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農村改革的安嶽答卷

3月31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成都舉行,大會宣讀了2019年度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全省共計22個縣(市、區)榜上有名,安嶽是資陽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據悉,安嶽已連續3年獲得“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稱號。


  2019年以來,安嶽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農村改革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全省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契機,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和“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以改革為抓手,厚植髮展優勢,以新發展理念破解改革新難題,以改革新成效推動“三農”健康發展,逐步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深化農村改革的安嶽答卷


岳陽鎮柳溪村水產養殖基地。

高位推動 著力壓實改革責任  加強組織領導。安嶽始終把農村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成立農村改革領導小組,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落實一名縣委副書記和一名副縣長具體抓,各鄉鎮、部門抓落實,在全縣上下形成了齊抓共管、高位推進的工作格局。  強化政策支撐。出臺《安嶽縣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建設行動方案》《安嶽縣2019年度農村改革試點試驗工作要點》等指導性文件,紮實推動農村改革工作更具規範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注重協調指導。每季度召開農業農村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會,專題研究和部署農村改革相關問題,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多次針對性研究具體改革問題;主要領導深入鄉鎮、村社專題調研共計15天,分管領導專題調研共計20天,帶動各級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蹲點指導農村改革工作。

深化農村改革的安嶽答卷

文化鎮隆恩村新村街道。

重點突破 全面把握改革方向  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等“多權同確”,完成承包地確權34.49萬戶176.24萬畝、集體林權確權面積105.69萬畝,小型水利工程確權頒證率達100%;完成清產核資清查賬面資產總額63957.58萬元,核實資產總額90133.28萬元,核實集體土地總面積344.28萬畝(其中農用地總面積327.94萬畝);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體系,累計流轉土地46.76萬畝。  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積極爭取中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1600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000萬元,省級資金600萬元,在原岳陽鎮水觀村、鴛大鎮五鳳村等20個試點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截至目前,全縣926個行政村有513個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2019年退出的34個貧困村完成集體經濟收入65.6萬元,人均達到12.6元。  “我們村2017年底與溫氏集團合作發展生豬養殖,2019年生豬養殖收益8.1萬元,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240餘元。”鎮子鎮獅子壩村黨支部書記湯遠登介紹道。不僅如此,他們村還發展了檸檬和藤椒等集體經濟。  健全“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在原城北鄉柳溪村、嶽新鄉桃壩村和興隆鎮金龍村,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群眾為主體、法律為規範、活動為載體,探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興隆鎮金龍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支部為依託,以村規民約為規範,以法制講座為約束,“三治融合”促進移風易俗,實現從“治理”到“自理”,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原城北鄉柳溪村通過“十星級文明戶”“孝道紅黑榜”“誠信紅黑榜”“好人榜”“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進一步鞏固“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稱號;嶽新鄉桃壩村推行“紅白喜事理事會”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法治文化農家大院”引導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探索“三治”結合的村務治理新體系。  引導金融資本投向“三農”。堅持拓寬渠道、深挖潛力,創新金融支農機制,全縣扶貧小額貸款分險金規模830萬元,政府貼息397萬元,累計發放小額信貸6140.71萬元,受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92戶;爭取上級資金和本級財政支農資金共計500萬元的分險金,用於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貼息貸款。

深化農村改革的安嶽答卷

石羊鎮龍柳村致富小康產業園。


模式創新 探索安嶽改革新路徑  推廣多元化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廣“盤活存量+集體經濟”“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家庭農場+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等多元化發展模式,重點引導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財政支農資金形成資產股權量化改革工作的通知》,將財政獎補納入村級集體發展資金,入股溫氏養豬、檸檬種植園等規模經營組織,實行按股分紅,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促進鄉風文明。嶽新鄉推行“1+4+N”村務公開制度,“1+4”是指歲末年初和四個季度末對黨務村務定期公開,“N”是指非定期地公開群眾關心或指定的熱點內容,也稱“點題公開”。通過“1573”工作法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紅白理事會倡導節儉辦宴席,最美家庭評選弘揚良好家風等系列措施,實現了矛盾在基層化解、糾紛在基層解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村風。  推廣經驗促進改革成效最大化。白水鄉飛山村創新建立統籌聯動、糾紛聯解、信息聯通、交流聯誼“四聯”工作機制,探索出省際邊界農村依法治理的“飛山模式”,有效破解邊界矛盾糾紛和社會治安難題,被評為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創新“四聯”工作機制 共建平安川渝邊界 探索省際邊界農村依法治理“飛山模式”》得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