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我也來蹭一下熱點,麻煩開下wifi!

這幾天被兩篇文章刷屏,一篇是「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W的學區房」——以下簡稱「對不起」,另外一篇其實不是具體某篇,是反「對不起」系列的眾多文章。原「對不起」這篇已經好像被微信平臺封了,估計是反客們太多投訴導致,這裡順便插一句,個人認為微信做了一件非常失敗的事情,如果不是國家政策要求,你憑什麼封掉人家的文章,這篇文章本身的目的和宣揚的價值觀我們先放一邊,作為一個官方平臺,你們處理的依據是什麼?社會輿論?還是微信審核標準?還是小編是臨時工?

現在都什麼年代了,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觀點和被人挑戰的權利,就像雖然「某蒙」的文章被大多數罵的狗血淋頭,但是作為一個媒體平臺,你也應該是死捍衛別人說話的權利啊。好了,關於對微信的吐槽先說到這裡,你總不可能把我這篇也封了吧。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1

我先說說「對不起」這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就是一對白領夫婦以給孩子的一封信的口吻,以我們不會給你買學區房和讀貴族學校之類為出發點,號稱雙雙辭職帶著孩子去全世界遊山玩水,給孩子帶來最真實的成長和經歷云云。好了,這篇文章本身的內容其實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地方,但由於這個標題和疑似反常態的口吻,在給自己漲粉無數的同時,一些反「對不起」勢力坐不住了了,一大波批判該文的口水正向你襲來,瞬間又淹沒了朋友圈,「反」系列的中心思想幾乎是一邊倒的統一:

  1. 別吹牛了,就算你買不起800W學區房,只是用了500W來旅遊,裝什麼裝?

  2. 根本就是父母自己想玩,非要說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經歷,孩子那麼小出去,他能搞懂什麼旅行的意義嗎?假!

  3. 不是每個人都能辭職去旅行,你們500強白領辭職了,自己都賺夠了,站著說話不腰疼!

  4. 屌絲們,不要被這些公眾號忽悠去旅行,腳踏實地的買個學區房才是現實的。

  5. 總而言之,這就是一篇「毒雞湯」!喝前三思啊親!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其實,大家說的都沒錯,每個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經濟能力不同。你要辭職去旅行,是你的自由,玩沒錢了你自己能掙到就行,你要砸鍋賣鐵買學區房也是你的自由,活不下去了能把房子能找到接盤俠也行。怕就怕你既要決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獅吼遠方,在狗怯的時候卻說:「媽,能借點錢不?」,又或者在剛買了房,卻遇到價下跌的時候,去怒砸開放商的辦公室,還美其名曰「維權」?(這種情況前幾年還挺是常見,這幾年就沒有聽到了,大家且珍買且珍惜吧!)

說回事件本身,個人覺得兩邊的聲音都顯得功利心太重,too B too naive!

「對不起」一文雖然是個人旅行經歷,但是從標題到文案,盡顯營銷號氣質,而且用的是業界已經用濫的自我否定語法,有沒有覺得很熟悉,當年某多寶和某老吉之間的撕逼大戰,只是把對象換成了詩和遠方陣營,對峙眼前的苟且陣營。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對不起」,你開始就豎立了一個flag,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雖然你確實漲粉了),這不是典型的找罵的節奏嗎?還驚動了微信官方平臺,我也再次表示震撼。你這樣讓文筆和心機都比你優秀的「某蒙」情何以堪?

反「對不起」公眾號們,你們也成功的又扮演了一次真相婊和聖母婊的角色,撫慰了無數還在為學區房和學校奮鬥的家長們,對享樂主義進行了一次無情的批判和「正確」價值觀的梳理。

我開始也說過,其實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沒有錯!這個話題就是一個月經貼,只有點腹痛過程,喝點熱水就好了。兩邊的公眾號都是贏家,吃瓜看熱鬧的群眾們,肚子餓不餓,要不面給你吃?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我發現我朋友圈有些好友已經悄悄刪除了之前轉發的「對不起」一文,其實親們,你們完全不必受輿論的壓力,喜歡你們的人不會覺得你之前轉了一篇「騙子」文章就鄙視你,鄙視你的人也不會覺得你沒有發這篇文章而對你好感。

同理,轉反「對不起」系列的親,你也不用覺得站在反轉輿論的風口能顯得自己的智商高多少。就像開車的人永遠覺得其他開車的人是傻逼,你被別人罵傻逼的時候也許更多。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標誌就是永遠不要揣測別人的動機的多麼邪惡,並妄下結論,就算你是警察破案,就算對方顯得很邪惡,你也要裝作一幅有同理心的樣子,比如,我的這篇文章。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2

好了,按照本號的尿性,現在開始說正題。(因為我必須要讓自己的大腦做下熱身運動才能工作...)

