠商給出的解釋是提升效率、優化車輛等一系列概念宣傳,那平臺化對於汽車發展的作用有多大,實際意義是什麼,這其中會涉及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有多少?

汽車平臺化的概念最早由大眾提出,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汽車生產效率,降低開發成本。概念誕生初期,同平臺汽車只是簡單的共用底盤部件,但隨著技術進步,平臺的實質應用發生了改變。

相同平臺生產的汽車並不意味著底盤、結構就一定相同,而是每一個架構上的零部件都有相應的設計自由度,工程師可以根據車的不同定位,在同一平臺上通過不同的零部件模塊組合,設計出更多不同特性、不同檔次的車型,形成模塊化生產。

汽車平臺化發展是車企玩概念,還是工業變更時?

耳熟能詳的就是大眾MLB平臺,得益於MQB平臺底盤結構靈活的特點,只要變換軸距,匹配不同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就可以生產出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車型,從A00級車到B級車都可以在MQB平臺上實現生產。通過平臺戰略的實施,適應全球不同市場需求,打造豐富的車型種類,加快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同時節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成本,讓大眾集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市場競爭激烈,汽車主機工廠巴不得每個月都要推出新車,如果每臺新車都要建造一條生產線,可能賣車賺的錢都不夠這條生產線的費用,所以這就是平臺出現的根本矛盾所在。

汽車平臺化發展是車企玩概念,還是工業變更時?

簡單來說平臺就是模塊化生產,在這條生產線上可以生產出多種不同的車型,把汽車製造分成很多種模塊。平臺上不同車型很多地方是相同的,相同的部件可以單獨集成一個模塊,避免重複性的生產線建設,而且最大程度利用了獨立模塊,模塊配件的生產量高了,成本也降低了。

平臺化生產對汽車製造商控制利潤有極大的幫助,但是平臺化生產同樣存在缺點。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汽車製造商將不同級別的車型放在相同平臺上進行管理,對單款車型的重視程度降低,所有車型都開始趨於同化。

此外越來越多的車型放在同一平臺上,一旦產生設計缺陷,影響面可能波及到整個平臺涵蓋的所有車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豐田因“加速門”而進行的大規模召回事件,在全球範圍內召回了近900萬輛缺陷車型,造成巨大資產損失,品牌形象也備受衝擊。

汽車平臺化發展是車企玩概念,還是工業變更時?

總體來說,汽車平臺化已經是正在行駛的高速列車,雖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弊端,但仍然是大勢所趨。同樣對於消費者而言,雖然平臺化生產出來產品相似性高,缺乏個性,但最終擁有的是價格下降和平價維養的實質優惠,相較之下個性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