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2年來都不改正?

紙幣是全世界193個國家和地區流動的主要貨幣,作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紙幣的圖案大致上反應了一個國的價值取向,其內容更是傳遞了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可以說它是一個國家的名片。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2年來都不改正?

歐洲首次開始使用紙幣是在1661 年,由瑞典銀行發行,不過當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真正開始用紙幣是在1694年,英格蘭銀行發行,我國的人民幣是在1948年12月1日,然而人民幣上,竟然有一個錯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國雖然是1948年發行的人民幣,但紙幣歷史源遠流長,貨幣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從原始的貝幣到青銅貝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而紙幣的歷史是從宋代開始。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2年來都不改正?

提起宋朝,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弱宋”,宋朝軍隊,面對遼、西夏、金兵的入侵,少有幾場勝利,金兵更是攻入了汴京,皇親國戚、後宮佳麗都被擄走,製造了名震歷史的“靖康之變”。

不過從宋朝經濟、文化、科學創新來看,宋朝相當繁榮,在宋明理學的推動下,高科技不斷髮展,宋朝出現了全世界第一支火槍,其經濟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盛唐,而且宋朝是幾千年來,是唯一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就連西方史學界都稱宋朝為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2年來都不改正?

在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下,原始貨幣已經滿足不了宋代的基本通商交易,例如,買一匹布要鐵錢兩萬,重500斤,而且宋朝戰亂不斷,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在種種因素下就誕生了交子。

交子在宋、元、明、清期間不斷髮展,這也為人民幣奠定了基礎,人民幣從1948年發行第一版之後,到現今,已經度過了72個年頭了,先後發行了5套人民幣,設計也是越來越國際化,藝術化,而最大額的100元紙幣,為紅色封面,這也是代表了中國紅。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2年來都不改正?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錯字就是“圓”,圓作為貨幣單位,開始於1910年,當時因為外國技術流入,清朝開始鑄造銀圓,並且頒佈《幣制則例》規定:中國國幣單位,定名為圓,銀本位,以一圓為主幣。

一塊大洋的面值就是“一圓”,民國時期,袁世凱又開始鑄造袁大頭,並且明文規定以“圓”作為單位,我國發布第一套人民幣時並沒有改動這個單位,而且採用是繁體字“圓”,到第四套人民幣才簡化成“圓”。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2年來都不改正?

雖然1995年換算單位改為了“元”,但並沒有改動人民幣上的這個“錯別字”,其實也有專家建議糾正這個錯別字,但“圓”從清末時期就已經沿用至今,它見證了清朝、民國,新中國逐漸崛起的歷史。

“圓”雖然只是人民幣上的一個“錯別字”,但是歷史感非常厚重,不應該改動,而且中國人使用這個“圓”字的人民幣已經習以為常了,隨意改動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一直沒有改動,也沒有改動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