本次的主題,其實是想談下如何儘量讓人不反感的在朋友圈生存,這個話題其實很早就想談,但又怕傷及無辜,使得人設崩塌,所以一直不敢太直接的寫。正好出了「對不起」這個事情,我覺得還是有點參考價值,所以就鋪墊了這麼多,也算「用死人哭活人吧」。

我開始也講到,不管你多麼的努力,多麼的正能量,總有人會用不同的角度或者負面的角度去評價你,認為你。你若不知道還好,知道了,從人的本能反應會有一些失落和沮喪。所以,這個話題的前提就是你總會招人鄙視的,認清楚這一點,後面的話題就會可能就會好受點。

很多人口口聲聲的說,我就是我,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生活在一個固定的遊戲框架下,只是扮演著其他玩家認為的角色而已。這個副本現在同時運行在社交媒體和現實生活中,早已經沒有所謂的虛擬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區別,你要在目前空間生存,就必須接受兩個環境對你的共同影響。之前有人在某社交平臺上發了一篇好像是名為「關閉朋友圈生存體驗的」文章,這個邏輯真的很呵呵,就像你跟一個遊戲工作者說要認真工作,不要玩遊戲。所以,戒不戒網,只是形式的區別,你可以不刷手機,但是無法不刷的是每個人的存在感。

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社交媒體都有自己的社交法則,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還是拿「對不起」為例,你確實表達了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觀念,但是你的表達方式是不是太不修飾了呢,按照現在中國社會的階級鬥爭精神,就算你們的粉和黑對半開,有沒有考慮過對小朋友有沒有產生過負面的影響,他永遠不讀書嗎,有沒有考慮過他今後同學怎麼看待他,一個小朋友如何區分正與負?

隨著中國社交媒體的扁平化和收斂化,現在國內就是微博和微信兩家獨大,微博現在基本上是大V和官方組織的一個發佈平臺,微信現在已經承擔了電話、短信、熟人社交的全部功能,也就是說,微博基本上是給名人和組織給它們的粉絲刷存在感用的,一般的屌絲民眾,能夠依賴也就微信一個平臺。所以一切關乎吃喝拉撒的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在朋友圈發酵,從而影響到自己現實的生活和存在感,我相信「對不起」那對夫妻現在應該還為此焦慮和不安(除非他們是徹頭徹尾的營銷號,但我真心不希望是這樣!)

同理,我們一般的升斗小民,你的朋友圈不外乎就是同學、同事、親屬、朋友以及少量商業關係或者試圖與你建立商業關係的人的合集,這些人在現實中或多或少與你的生活密不可分,你任何一方面的言論和po圖文都會引起任何一個階層的反應和對你的認知。

3

下面談幾個,從我個人感受而言朋友圈5大掉粉行為,希望此文出後,各位親手下留情,不要把我拉黑了啊。

Top5.主題單一型VS日記本型

這類型的人基本是無公害的,要麼不發朋友圈,要麼只發一種朋友圈,要麼天天都發朋友圈。但是最主要的問題會讓人感覺不了你的特點,主要是針對那些發碎片信息的,你這麼熱愛生活和暴露隱私怎麼不去直播呢?你不是在咖啡廳就是在去咖啡廳的路上,不是在健身就是去健身房的路上,不是在生病就是在醞釀生病的身體,不是在曬今天吃了個好吃的就是在想下一頓吃什麼,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出差,麻煩登機牌的二維碼打個碼好不好?

你以為你搜集到這些贊是「贊」嗎?好一點來說,這跟「朕已閱」沒有什麼區別,你給他人的價值是可有可無的。除了你的家人和大數據分析系統,沒有人會關心你今天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對你不爽的人,給你讚的同時心裡面一萬匹草泥馬在蹦騰。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Top4.公私資源不分型VS以私謀公型

這類型在朋友圈最為常見,尼瑪我正在欣賞看一個搞笑段子,突然來一個「XX公司榮獲2017年最佳僱主」,「喜迎10九大,XX公司助力OO公司拓展BB領域」,「我愛你們,這是一個有活力的團隊」......尼瑪你公司業務關我什麼事呢?你公司員工多麼優秀能給我發100個月年終獎嗎?總而言之,如果我是一個剛被老闆炒掉的人,我看見你在牛逼的公司如魚得水是怎麼感覺?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身不由己,你們知道我不是針對你們個人,我想奉勸各位老闆、主管們,如果貴公司不是創業型公司沒錢,就買個RTX,叮叮之類的,不要讓員工天天發貴司的隱私,萬一被競爭對手看到,下個暗手你躲都躲不過。

前兩天看到了一個段子說,別TM老拿企業文化說事兒,什麼公司是你家,同事是你家人,從來沒有哪個老闆死了,員工還可以繼承企業的。

這種主要體現在保險、房產、電信、金融等服務性行業,這類公司一般都是大公司,迫於同行的競爭和個人業績壓力,瘋狂的在朋友圈轉發招聘、業務、推廣信息。如果你身邊有這類朋友,若不是那種特別熟的,特別要注意了,說不定他們哪天會突然約你喝個茶吃個飯,然後非常套路的就把產品推銷給你了。誠然,這類產品肯定都不是騙人的,也有很多好的,但是這種以私謀公的業務模式居然被很多行業定義為金科玉律是我不能理解的。尼瑪管理者們你們能不能不要用這種「全員營銷」的方式讓員工妻離子散,朋友反目,雖然你們都是這樣才成功到這個位置的精英。這樣和逼良為娼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們的KPI是獲取一個陌生人客戶給員工加倍獎勵,會不會更有積極性?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Top3.轉發集贊型VS分享得優惠型

