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宗親,為何最後掌權的是曹真一脈,而非仁、洪、休、惇、淵?

曹操父親曹嵩是由夏侯家過繼給曹家的,故而曹操既跟夏侯敦、夏侯淵等人是血緣上的兄弟,又跟曹仁、曹洪、曹純等人是法理上的兄弟,這些同輩兄弟加上侄子輩的曹休、曹真、夏侯尚等人,構成了曹魏集團的宗親勢力。追隨曹操的族弟、族子肯定不止這些,而以上提及的八個人,就是宗親勢力中的佼佼者、代表人物,俗稱“曹魏八虎騎”。他們是早期便追隨曹操的頂樑柱,是曹魏政權的建立和穩定過程中的核心力量。

曹魏宗親,為何最後掌權的是曹真一脈,而非仁、洪、休、惇、淵?


八虎騎

從曹操起兵,到建立魏國,到曹丕代漢稱帝,再到曹叡、曹芳繼位,這一路走來,曹魏宗親勢力都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八虎騎”皆是能力出眾,分別在不同的時間段留下了各自的印記。那麼,為何最終長期掌權的是曹真一脈呢?我們從幾個角度來分析。

曹魏宗親,為何最後掌權的是曹真一脈,而非仁、洪、休、惇、淵?


《軍師聯盟》曹真

能力

雖被後世共城“八虎騎”,但其實八人的能力還是有高下之分的。如曹操對夏侯淵的評價是有勇無謀、不會帶兵,以及常常告誡他要多用智謀,就能看出曹操對夏侯淵的能力並不認可。

曹洪為將素有戰功,但與夏侯淵類似,並沒有為帥的能力。曹操派他領兵出征,作為名義上的主帥,卻讓侄子輩的曹休以參軍之名行主帥之職,可見曹洪與曹休為帥的能力差距。

曹操平定黃巾軍時,多數將領領兵守郡縣,而曹操不忍曹仁的英勇武略被埋沒,讓他以議郎身份督軍。後守南郡退周瑜、守潼關破馬超、守樊城拒關羽,均是率領諸將獨當一面,是當時曹操最為倚重的將領,後世有“曹操決定上限,曹仁決定下限”的說法。

曹魏宗親,為何最後掌權的是曹真一脈,而非仁、洪、休、惇、淵?


《新三國》曹仁

曹丕繼位後,曹真率領大軍平定諸胡聯軍在河西的作亂,大獲全勝,斬首五萬餘人,俘獲人口10萬,羊110萬隻,牛8萬頭,打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往來的道路,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統治,其政治、軍事意義均非同凡響。後統兵南征擊敗孫權,又帥軍兩次打敗諸葛亮,威名遠揚。

親近程度

從輩分上來說,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5人均為曹丕的叔叔,而曹休、曹真、夏侯尚則是曹丕的同輩,同輩之間自然比叔父輩更好相處、更親近。夏侯尚很早就與曹丕交好,在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時便擔任曹丕的文學。曹休為曹操族子,曹操待曹休如同親子。曹真則更是被曹操收為養子,將其原名秦真改名曹真,曹真從小與曹丕一起長大,形影不離。曹操在世時,宗親們均以曹操馬首是瞻,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後,與曹丕的親近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曹魏宗親,為何最後掌權的是曹真一脈,而非仁、洪、休、惇、淵?


性格、聲望

作為夏侯家的族長,曹魏宗親裡威望最高的人,夏侯惇帶領族人跟隨曹操南征北戰,而且成功熬到了曹丕繼位。在世時受到曹操、曹丕的特殊禮遇,死後也第一個進入曹魏太廟,本是最有可能輔政、掌權的一脈,但夏侯惇一生清廉,不置產業,將餘財都分給族人、手下,從不參與爭權奪利。

曹魏宗親,為何最後掌權的是曹真一脈,而非仁、洪、休、惇、淵?


夏侯惇

曹洪好色,且貪財而吝嗇,聲望不好。他在慶功宴上讓歌女穿著薄衣踏鼓,這種有辱女性的行為被人所不齒。曹操為司空時,曹洪家財與公侯相當,比曹操還多,曹丕找他借錢他也不借,因此得罪了曹丕,曹丕繼位後,曹洪犯法,曹丕便將曹洪削官去爵,貶為庶人。

曹魏宗親,為何最後掌權的是曹真一脈,而非仁、洪、休、惇、淵?


曹洪被曹丕貶為庶人

去世時間

統領虎豹騎的曹純210年便死了,比八人中去世時間與他最近的夏侯淵早了9年,210年曹操尚未稱王、建國,後來的事自然也就與曹純沒多大關係了。

曹仁在世時的軍功位列宗親第一,夏侯惇去世後,曹仁的威望便為軍中最高。他接替夏侯惇擔任軍中一把手——大將軍,不久升遷為大司馬,成為曹魏第一任大司馬。但曹仁只比夏侯惇多活了3年便去世。

曹休、曹真、夏侯尚均是戰功赫赫,也都是曹丕同輩,但夏侯尚死在曹丕之前,曹丕死後不久,曹休便兵敗東吳之後憤恨離世,自此,“八虎騎”裡威望甚高的只剩曹真一人。曹真在曹丕繼位後勢力便不斷做大,曹丕、曹休相繼去世後,曹真位極人臣,在自己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得以扶持以長子曹爽為首的幾個兒子也逐漸起勢。

年長的曹洪雖活得比曹真更久,且曹叡繼位後重新把被父親貶為庶人的曹洪拜為後將軍,但其名聲和能力使然,不足以撼動曹真、曹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