微信官方已經明確表態了,只要是任何一種以獲利為誘導分享的帖子殺無赦,不管是不是真的,個人是完全支持這個做法的,如果你的內容沒有人主動轉發,那就是說明還不夠好(比如轉發「對不起」正反言論系列的人,帖子本身都是成功的,才會有人會轉),內容好不好不是靠我給你甜頭來幫我做事。我報復社會的時候經常舉報這種帖子,一個告一個準。轉發集贊或者返利帖子的人,我只能說你們還停留在吃瓜這個階層(除開長輩這個階層認知能力有限我們姑且不談),這些所謂的利益99.99%都是假的或者極高的門檻最後讓你放棄這個獎勵,你除了免費幫流量主增加流量,他們不會給你任何好處。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Top2.跟風吹捧型VS跟風抵制型

發這種朋友圈的基本都是一種群體,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腦子不是自己的,需要依靠其他言論來證實自己的想法和存在感。也是雞湯文的重災區,不是說雞湯文不好,偶爾麻辣的吃太多,來碗雞湯清清肺也可以,你天天發雞湯麻煩給配個蘸碟好嗎?

跟風抵制的現象其實現在好了很多了,砸車砸超市這種低級的暴力犯罪已經基本滅絕,但是一些消費愛國情懷和親人情懷的文章還是很多,無非就是利用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歷史、政治、經濟一知半解,跳動民族仇恨和家庭矛盾,但往往這招是最有效的。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Top1.曬娃型VS曬旅行型VS曬家庭幸福型

這點估計90%的人都中招,也包括我自己。其實我不反對任何形式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分享,重點是在於尺度和把控。如果你的朋友圈全都是家人,那完全沒有問題,你想怎麼曬就怎麼曬。然鵝,我開始說過,你的朋友圈基本是同學、同事、親屬、朋友以及少量商業關係或者試圖與你建立商業關係的人的合集,那麼重點來了,你的任何圖文在別人眼中都會有不同的意義和解讀,有人祝福你就會有人噁心你,其實影響最大的在於那些跟你還算比較熟,離朋友又差點兒,但是對於看見你的內容就會尷尬的這部分群體。你當然可以你說我的生活我想怎麼曬都行,你不喜歡你可以屏蔽我啊,但關鍵是你若知道別人真的屏蔽你,豈不是尷尬的平方?

比如,對於曬娃這個事情,所有人都理解你愛娃疼娃以娃為驕傲,但是你的朋友圈的人如果天天都看到你娃,是否都喜歡你的娃或者覺得你的娃可愛呢,你知道有個群體叫厭娃族嗎,他們或許是丁克,或許被熊孩子傷害過,從心裡面就會反感任何小孩或者對小孩不是那麼感興趣。就像小貓小狗大家都覺得可愛,玩兩下捏一下可以,但是沒人會像天天看你擼貓和遛狗。迫於朋友、同事之間的關係,又不方便屏蔽你和告訴你,你造嗎?

如何在朋友圈優雅的社交?

5

「對不起」一文為什麼會發酵,他不止綜合了曬娃+曬旅行+曬家庭幸福,從營銷本身來看是成功的,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一個陌生人家庭的曬優越感行為被跟風吹捧型群眾傳播後,激發了對這種行為反感的陌生人集體的口誅筆伐,因為他們平時隱藏在你我的朋友圈,對這些看似美好生活和家庭的視覺轟炸,迫於熟人或者利益的關係,他們選擇點贊或者路過,一旦有了出口,就藉助真相婊和聖母婊進行無情的批判和洩憤。

仔細想想,這跟真實社會的人的行為如出一轍,比如你長得漂亮不是你的錯,但你非要穿的很性感在半夜穿過一些小道去買東西,如果被人強姦了,雖然你沒有責任,但是你是不是沒有常識,本可以避免你非要去嘗試。

中國社會目前處在階層急劇劃分和財富急劇分配不公的正常發展背景下,所有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在重新解構,重構的過程之中,所以遇上點意見不合和觀點不同其實很正常,大家在罵來罵去的你來我往中慢慢就習慣了。如果是一個西方人家庭是這種生活方式,大家可能覺得很正常,因為老外我們管不著,也沒有人去管,如果是中國人家庭,遇上像這哥們一樣不斷的挑撥苦大仇深的人民群眾敏感神經的,必定是一番腥風血雨。

所以,在朋友圈的社交禮儀跟在真實社會沒有區別,同樣需要情商和智商。發朋友圈如同給你的朋友們群發郵件,如果你不想開啟指定可見和屏蔽的話,畢竟是要佔用別人閱讀時間和廣告位資源的,不妨多花點心思讓自己的生活顯得有趣和有價值點,哪怕是貢獻一個段子也比挑戰別人的生活方式要好,按照現在社會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來說,多幾個觀念認可並真心挺你的朋友和陌生人肯定是好事,沒人會真的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活出自我的樣子,因為你我都做不到。

好了,你們又可以吐口水了!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